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樹,靜待花開。2012年,在呈貢南端萬溪衝的荒地上,規建部門工作人員正對照著圖紙開始構思。彼時,昆明呈貢資訊産業園區剛剛成立,是雲南省唯一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數字經濟産業為特色的專一園區。伴隨著數字經濟産業的起步,大家對園區的未來充滿期待和擔憂。
2021年,呈貢資訊産業園區優化提升後更名為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著力在全省打造一片數字經濟産業發展高地。2022年,是該園區建設的第10年。10年前的荒地如今廠房林立,浪潮、移動、紫光芯雲等企業紛紛入駐並佈局生産線。
截至去年底,該園區全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30.88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70.99億元,增速達9.61%。當初的構想一個個變成現實。
基礎設施條件實現“六通一平”
“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的發展是從修路開始的。”該園區規劃建設部一名負責人説。2014年,該園區有了初步發展規劃,但大家對資訊産業、數字經濟的概念還不了解。要發展,先修路。就在這一年,該負責人進入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工作,投入基礎設施規劃建設。
43號路、151號路、152號路是率先開建的3條道路,也是萬溪衝數字經濟産業片區的3條主幹道。這幾條道路為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開了個好頭。
2016年,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151號一期、153號二期等7條道路,水、電、路、氣管網等配套工程建設完成;10千伏電力專線引入園區工程;三大運營商入駐。2018年,該園區污水及中水處理工程項目(一期)全面建成,污染源線上監控系統成功聯網。
目前,萬溪衝數字經濟産業片區已實現“六通一平”,建成10條道路總長10.2公里,建成10千伏電力專線6條、110千伏變電站2個;建成自來水供水工程1個、工業用水供水項目1個、污水及中水處理廠1座。最先建設的43號路、151號路、152號路3條主幹道已更名為興園路、智慧路、資訊路,連通各個企業。在10年前的荒地上,企業正在熱火朝天忙生産。
圖源:資訊産業園區
孫永嬌是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財務部的一名工作人員,進入該園區3年來,她對這裡的變化感嘆不已。“雖然離主城區較遠,但園區內有食堂、交通車、便利店、咖啡店,基本滿足了大家的日常需要。園區建設也從未停止。以窗外的這片地為例,我參加工作時,這裡被圍上了藍色的遮擋板,灰塵很大。如今再看,現代感十足的企業辦公區已建成,道路也更加乾淨整潔了。”
圖源:資訊産業園區
“10年成規模,20年建成。如今看來,園區成立之初定下的目標按進度逐個實現。”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部負責人説。
小吃街搖身一變成為科技高地
2016年,趙永能創辦了昆明花易寶科技有限公司併入駐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雲上小鎮,成為該園區較早一批創業者之一。
趙永能(左)
這些年來,他多次參加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組織的培訓和路演活動,加大與其他創業者的溝通交流力度,企業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2017年,昆明花易寶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全國首家撮合花商與花農線上交易的垂直電商平臺正式上線,目前,該平臺註冊花農、合作社超過3000戶,註冊購買商超過22萬家。
雲上小鎮是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的一個核心基地。有人説:“如果把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比作一輛正在賓士的列車,那麼雲上小鎮猶如這輛列車的新引擎。”2017年,經過1年多建設,雲上小鎮投入運營,當初的大學城小吃街搖身一變成為科技高地。由於數字經濟發展處於起步階段,小鎮面臨産業基礎薄弱、企業資源匱乏等問題,既無産業發展經驗,更無招商引資扶持政策。
面對這些情況,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結合實際,從爭取項目落地、完善配套設施、創新工作方法、轉變運營思路等方面開展工作。在政策上,制定推出《昆明市呈貢區人民政府關於支援雲上小鎮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雲上小鎮企業孵化運營管理制度》《雲上小鎮辦公場所使用管理規定》;在服務上,堅持每日小鎮場地巡視和每季入戶走訪,收集企業意見並形成服務清單,及時為企業紓困。
優必選科技公司
5年來,雲上小鎮累計服務入園企業1200余家,兌現扶持資金24960.89萬元。目前,雲上小鎮已入駐企業573家,累計帶動就業約4000人,截至去年底,累計營收近70億元。國家雙創示範基地、雲南省雙創示範基地、雲南省園區非公企業黨建示範點、雲南省軟體資訊産業園等18項創業創新載體、黨建服務平臺、專業“園中園”先後在這裡落地。
現在,走進雲上小鎮,公共會議室、健身房、咖啡吧等設施為企業提供交流平臺;公共Wi-Fi、全覆蓋的5G網路滿足大家的移動辦公需求;人臉識別、數字防疫系統投入使用,智慧辦公環境進一步提升。
數字經濟産業生態基本形成
産業是發展之基,項目是産業之本。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自成立以來,瞄準建成“雲南大數據中心、資訊産業高地和核心園區”的目標抓項目建設,率先啟動雲上雲·雲南省資訊化中心(首期)項目、昆明浪潮雲計算産業園(一期)項目、昆明呈貢科技資訊産業創新孵化中心項目等。
2017年,昆明浪潮雲計算産業園(一期)項目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成為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首個落地的用地類項目。
浪潮雲南智慧製造生産基地
作為全國最大的分佈式雲“浪潮雲”的七大核心節點之一,昆明市政務雲中心也正式投入運營。2020年,浪潮雲南智慧製造生産基地産品正式下線,實現PC機、伺服器“雲南造”。兩期項目可以説是該園區的標桿項目,為園區智慧製造和資訊化、數字化建設開了一個好頭。
浪潮集團雲南公司董事長薛兵表示,昆明數字經濟産業發展水準雖然不及東部等發達地區,但在項目建設之初,浪潮便看好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的前景。“5年多來,園區給了我們很多資金和政策上的扶持,相信下一個5年,浪潮能交出一份更好的答卷。”
近年來,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遵循“高起點規劃、高品位建設、高標準發展”原則,瞄準國內外資訊産業的龍頭企業,挂圖作戰、精準招商。在招商過程中,加大跟蹤服務力度,實行“一個重點項目一個微信群、一個聯繫領導、一個服務團隊、一張時序進度責任表”的招商模式。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主要領導主抓招商工作,既挂帥又出征,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
雲上雲·雲南省資訊化中心(首期)項目效果圖
目前,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全力推進輻射南亞東南亞區域性國際數字經濟産業示範園區建設,昆明浪潮雲計算産業園、中國移動(雲南)數據中心一期、雲上雲·雲南省資訊化中心(首期)等重點項目投入運營;華為、微軟、谷歌等行業領軍企業入駐園區;三耳、楷碼、跨境電商等成長性良好的企業在園內成功孵化。2021年,該園區新增124家入駐企業,産業鏈“生態圈”不斷做大做強。目前,該園區已累計入駐企業859家,數字經濟産業生態基本形成。
圖源:資訊産業園區
按照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優化提升後制定的實施方案,該園區將建設“一個高地”,實施“雙輪驅動”,服務“三張牌”,圍繞“四大目標”,推進“五大融合”,培育“六大産業”。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力爭到2025年,主營業務收入達6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超過200家,形成雲南特色的數字經濟産業生態體系。在此基礎上,再用5年左右的時間,力爭到203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
創業者説
園區搭臺讓青年創業者
有盡情施展的空間
畢業6年,90後小夥史明圓已是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的“明星人物”。史明圓牽頭成立的昆明市呈貢區青年創業創新協會是全省首個縣區級創業創新協會,匯集300余家青年創業公司,這些企業有不少來自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史明圓認為,自己之所以能成功創業,得益於雲上小鎮搭建的平臺。
“雲上小鎮搭建了青年創業人才匯聚和思想交流碰撞的平臺。”史明圓表示,高校環繞的天然優勢加上完整的配套、全面的政策,營造了濃厚的創新氛圍,讓青年創業者有盡情施展的空間,更願意紮根呈貢。
史明圓
2014年,創業者李颯從雲南民族大學畢業後,和團隊小夥伴在呈貢區春融街租了一間50平方米的辦公室,創辦了昆明微輿科技有限公司,後改名雲南耳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從事網路輿論風險評估,致力於打造成一家網際網路輿論風控企業。
2017年,雲上小鎮投入運營後,李颯成為第一批入駐小鎮的創業者之一。她不僅享受了3年辦公場地免租的優惠政策,還在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組織的沙龍、講座等活動中認識了一批和她一樣的創業者,互相碰撞創業思想火花。在團隊的努力下,企業發展蒸蒸日上。“我們入駐的中關村e谷每年都會舉行‘e谷之星’評選,獲獎企業可以減免相應的物業費,我們公司連續幾年上榜。對於初創企業而言,租金、物業費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減免相關費用讓我們有更多資金開展技術研發和産品創新。”
工作中的李颯
李颯表示,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相關部門還定期到府走訪開展服務。近年來,耳尖科技公司加速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業務佈局,小語種人才缺乏。今年,通過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組織的招聘對接會,耳尖科技公司成功招到了泰語、越南語、緬甸語、寮國語等6名小語種專業人才,夯實了面向南亞東南亞資訊安全領域的研究能力。
目前,耳尖科技公司已從入駐園區時的60平方米擴大至586平方米,年産值累計增長超200%;公司員工從最初成立時的3人增加至40多人,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多個高校的實訓基地。
“園區發展帶動了企業成長。”李颯表示,隨著公共基礎設施從無到有、行業龍頭陸續入駐,園區創新氛圍日益濃厚,其公司將繼續夯實基礎,打造一支優質創新隊伍,乘著數字經濟的東風,在行業中展現自我。
記者手記
小變化帶來大不同
張 怡
再次來到昆明浪潮雲計算産業園,我的思緒被拉回到5年前。
2017年,我第一次走進浪潮參觀。第一次接觸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的我,對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這些專業詞彙十分陌生。那時的萬溪衝數字經濟産業片區很冷清,路邊沒有路牌和紅綠燈,路面上的車道線還沒畫完,有的路甚至還沒修。那時我也沒想到,僅僅是5年時間,這裡就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路邊的智慧路燈和已投入運營的中國移動(雲南)數據中心等重點項目,讓該園區不僅充滿生機活力,更涌現出蓬勃動力。
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高大上”企業越來越多、企業辦公環境越來越好、園區服務越來越週到⋯⋯這是幾年來我的最大感受。
從雲上小鎮的改變説起。2016年以前,這裡是背靠呈貢大學城的小吃街,每到週末晚上,燒烤味伴著煙火瀰漫在仕林街上空。短短1年多時間,大學生陸續成了創業者,小吃街沒有了,小企業卻多了。
後來是企業辦公環境的改變。雲南聯合視覺科技有限公司、雲南三耳科技有限公司等都是園內發展速度較快的企業,創新孵化中心建成後,兩家企業都搬到了萬溪衝數字經濟産業片區,毗鄰奧飛、紫光芯雲等重點企業。和之前相比,辦公區更大、裝修更現代、設施更先進,搬得遠了,但和其他企業的交流卻更緊密了。
再從服務説起。這幾年,我在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參加過很多活動,有針對資訊産業的專場招聘會,有專門分享數字時代産業轉型升級經驗的分享會,也有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路演對接會,每次活動都有企業與相關單位成功對接。足以看出,大變化正是由一點點小變化積累而成。
數字經濟是近年來的一個熱詞,從國家到地方都在重點扶持相關産業發展。“沒方向”“缺乏經驗”“不敢輕易嘗試”⋯⋯這是前幾年該園區起步時很多企業及工作人員的狀態。這些年來,在大家的探索下,園區目標一點點實現。隨著華為(昆明)數字經濟學院等重點項目落地,我們可以看到園區在做精主業上的不懈努力。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一方面大抓招商,赴北京、上海等地外出考察洽談;另一方面做好服務,做好入駐企業財稅諮詢、工商代理等工作。“10年成規模,20年建成。”現在回看,當時的口號並不是空喊,相信下一個10年,一座完整的數字經濟新城將全面呈現。(來源:昆滇經濟)
(呈貢區融媒體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