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中國鄉村發展志願服務促進會舉辦的“學前學普”項目學術研討會獲悉,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樂山市實施的“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以下簡稱“學前學普”行動),4年來共幫助53.1萬名彝族兒童接受了系統的普通話學習,學普兒童普通話水準顯著提升,學普小學生學習成績明顯提高,初步養成了好習慣。
據了解,“學前學普”行動於2018年5月由原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四川省啟動,目標是幫助3至6歲不會普通話的彝族兒童在上小學前學會普通話、養成好習慣。其中,學會普通話的要求是聽懂、會説、敢説、會用,養成好習慣的要求是講衛生、懂禮貌、愛學習。
自“學前學普”行動啟動以來,涼山州、樂山市及20個試點縣成立學前學普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共設立3996個幼教園點,聘用16617名幼兒教師和輔導員,組織學前兒童入園學習。中國鄉村發展志願服務促進會按3年試點期內每培訓合格一名幼兒補助1000元的標準籌措支付技術保障工作費用,委託兩家專業機構作為技術保障單位,負責研發教學方法和教輔材料,開展幼兒教師和輔導員培訓,巡點開展現場督導工作。4年來,兩家技術保障單位累計開展線上線下培訓活動630場,培訓輔導員159萬人次,組織400多名督導員現場督促指導11萬人次,研製發放各類教輔材料332萬餘套。
第三方評估結果顯示,學普兒童普通話水準顯著提升,在園幼兒普通話合格率為97.19%,一二年級學生普通話合格率為97.46%,優秀率達43.54%。幼兒教師的普通話水準和業務能力有較大提升,學普小學生學習成績明顯提高。此外,通過“小手拉大手”,多數彝族家庭開始使用普通話交流,增強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