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領 標準護航 推動益生菌行業發展行穩致遠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用益生菌通則》團體標準重磅發佈
我國食品工業正處於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時期,以食品為載體,應用益生菌等具有健康特徵的功能原料,滿足不同人群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已成為行業創新發展的新動向。近年來,益生菌行業作為我國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保持高速發展的態勢,但在其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益生菌概念使用不當、功效作用難以科學界定、産品標識不規範等問題,致使益生菌行業的發展存在潛在隱患和風險。做好益生菌行業標準法規建設,逐步構建適合我國益生菌行業發展的科學管理體系,成為當前益生菌行業亟需直面的問題。
為滿足行業創新發展需求,6月16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用益生菌通則》團體標準正式發佈。該標準于2021年8月正式立項,包括學會益生菌分會理事長陳衛院士在內的相關專家和近20家行業的代表共同研究及起草。此次發佈的《食品用益生菌通則》團體標準,以我國益生菌相關科學共識為基礎,同時也借鑒了國際標準法規及權威指南的重要科學結論,對規範食品用益生菌原料及其在食品中科學應用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理事長孟素荷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理事長、江南大學校長陳衛院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副司長樊紅平,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邵薇教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李寧研究員以及來自工業和資訊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浙江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伊利、IFF等代表參會。
加強源頭標準建設,破解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瓶頸
邵薇教授在致辭中指出,基於菌株水準,加強益生菌原料的標準建設,從源頭進行規範是推動益生菌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當前,益生菌的評價要求分散和交叉在多個標準法規中,缺乏統一的“尺規”,不利於行業的創新發展。《食品用益生菌通則》的發佈實施,首次在行業內提出了益生菌菌株系統性的評價要求以及在食品中的科學應用指導,對構建基於科學的益生菌健康發展新生態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樊紅平副司長指出,益生菌原料本身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涉及食品科學、微生物學、醫學等多個學科,因此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的科學監管也具有其複雜性。此次發佈的《食品用益生菌通則》團體標準聚焦原料管理,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專家、行業層面已經達成對益生菌原料的共識,將更有利於推動益生菌納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的相關工作。
李寧主任在致辭中表示,學會基於科學,在做好與國家標準協調統一的基礎上,發佈的《食品用益生菌通則》團體標準對我國現有標準法規體系形成有效補充,有利於推動行業高品質發展。
陳衛院士指出,本次制定的團體標準強調了對産品中添加益生菌的安全性和健康作用評價應該到“株”水準,並提供了具體的評價流程和指南,這是一次較大的進步,有助於提升益生菌行業科技內涵。
強化益生菌的科技內涵 引導行業科學使用益生菌
內蒙古農業大學張和平教授表示,當前我國益生菌行業蓬勃發展,並在基礎研究和生産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在推動益生菌標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天正式發佈的《食品用益生菌通則》團體標準凝結著益生菌行業科學家的智慧與産業的實踐經驗,對推動益生菌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益生菌攝入“足夠數量”才能更好地發揮功效,這個概念也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熟知,那麼益生菌攝入多少量才合適,上海理工大學健康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艾連中教授解釋道,目前研究文獻及國際相關標準法規對益生菌的推薦攝入量主要集中在107~1011 CFU/d,但由於益生菌功效的發揮具有菌株和人群特異性,每株益生菌的有效劑量具有差異性,有些菌株在較低劑量情況下也可以發揮健康作用。為此,他建議行業在益生菌菌株開發過程應注重健康作用劑量的研究。
伊利集團總裁助理雲戰友博士表示,作為益生菌的終端食品應用企業,特別關注益生菌在貨架期內的活菌數量,《食品用益生菌通則》團體標準提出通過食用含益生菌食品攝入的活菌數量應不低於科學證明達到預期效果所需的數量要求。同時,團體標准考慮到益生菌菌株具有特異性,推薦含益生菌食品在保質期內益生菌活菌數量點107 CFU/g(mL),如科學證明達到預期效果所需的數量少於上述推薦量,則可使用經科學證明的活菌數量,這些要求有利於推動益生菌行業規範化發展。
接軌國際標準 滿足益生菌行業創新發展新需求
浙江大學何國慶教授會上表示,健全完善的益生菌標準法規是維護消費者權益、規範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益生菌分會,十幾年來持續關注益生菌行業的健康發展,發揮科技優勢,整合智力資源,為益生菌行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徐進研究員代表起草組對標準內容進行了解讀,他表示,團體標準對食品用益生菌的基本要求、菌株水準要求、生産過程要求、技術要求、貯存和運輸、在食品中的應用及標簽標識等內容進行規範,在與國際標準法規接軌的同時,滿足了現階段我國益生菌行業創新發展的需求。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姚粟教授會上表示,現階段益生菌行業的標準法規進展與科學技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國際標準化組織及國內外政府監管機構陸續發佈、更新了益生菌相關標準法規與技術指南,對益生菌的菌株水準鑒定、特徵分析和評價標準提出更高要求。未來,我國團體標准將在加速推動益生菌新技術的標準化,通過新技術標準化促進行業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IFF健康與生物科技亞太區健康事業部總經理金蘇博士認為,高標準發展思維,有助於驅動創新。《食品用益生菌通則》不僅僅是指導益生菌行業自身行為的規範,同時也是企業對益生菌進行科學評價的指南,保障了益生菌産品創新的有據可依。一株菌如何被定義和評價為益生菌,一直是行業關注和困惑的問題,該標準的發佈實施將切實地回應企業關注的問題,解決了益生菌産品創新的痛點。
此次發佈的《食品用益生菌通則》團體標準由19家科研院所及益生菌原料、應用企業共同完成。未來,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將繼續基於益生菌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不斷凝練和發佈重要科學共識及團體標準,引領行業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