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前鋒城區。
為深入學習、認真落實廣安市委六屆五次全會決策部署,更好服務廣安戰略全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前鋒,10月27日,中共廣安市前鋒區委召開三屆四次全體會議,就前鋒區如何奮起“二次創業”,打造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經濟增長極進行研究部署,找準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重大戰略佈局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將前鋒打造成發展速度更快、發展品質更高、全局分量更重的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經濟增長極,引領帶動開放包容活力城、産城融合示範區、山水田園宜居地全面提速、整體成勢,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上譜寫出更輝煌的篇章。
發展目標
圍繞建設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經濟增長極,紮實推進各領域同城共建,不斷增強經濟承載力和發展支撐力。到2025年,經濟承載力和發展支撐力不斷增強,與重慶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格局基本成型。實現重慶都市圈北部戰略支點、重慶都市圈北向交通節點、重慶都市圈産業協作基地、重慶都市圈康養旅遊勝地、重慶都市圈投資興業福地5大功能目標。到2035年,與重慶中心城區同城化全面實現,全面建成重慶都市圈北部副中心經濟增長極,區域性中心城區地位更加彰顯。
主攻方向
一、強化區域協作共建,整體聯動加快與重慶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
● 積極推動毗鄰地區整體化發展。以廣安機場、西渝高鐵建設為契機,推動一體化發展,構建百萬人口組團城市骨架,顯著提升廣安中心城區能級。加強區域協調聯動,促進化工産業與輕工服裝産業鏈條協同互補。加快同城化發展進程,推動城鎮建設相向發展、特色農業連片發展。與區域協力打造大華鎣山生態康養旅遊度假區、西部紅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探索“協同編制、共同報批、聯合印發”模式,共同爭取跨區域合作重大事項納入規劃。
● 加快與重慶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協同推進基礎設施、創新創業等,把前鋒打造成産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現代化都市圈郊區新城。承接輕工服裝等傳統産業成建制轉移,聯通聯動産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打造重慶都市圈中心城區功能疏解重要承接地。積極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爭取互通快速通道連結前鋒,協同打造智慧家居産業園、廣安松針早市名優綠茶主産區。主動接受重要戰略支點輻射帶動,在産業協作等領域深化合作。
● 參與川東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依託襄渝鐵路等交通廊道,深入參與渝東北川東北協同發展,在區域通道建設、物流體系構建等方面合力推動成渝地區北翼振興。主動融入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謀劃實施一批跨區域通道、特色産業項目。與臨近市縣探索建立跨界發展平臺,強化互保互濟,合力爭取實施重大改革創新試點。強化北向輻射支點作用,加快在交通互聯、産業承接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與各區市縣保持全方位合作關係,不斷放大重慶極核對川東北經濟區的輻射效應。
二、推動交通融合發展,打造重慶都市圈北向綜合交通樞紐重要節點
● 拓展外向戰略性大通道。推進一批重點工程建設,形成北聯西安、南接重慶極核的高鐵大通道,高效融入全國“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加快建成鎮廣渝高速(前鋒段),規劃建設G42滬蓉高速擴容,形成高速公路新格局。規劃建設直達廣安民用機場快速公路,主動融入空中大通道。爭取重慶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向前鋒延伸,實現與重慶中心城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轉机換乘、快速通勤。
● 暢通內部時效性大迴圈。構建與廣安城區“1刻鐘通勤圈”,與達州等地“1小時交通圈”,加快一批新改建工程,有序推進幹線公路提檔升級,形成“東連鄰水、西融主城、南接華鎣、北出渠縣”縣域公路互通網,實現與周邊“抱團融圈”。實施撤並建制村暢通工程、鄉村振興産業路和旅遊路工程,消除“斷頭路”“瓶頸路”“寬窄路”,暢通四好農村路“微迴圈”。
● 完善區域便捷性大運輸。開通廣安站與西渝高鐵廣安站定制客運專線。爭取襄渝鐵路廣安站擴能改造,加密開行到重慶城際列車對數,實現鐵路公交化列車常態化開行。推進綜合客運樞紐智慧化升級,開通至重慶主城區大型商圈等目的地定制客運路線,構建都市圈一體化公路客運網路。鞏固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成果,開設川渝毗鄰地區渠縣、華鎣等地公交線路。
● 打造綜合高效性大物流。全面融入成渝地區大宗物流集散網路,建設西部石材産業倉儲物流中心、廣安鐵路物流糧油産業園等功能性園區,運營防城港——廣安(前鋒)直達冷鏈班列,打造物流集聚區和大宗物流集散基地。
三、深化産業協作配套,深度融入成渝地區世界級産業集群
● 打造重慶先進製造業集群配套基地。圍繞“再造一個前鋒工業”目標,瞄準重慶製造業集群,推動智慧家居等産業集群集鏈集約發展,打造10平方公里“西部輕工城”。加強裝備製造業協作配套,推動能源建材産業綠色發展,形成“1+2”現代工業産業集群規模效應。調整優化園區規劃,差異化建設生産性配套,完善生活配套服務,打造功能複合、職住平衡、服務完善、宜居宜業的産業社區。
● 打造都市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區。建成優質糧油基地15萬畝以上,鞏固提升10萬畝渠江青花椒産業帶、2萬畝廣安松針茶葉産業帶,協同打造都市圈綠色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優質蔬菜供給基地。高標準建設青花椒種質資源庫,打造全國優質花椒種源基地。建設調味品産業集聚區,全面配套重慶火鍋産業。提升廣安青花椒、廣安松針、巴農匠、蒲師傅菜籽油等品牌形象,打造一批産品硬、口碑好、銷量高的“龍字號”農業區域品牌。完善冷鏈物流、直銷配送體系,暢通優質農産品進入都市圈“最後一公里”。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建成一批省級鄉村振興先進鎮、示範村。
● 打造重慶現代服務業功能外溢重要承接地。著力推動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圍繞前鋒優勢産業,建成智慧家居、輕紡服裝和品牌鞋業展示交易中心,差異化建設一批專業市場,高標準打造“前鋒客廳”。深度參與都市圈職業教育聯盟建設,規劃建設前鋒産教融合職業教育園,爭取高水準特色化職業院校在前鋒設立分校,竣工投用廣安技師學院,鼓勵中職院校創建高職院校,建成一批“廠中校、校中廠”合作示範基地、公共實訓基地,打造都市圈北部副中心職業教育基地。加強與重慶商會對接合作,引進一批投資體量大、發展效益好的總部經濟企業。完善縣域商業體系和區鎮村三級物流體系,打通快遞進村“最後一公里”和農産品進城“最前一公里”,推動發展都市圈同城化即時配送、寄遞服務。引培物流網路化運營龍頭企業,發展嵌入式、倉配一體化、第四方綜合等物流産業新模式新業態。繁榮一批城市商圈,挖掘消費潛力,提升消費能級,創建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現代服務業強區。
● 打造都市圈康養旅遊度假勝地。突出打造四方山康養旅遊度假區,串聯歡喜坪、奇幻谷、大良田園等景區景點,豐富醫養健康、文化體驗等細分業態,唱響“醉美四方山”“享森林氧吧”“飲富鍶清泉”系列旅遊品牌,打造精品環線,建成省級旅遊度假區。用好蕭家大院、“三線建設”工業遺址等紅色資源,加強與重慶紅色遺址互聯,打造紅色教育基地,融入都市圈紅色文化體驗線路。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積極推進廣安大小良城與合川釣魚城一同申遺。推進農旅融合,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民宿經濟,打造“都市慢生活”鄉村休閒旅遊目的地。
四、提升公共服務品質,打造重慶都市圈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 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融通。引入重慶優質教育模式,推動重慶智慧課堂、數字教育資源向前鋒中小學全面開放,共用優質教學資源。推動前鋒區教研機構、學校加入成渝地區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聯盟,爭取對口幫扶,選派校長、骨幹教師跟崗學習、培訓進修,推動骨幹教師、教育管理幹部等與重慶中心城區互訪互派交流。推動與成渝等地區在教育科研改革、資訊化建設、研學實踐活動等領域互動交流,推動教育資源調佈局、優結構並進。
● 推動健康醫療服務共用。探索實施跨行政區醫聯體建設和跨區辦醫,引進優質醫療資源在前鋒開展醫療服務。深化市區醫聯體建設,推動市人民醫院選派專業骨幹擔任學科主任,提升特色科室醫療水準,增強專科醫療需求和康復需要吸納能力。參與建立區域專科聯盟和遠端醫療協作體系,促進區域間醫療資源、醫療服務流動共用,大力發展智慧醫療,供給線上會診、聯網掛號等遠端醫療服務,鼓勵重慶名醫到前鋒醫療機構坐診示教,推進區婦幼保健院、區中醫醫院等創等達標。積極融入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機制,推動區域協查、傳染病資訊互換工作,提高公共衛生應急預警能力和疫情防控能力,實現醫防協同。
● 推動社會保障全面接軌。參與構建重慶都市圈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推動農民工保障服務區域協作,開展職業技能交流培訓、勞務對接合作,促進兩地充分就業創業。推動養老金領取資格協查互認,推進養老保險關係無障礙轉移接續。優化醫保關係轉接服務,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範圍,推進異地就醫門診和住院直接結算。參與構建社會保險都市圈統籌機制,統一工傷認定和保險待遇政策。建立以社保卡為載體的“一卡通”管理服務模式,實現居民服務“一卡通”。推行住房公積金轉移接續和繳存資訊共用互認,協同推進都市圈公積金互認互貸。深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綜合創新試點,支援跨區域共建,持續打造四方山康養旅遊基地,打造重慶都市圈特色康養基地。
● 推動生態環境跨界共保。加強與毗鄰地區“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銜接,協同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和森林品質精準提升工程,協同建設森林防滅火通道和智慧化生態廊道,構建以華鎣山、渠江“一山一江”為重點的生態保護安全格局,爭創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完善生態環境區域聯合執法機制,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和小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深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同推進跨界污染治理。聯動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合力培育綠色産業、創建綠色工廠、打造綠色園區,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 推動社會治理聯動共治。參與構建跨區域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聯防聯控機制,實現應急管理“一網調度”。參與國家西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及物資儲備中心建設,融入1小時應急救援圈。健全安全生産責任體系和聯動長效機制,推進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等案件跨區域法院、檢察院司法協作。建立重大工程項目選址協商制度,充分徵求毗鄰地區意見。融入都市圈社會治理聯盟,建立跨區域矛盾糾紛調解聯動機制,加強跨區域治安問題聯合整治,開展社會治理聯建聯創活動,共同打好金融、房地産等領域重大問題殲滅戰,聯動開展掃黑除惡鬥爭,營造安居樂業穩定環境。
五、推進改革開放創新,譜寫重慶都市圈創新發展嶄新篇章
● 打造投資興業福地。聚焦建設服務型政府,實行“最優服務”,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推行全員“店小二”“保姆式”服務,強化證、地、人、錢等要素保障,落實支援各類市場主體健康發展的政策舉措,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實行“最高效率”,開展“容缺審批”“並聯會審”,推動線下異地辦理和全流程線上辦理,保持“一網通辦”辦事常態,推動“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跑”轉變,打造“川渝通辦”升級版;實行“最低成本”,用好相關政策,融入重慶都市圈金融體系,健全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和風險補償機制,為企業提供“零保費”、見貸即保等服務。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健全政企常態化溝通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設。
● 打造開放合作寶地。瞄準都市圈産業外溢機遇,建立跨區域承接産業轉移協調機制,深化區域合作,引導項目對接、銀企對接,在更高平臺牽引智慧家居、輕工服裝等産業抱團轉移。用好重點企業分佈圖、産業鏈全景圖、重點客商資訊表,高頻次摸排重大項目、登門拜訪企業,量身定制招商引資政策,引進更多延鏈補鏈強鏈龍頭企業。以重慶開放大通道、大平臺為依託,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區等重點區域合作,實現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發揮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帶動效應,積極參與“西博會”等重要經貿節會,培育壯大外貿新業態。
● 打造改革創新高地。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破解阻礙同城融圈的機制問題。推進國有企業重組和融合,提升國企服務重大戰略能力。深度參與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深化與都市圈內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業的政産學研用戰略合作。探索建立重慶研發、前鋒轉化的技術“飛地”,打造西部輕工城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研發平臺,培植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推動增長方式有效轉變。積極參與“重慶英才計劃”“小平故里英才計劃”實施,增強“前鋒英才卡”政策影響力,靶向引培一批高層次人才,促進科技創新、項目合作。(圖文由前鋒融媒體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