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青少年政治參與特徵分析及對策研究

發佈時間:2022-08-08 11:03:3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易子涵  |  責任編輯:李汀
分享到:
20K

“政治參與”源起西方,法國思想家盧梭最早開始思考“政治參與”並論證了“國家一切權利屬於人民”。當承載著公民強烈的政治參與需求和訴求表達功能的融媒體,將“麥克風”遞給了“草根”,改變了原先“自上而下”的政治生態,使政府權力和民眾力量的互動更為頻繁,拓展了民主的廣度和深度,創新政府社會治理的方式。

一、融媒體環境下青少年政治參與的特徵分析

精準了解融媒體環境下青少年政治參與的狀況,對其特徵進行分析和總結,將有效促進青少年政治參與的有序化,這是社會和媒體平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關注動機受個人需求影響較強,關注內容分散且焦點呈階段性變化

總體來説,青少年政治參與的目標較為模糊,不確定性較強,主要集中在與自身利益和工作生活發展密切相關的事件上,尤其是社會轉型期間,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的社會矛盾。關注實事、學業需求、課餘消閒是青少年政治參與的主要原因。

對於某些焦點事件,青少年政治參與的主動性尤其高漲。例如“建黨百年”話題,隨著7月的臨近,話題熱度持續上升,青少年在媒體平臺上對“建黨”話題進行點讚、轉發、收藏、評論的行為較多。再如2020年美國大選事件,青少年的關注點隨著大選進程的推進呈現階段性變化,在“大選周”中,大部分青少年會關注並主動和周圍人討論“大選走勢”情況,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在美國大選結束後,青少年對美國政治的關注度下降。

(二)青少年政治參與身份分為旁觀者、追隨者和參與者三類

根據參與主動性的強弱,可將青少年政治參與身份劃分為參與者、追隨者和旁觀者三種。參與者的政治參與主動性最強,他們不僅希望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更希望自己的發言被別人注意到,甚至得到發佈者的反饋回復。追隨者只是“跟風”參與,追隨“意見領袖”的想法,對政務官方號的發言進行點讚、轉發、持續關注、收藏等追隨性的行為。相比之下,旁觀者的政治參與主動性最弱。

(三)參與熱情高,參政行為無序

大部分青少年認為政治活動與自己有密切聯繫,渴望參與政治活動,更希望自己的“發聲”能被政策制定者關注到,從而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但參政行為存在無序情況。因社會閱歷和政治經驗相對不足,青少年有時容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虛假資訊、碎片化資訊,甚至反動資訊等政治謠言干擾,難以在第一時間準確識別。青少年更偏好接觸與自己行為認知相似的群體,這種“抱團”行為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青少年政治參與的熱情和主動性,但如果消極的群體掌握話語權,必然會影響正確的輿論導向。

二、融媒體環境下青少年政治參與效能提升的對策

有效推動青少年的政治參與行為,激發青少年政治參與的熱情和內生動力,需多方發力,共同探索有效途徑。

(一)健全政治參與規範,促進青少年政治參與有序化

一是要制定好完善好利用好相關法律法規,為青少年在融媒體平臺上的政治參與提供規範和依據。進一步完善實名認證制度,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融媒體上的資訊進行實時監控。二是借鑒國外網路問政的成功經驗,促進青少年政治參與的健康發展。

(二)建立完備的“訴求—回應”制度

一是杜絕融媒體問政成為“業績工程”。政府部門應建立“訴求—回應”制度,通過實際的回復、解答和行動激發青少年政治參與的熱情。二是聯合多部門,利用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儘快建立起政治參與的輿情實時監測機制、意見收集受理機制、部門合作機制、限時回應機制和網民意見反饋機制,使零碎化、空殼化的政治參與走向制度化、常態化。

(三)營造良好的政治參與環境,重構權威

主流媒體要善於利用資訊獲取的比較優勢、資訊發佈渠道的多元優勢和資訊傳輸渠道的便捷優勢,第一時間發佈與傳播官方資訊,形成權威話語權,讓網路謠言失去生存的土壤。此外,政府要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敘述方式、傳播方式進行引導,既實現青少年“生活政治化”,又讓政府“政治生活化”。

(四)加強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價值認同

高校應當承擔起網路思政教育的主體責任。一是在教學內容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政治規則教育和網路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學課程中,鑄牢青少年的網路安全意識思想防線。二是在教學方式上,高校應充分利用豐富的網路資源,主動搶佔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豐富線上線下教育方式。三是提升網路思政教師隊伍水準。教師的思想和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階段,準確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為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五)提高政府和青少年的“融媒體”素質和能力

一方面,進一步提升地方政府和官員對於融媒體的運用能力。政府需要通過頂層設計構建寬鬆的政治參與環境,同時對政府和官員進行“融媒體”素質培訓,站在人民的立場,快速、簡潔、明瞭回復青少年的訴求。另一方面,高校和社會要培養青少年辨別資訊真偽的能力。此外,還要提高青少年的政治素質,提高青少年的自律意識,倡導青少年進行健康、規範的政治參與活動。

三、結語

儘管青少年在政治參與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但需要明確的是,“參與”不是最終目的,“産生認同”才是青少年政治參與的最終訴求。青少年政治參與行為一方面能在個人層面實現自我價值的認同,另一方面通過意見的表達進一步加深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以此為基點,青少年的政治參與行為才會更加理性和熱情。( 中國傳媒大學2019級廣告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易子涵 )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