芳華正茂 盤龍如歌 | 民間文藝花開四季

發佈時間:2023-04-03 15:27:0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姚宇琛
分享到:
20K

城市文化,包括了歷史、人文、建築以及經濟發展,就像綻放的花朵,年復一年,芬芳浮動香無比,剛柔幽雅花爛漫。盤龍區十二個街道如同十二朵鮮花,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斗轉星移,總是這般桃紅柳綠,總是這般蒸蒸日上。從1956年建區至今,這十二朵可人的鮮花都充斥著甘甜的味道,顯得安然和澎湃。

民間文藝花開四季

民間文藝是廣大勞動人民用自己最熟悉的傳統民間形式創作和流傳的藝術形式,具有直接人民性和口頭性、流傳變異性、傳統性、集體性等特徵。

花燈

阿子營花燈歷史悠久,素有“花燈之鄉”的美譽,境內花燈活動十分普及。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羅家營村自發組織花燈,派人前往玉溪學習唱花燈。四十年代阿子營村聘請教師王某來村教習,每年冬閒排練,春節期間巡迴演出,主要劇目有:《蟒蛇記》《雷打張繼寶》《包二回門》等。六十年代鐵衝村堅持每年排演。至2012年全街道有業餘演出團隊20支,其中90%為民間花燈演出組織。平時以自娛自樂為主,節慶期間則趕排節目在集鎮、村莊定點或流動演出。阿子營老年大學經常應邀到街道演出。全街道共有演出人員400余人,全年演出40余場,觀眾近2000人。阿子營花燈在雲南花燈中自成一體。阿子營花燈本身在唱腔、曲調表演形式及演唱方法、伴奏及效果處理諸方面獨具特色。阿子營花燈傳播層的年齡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唱花燈和看花燈一度只是老年人“專利”的情況均有所改變,許多年輕人加入其中,文化層次和審美要求都在相應提高。阿子營花燈的傳承與發展的良性環境正逐步形成。文化部門因勢利導,進一步加強對藝術創作隊伍和表演隊伍的素質培養與技能提高,積極開創阿子營花燈繁榮與發展的新局面。

舞龍舞獅

舞龍舞獅俗稱“耍龍燈”和“耍獅子貓貓”民間盛行。從2012年阿子營成立第一支龍獅隊以來,參加了盤龍區“龍舞盤江祥瑞盤龍”巡遊活動;2012年12月盤龍區文化藝術節阿子營分會場舞龍活動;2013年3月參加盤龍江文化藝術節龍舟賽並獲第一名。

民間演藝

苗族歌舞表演在在阿子營民族民間藝術中也有突出特色。每年花山節(立秋這天舉行),成功地繼承和發展了苗族的傳統節日,結束了阿子營無大型民族節日的歷史。活動由宣傳部、文體旅局、民宗局等單位主辦。活動以“弘揚民族傳統、繁榮地方文化、擴大對外交流、推動經貿發展”為宗旨。堅持政府引導、群眾參與、市場運作、品質要求等方面都達到一定水準,為阿子營舉辦大型民族文化藝術活動積累了寶貴經驗。

民間工藝

阿子營工藝製作具有傳統特色。境內有各類民間藝術人員,包括民間刺繡、剪紙、彩扎、草(竹)編、石刻、木雕、泥塑等傳統工藝藝人。2000年4月12日“三月頭龍節暨民族民間工藝品,民特食品展評會”期間,共展出當地民間針(紡、編)織品、刺繡、印染、剪紙、雕刻、工藝繪畫及民間工藝製品4個大類11個品種1800多件展品。多件展品被盤龍區推薦到“春城國際旅遊節”上展覽。

苗族花山節

苗族鬥牛習俗從遙遠的古代中走來,隨著苗族人民跋山涉水,從黃河流域走進了長江中下游,從“左洞庭,右彭蠡”走入了大西南的崇山峻嶺。有苗族的地方,就有鬥牛。苗族鬥牛,促進了不同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每年農曆立秋,阿子營鄉的苗族都要聯合附近鄉鎮的苗族,共同舉辦傳統節日一一花山節,在花山節上,苗族人民載歌載舞,舉行鬥牛、登山、賽馬、射箭、鬥雞等文藝、體育活動,並展銷苗家商品,銷售苗族服裝、服飾,晚上還舉行熱鬧的篝火晚會。(來源:盤龍區委宣傳部)

(盤龍區融媒體中心 供稿)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