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高竹新區:“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的發展密碼

發佈時間:2022-09-22 14:09:35  |  來源:四川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常曉姣
分享到:
20K

離桂花村不遠的河壩大橋,是鄰水縣通往重慶主城區的重要通道。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韋維 攝

進入9月,一場秋雨之後,華鎣山與銅鑼山綠蔭更濃。猶如一把巨斧,國道210線把南北走向的山脈逐一劈開,在綠毯上劃出一條蜿蜒的曲線。“到了!”翻過華鎣山的主脈,地勢豁然開朗。沿著曲線,一座座廠房整齊排列,一台臺挖掘機來回穿梭,一輛輛貨車進進出出。

晌午時分,天氣漸熱,我們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所在的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2020年12月,四川省政府、重慶市政府共同批准成立川渝高竹新區。其規劃範圍涵蓋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壇同鎮部分行政區域和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大灣鎮部分行政區域,總規劃面積262平方公里,其中渝北124平方公里、廣安138平方公里。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共建的新區,川渝高竹新區的主要任務,是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實現跨省域一體化發展。

我們試圖透過切片,解開這個川渝交界處262平方公里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及融合發展的密碼。

村醫余元書説:

“我們這裡,沒得‘省界’”

午飯後,記者來到高灘鎮桂花村九組。村口一條400米長的水泥路筆直向東,跨越川渝交界的邱家河,連接重慶市渝北區大灣鎮三溝村。

午後的秋老虎余威不減,山溝裏的水汽夾雜著稻穀成熟後的香味,雖然悶熱,但更讓人嗅到了豐收的氣息。

也許是天太熱,也許是剛剛勞作了一個上午,村裏除了幾聲犬吠,再無聲響。突然,一個背著藥箱的漢子從房角轉出來,還轉身跟身後的村民招手告別。

“你是醫生哇?她病啦?”記者趕緊追了上去。“我是醫生。”漢子拉了下醫藥箱的背帶,不好意思地笑了,指了指村口的水泥路方向,“不過是三溝村的村醫,來給這家人送治糖尿病的藥。”

“三溝村的?”記者再次確認。“是的。”漢子説,他叫余元書,既是桂花村的女婿,也是三溝村的村醫。這次來桂花村,是中秋節前探望岳父母,順便給村裏幾位身患慢性病的老人檢查身體、送常用藥,“高血壓、血脂稠、糖尿病、腰腿疼……這些斷了藥就惱火得嘛!”

見記者還是一臉疑惑,余元書索性把藥箱放在了路邊的石頭上,在樹蔭下和記者擺起了龍門陣。現在的桂花村,是2020年4月,由原桂花村和原茶園村合併而來,合併後的村衛生站設在原桂花村,距離交界處的村民組足有四五公里。2020年底,川渝高竹新區進入實質建設階段之後,“到重慶三溝村看病”就成了桂花村靠近省界一側五六個村民組的主動選擇。

“有的到我家就三四百米,而且在我那兒看常見病,報銷比例跟(重慶)渝北區一樣。”余元書解釋,隨著川渝高竹新區建設的推進,交界地帶鎮村之間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共用越來越普遍。余元書指了指剛拿到藥的村民説:“不信,你問她。”

村民叫熊文梅。她説,去年自己查出了糖尿病,日常服用的慢性病藥物全部在三溝村採購,一年下來,報銷後的花費不到400元。熊文梅的兩個孫子也全部在距離不到1公里的三溝村小學讀書,“過去要跨省讀書好麻煩,辦個學籍不曉得要跑多少道手續。”

“現在,我們沒得‘省界’了。”余元書説完,又念叨起陳年往事:自己和妻子結婚時,不知跑了多少次鄰水縣城和渝北區辦理跨省戶口遷移,“現在,去高灘或者大灣,幾分鐘就能辦完。”

“不止這些呢。”聞訊而來的桂花村村主任譚建清和高灘鎮副鎮長熊俊博説,消除省界的努力和嘗試還在繼續,“我們正在申請,開個跨省公交或者跨省班車。”

熊俊博解釋,桂花村雖然行政區劃隸屬高灘鎮,但距鎮上足有20公里。相反,桂花村和重慶大灣鎮距離卻只有4公里。且桂花村和大灣鎮還有直達重慶主城區的班車,“比走鄰水到廣安趕火車方便得多。”

離桂花村不遠的河壩大橋,是鄰水縣通往重慶的一條重要通道。

“那以後我來丈母娘家就更近了!”余元書説完,引起人群一陣爽朗的笑聲。

村民夏家祥説:

“路好了,就買輛車給兒子當結婚禮物”

“蹲點的技術人員在哪呢?過去一週進度有哪些?今天有多少工人?年底能不能按計劃竣工?”草葉上的露珠還沒消失,鄰水縣委書記黃永鴻就在高灘鎮青童庵村寶竹寺大橋前連發四問。

南北大道(三期)又名國道210線鄰水高灘至川渝界改建工程,是鄰水縣高灘鎮和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的直通主幹道,全長9.97公里,其中鄰水境內段有6.82公里。去年7月26日,工程正式開工。全長130米的寶竹寺大橋是控制性工程和唯一一座公路橋。

9月8日,川渝高竹新區南北大道(三期)鄰水段建設現場,建設單位正爭分奪秒搶工期。

黃永鴻説,年初縣上就已把南北大道(三期)工期安排提前了半年。為此,鄰水方面派出10多名技術人員蹲點督戰,確保上百台機械“人停機不停”。

按照鄰水縣的計劃,南北大道(三期)年底前要具備通車條件。屆時,川渝高竹新區前往重慶主城區只能繞行包茂高速將成為歷史,單程將縮短30公里,車程節約近半個小時。

黃永鴻問完跳上車,3個前來看熱鬧的中年漢子開始了各自的盤算。

“你聽到縣委書記説啥了?”“喊加快進度噻。”“確定年底能通車了!”“縣委書記都那樣説了。”“你們為什麼也急著通車?”記者忍不住插嘴。“那是。路不好走,説啥子都是空了吹。”高個子的漢子是附近高灘鎮石馬河村人,叫夏家祥;另外兩位,是他的堂哥夏家慶和鄰居楊易。3人説,他們是來打探南北大道修建進度的。

到底是什麼事讓他們如此關注南北大道?“我兒子跟他女朋友準備年底扯證辦酒席,我想給他們買輛車,錢都準備好了。”夏家祥先説出了原因,引來一陣哄笑。

“那是呢!”楊易忍不住進一步解釋,夏家祥的兒子與女友均在廣州務工,去年春節,兩人一起乘坐火車經廣安返鄉。由於春運期間客運緊張,這對情侶先後換乘了3次班車、用了3個多小時才輾轉到家,“那天是年三十,兩個娃兒到家的時候,春晚都播了1個多小時了。”

“不止呢。人家兩個想去趟縣城耍,都只能到鎮上找車。”夏家祥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説,這幾年日子過得不錯,兒子在廣州務工一年能賺八九萬元,自己和妻子在高灘鎮附近的工廠打工一年也有五六萬元的收入。之所以沒買車,是因為當地的路不好,“我們九組沒通水泥路,車子買了也只能停到村委會去,不放心。”而眼下,南北大道正好從九組穿過,所以就盤算著正好買輛車給兒子兒媳當結婚禮物。

“你們買車接人,我們買車運貨。”楊易接過話頭。他的兒子此前一直在杭州一家快遞公司當跑貨員,這幾年積攢了不少錢。眼下,楊易父子正在合計買貨車在家鄉跑運輸。楊易説,他已經“盯上”夏家祥,“準備搞個‘團購’。”

企業負責人韋錦姬:

“重慶沒把我們當外地企業”

天剛擦黑,一輛貨車停在四川方鑫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方鑫科技”)廠區門口。隨後,車上跳下來一個中年男子,一邊伸著懶腰,一邊自言自語,“回來了!來得及吃晚飯!”

“老黃回來了?”方鑫科技副總經理韋錦姬循聲趕來,“路上還順利?”記者這才注意到,中年男子胸前的工牌上印著“黃文忠”3個字。

“路上還好。”或許是看到了眼前的廠房燈火通明,或許是提前知道了排班表,黃文忠嘟囔了一句:“明天估計更忙。”

“以前不忙?”記者趕緊跟過去。“那是,以前整個廠就我一個司機一輛車,一天跑一趟,週末還能雙休。”擰開茶杯,黃文忠喝了一口,“現在3個司機3輛車,一人一天跑兩趟。就這,週末有時候還要加班。”

“以前這個廠就你一個司機?忙得過來嗎?”黃文忠又灌了一口水,指了指韋錦姬,“韋總最曉得這些事。”

韋錦姬接過話茬説,2014年,方鑫科技落戶在高灘鎮,是入駐當地最早的企業之一。2018年2月,生産線建成投産後,黃文忠就開貨車把剛剛下線的保險杠等汽車零部件運到重慶。

“從國道210線到重慶市渝北區的興隆鎮,再轉上渝北南北大道……”拿著手機上的地圖,黃文忠用兩根手指比劃當時的行車路線。他説,這條路自己再熟悉不過,“因為那時候,我們就一個客戶。”

聽到這裡,韋錦姬捂著嘴笑了。黃文忠説的是實話。2014年前後,五菱汽車在重慶渝北區開建整車生産線。作為五菱汽車的配套供應商,方鑫科技選擇在地理相近的鄰水縣落腳。“當時,主要是看上這裡用工用地成本低,而且有一個穩定的大客戶。”韋錦姬説,8年過去,現在方鑫科技的穩定大客戶已經不止一個。

韋錦姬介紹,大客戶的紛至遝來,主要因為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起步建設,特別是川渝高竹新區啟動建設以來,重慶方面沒有把方鑫科技當外地企業。

“重慶客戶越來越多,訂單越來越大。”韋錦姬説,川渝高竹新區正式成立一年多,方鑫科技的客戶就從五菱汽車拓展至長安汽車、睿藍汽車等重慶本地整車生産企業。同時,原本川渝兩地車企對於跨省供貨商要求的至少保持庫存7天的出貨量,也統一改成了國內通行的庫存3天出貨量。

“以前那個做法,等於是佔用了我們很多現金流,現在不需要了。”韋錦姬説,眼下,企業的年産值已從2018年投産時的不到1000萬元,上升至去年的4000萬元。

天色漸暗,韋錦姬身後的生産車間依舊燈火通明,新下線的産品已經再次將黃文忠的貨車填滿。

稅費徵管服務中心負責人周翔:

“不管是四川的還是重慶的,我們一樣辦”

清晨,設在新區管委會一樓的稅費徵管服務中心剛剛開門,重慶鑫沃特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的財務人員李傑菊就走了進來。見中心負責人周翔打開電腦抬起頭,李傑菊趕緊打招呼:“周主任早,今天你值班哇?”

“認得到哇?”記者詢問。“熟得很!”李傑菊回答。周翔本是鄰水縣稅務局職工。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徵管服務中心成立後,周翔就一直在這裡工作,經手辦理了不少重慶納稅人的事務。於是,和每月都要來三四次的李傑菊成了“老熟人”。

“還是跟上次一樣。”李傑菊遞上資料。“以前都要背著資料去渝北城區,早上出門去辦,中午回來還不一定趕得上午飯。”李傑菊説,如今稅費徵管中心就在新區內,省下了車費油費,更省下了時間。

周翔盯著螢幕敲著鍵盤,幾分鐘後便站起身來:“辦好了。”李傑菊揮手道別:“現在去公司上班,時間正合適。”

接著到府的是一位“陌生人”。劉祥林從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趕來。最近,他所在的公司需要提供報賬所需發票。

“潘主任不在哇?”劉祥林顯得有些失落。他口中的“潘主任”來自重慶市渝北區稅務局,是他來之前專門打聽到的。

“需要辦什麼?”周翔寬慰道,“不管是四川的還是重慶的,我們一樣辦。”

來到自助發票機前,周翔手把手地指導劉祥林錄入資訊,點擊確認,重慶市稅務局的增值稅發票就列印了出來。

“一台機器,可以開兩地發票。”周翔扭頭告訴記者,這是兩地稅務徵管服務“一體化”的縮影。

周翔告訴記者,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徵管服務中心去年投入運作,是全國第一個跨省域稅費徵管服務中心,鄰水縣稅務局和重慶市渝北區稅務局各派3名幹部進駐。

“團隊一體化,工作也是一體化。”周翔説,兩地稅務部門交叉授權,讓進駐的每名辦稅人員都可以辦理兩地業務,“系統的密碼、密鑰都是雙備份。”

放眼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徵管服務中心,100多平方米的空間內,新型發票自助機、智慧填表終端、模擬辦稅終端等15台智慧終端設備呈環狀排開。不只有硬體,在軟體上,在全國稅務徵管系統金稅三期的基礎上,中心還打通川渝兩地電子稅務局數據層和應用層,建設運作了川渝高竹新區電子稅務局操作界面,實現單個系統、單臺設備同時服務川渝納稅人。

不過,四川幹部要辦重慶業務,還是存在不少難題。周翔從辦公桌裏翻出一本厚厚的書,裏面是他和同事最初梳理出來的兩地辦稅差異事項。“這是去年的版本。”説罷,周翔又拿出一本薄薄的小冊子,“這是今年的版本。”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統一 10類50項稅收政策和徵管措施的執行口徑。”周翔説,川渝高竹新區農産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納稅人範圍,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預徵管理、舊房轉讓認定範圍,房産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疫情期間稅收優惠執行標準等,都已實現統一。

翻看最新版的小冊子,裏面大多是地方性稅費政策執行標準的差異。

“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周翔説,兩地正在按照“政策從優、程式從簡、稅負從輕”原則推進統一標準,預計年內將把剩下的“硬骨頭”啃下來,“川渝兩地稅務部門已經展開溝通,要在‘就低不就高’基礎上實現稅收標準的完全統一。”

/ 結 / 語 /

“先行者”的勇氣

“難道這裡不該設一個消防站點嗎?非要等出事了才重視?”

“渝北和鄰水的用地申請手續還要再統一一下。難不成我們一個跨省項目,要報兩個不同的材料?”

……

在川渝高竹新區調研的第一天上午,正好趕上一場座談會的結尾,記者感受到企業代表們的火力並未減弱。

“對不起,這個確實是我們沒想到。”每當企業代錶帶著火氣説完,與會的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和鄰水縣職能部門態度誠懇,“我們馬上協調,儘快解決。”

幾分鐘後,企業代表離開了,剩下的人開始“領任務”。

“這個問題你這個層面能不能解決?最遲幾天能解決?”“有些省級事權的,上報幾天能拿到批復?”一一作答後,主持會議的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開始招呼大夥履行最後一道手續:在任務書上簽字畫押。

川渝高竹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説,從實體化運作的第一天開始,每週召開這樣辣味十足的座談會就是慣例。而且,基本實現了“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

也正是有了這樣的“辣味”,川渝高竹新區在看得見的“硬體”和看不見的“軟體”領域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實現中央部署的“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探索之路上,川渝高竹新區走得更快、更遠、更穩。 (來源:四川日報)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