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5歲不會用筷子,並不一定就是孤獨症

發佈時間:2022-09-27 08:52:07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蔡彬
分享到:
20K

按照孤獨症的症狀和目前的研究,“5歲不會用筷子”算不上主要的預警症狀。

近日,國家衛健委印發《0-6歲兒童孤獨症篩查干預服務規範(試行)》,其中對兒童孤獨症有哪些預警症狀予以明確,比如,5歲不會用筷子、4歲不會單腳站立、6歲不會奔跑是孤獨症的預警信號之一。

隨後,輿論場便出現了“5歲不會用筷子吃飯可能是孤獨症”的論調,誤導了不少父母。因為,在當前,不會用筷子的5歲孩子顯然數量不少。但如果仔細理解《規範》內容就會發現,“5歲不會用筷子”並非就是孤獨症,而是要綜合其他預警症狀和診斷標準等多方面情況來判斷。而且,對於孤獨症,還需要從科學、文化和行為方式來理解。

作為一種生活習慣,使用筷子對中國人和中國孩子具有現實性和唯一性。因此,在中國,會不會用筷子成為大腦是否與行為協調的一種標誌,也成為我們判斷孤獨症的一種預警標準。3歲以後是兒童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學習使用筷子,既可練習手指的各種動作,又可促進大腦發育,還能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操作技巧。而這也跟大腦皮層運動區的發育情況直接相關。

所以,把會不會用筷子作為判斷孤獨症的一種預警症狀,是有科學依據的。但是,這也並不是説,“孩子5歲不會使用筷子”就是孤獨症。因為,此次《規範》在5歲階段列舉了4項預警症狀,包括不能簡單敘説事情經過、不知道自己的性別、不會用筷子吃飯、不會單腳跳,需要滿足所有4項症狀才有可能是孤獨症,而且需要去醫院看專門的神經科醫生才能確診。

實際上,按照孤獨症的症狀和目前的研究,“5歲不會用筷子”也算不上主要的預警症狀。從時間軸來看,該疾病起病于嬰幼兒時期,通常在3歲以前就發病,因此,4歲以後的確診需要根據多種標準來判斷。

孤獨症的主要症狀是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少而局限,有刻板與重復的行為方式,多數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發育遲滯,可持續到成年。因此,在相關的篩查標準中,1-6歲兒童的大多數預警症狀是交流、認知障礙,如不會區分生人和熟人,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想法等。

同時,臨床上孤獨症兒童的診斷和治療,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的症狀:社會互動障礙、語言溝通障礙、興趣狹窄、堅持同一性和強迫性行為、智力和認知障礙、感覺和動作障礙等。而“不會用筷子”只是“感覺和動作障礙”中的一種。只有在這幾大類問題上出現異常,才能看作是預警症狀,需要去醫院進行確診。

因此,如果家裏出現“5歲孩子不會用筷子”的現象,父母不必過於緊張,還要結合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如有必要才應去醫院看醫生。

張田勘(科普作者)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