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呈貢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你都知道哪些?

發佈時間:2022-06-12 15:43:5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姚宇琛
分享到:
20K

2022年6月11日

是我國第17個文化遺産日

今年的主題為

“文物保護:時代共進 人民共用”

一個地方的非遺項目

是當地的靈魂所在

今天

就帶大家盤點一下

呈貢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都有哪些

有些可能你還沒聽説過

有些是祖輩靠它

養活了一代又一代人~

板凳龍是呈貢民間的一種傳統民俗

主要採用舞蹈形式

以戲耍為主

兼有一定表演性和自娛性

是一種以慶賀、熱鬧為主的

民間舞蹈

至於板凳龍舞的歷史淵源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比較流行

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了

傳説是古時候七甸地區的人民

為紀念當地一個為民除害的

青年阿咱哩而發明的舞蹈

2005年6月28日

縣政府批准將板凳龍舞

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同年

“板凳龍舞之鄉”、“板凳龍的傳説”

均被列入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在2007年

“七甸·板凳龍之鄉”

被市政府列入昆明市

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花燈最早可能源於

民間“社火”活動

是一種民間戲曲

後來發展成了

“燈棚”、“燈窩子”、“燈班”

花燈特別流行的地方被稱作“窩子”

呈貢就是昆明為數不多的

“花燈窩子”之一!

傳承至今已有200多年

呈貢也是遠近聞名的“花燈之鄉”

曾有“呈貢60村

村村有花燈”的説法!

2005年呈貢被昆明市政府收錄入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呈貢花燈之鄉”

2008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

中國民間藝術(花燈)之鄉!

至今較為流行且保存完整的花燈有

《倒扳槳》、《寄生草》、《金紐絲》

《打棗竿》、《挂枝兒》等


瓦貓雖冠以“貓”名

但並不是特指貓咪

它是寓虎于貓

取的是“貓容虎勁”

因此

以前村裏的許多老人家

也會把“瓦貓”叫做“降吉虎”!

在早些年的時候村民覺得

自然界有鬼神

如果自己家的大門外正對的方向

有廟宇高房

或正對著一家人的房屋

就會認為不吉利

有吞噬之感

這樣容易影響自家的財運

甚至帶來疾病或災禍

於是便想出個規避的辦法

在自家房的大門和正堂屋頂安放瓦貓

用它來鎮住妖魔鬼怪

以避邪氣,以強宅氣!

製作瓦貓的工藝

已經傳承了上百年

隨著社會的發展

雖然瓦貓已走下屋脊

甚至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但它是我國珍貴的傳統非物質文化之一!


呈貢聖賢畫分佈地域甚廣

在七甸、洛龍、龍街、馬金舖等都有

公認的具有代表性、知名度高的傳承人

傳承人多為鄉間男性

呈貢聖賢畫2015年3月

被命名為呈貢區第三批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

聖賢畫材料簡易

以白棉紙為主

製作方法以畫和板印為主

作品多數是吉祥避邪、

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其色彩艷麗大膽

誇張但不俗套

線條流暢,畫風細膩,造型各異

滇劇是雲南特有的地方劇種之一

呈貢鬥南素有

“滇戲窩子”的美譽!

呈貢是滇戲

發展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呈貢滇戲”于2006年

被命名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滇劇于2009年

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呈貢剪紙又叫刻紙

歷史源遠流長

被稱作“奶奶的奶奶的手藝”

它造型誇張

裝飾性強

展現了呈貢勞動人民的智慧

2013年“呈貢剪紙”

入選雲南省第三批

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呈貢剪紙流傳于呈貢

馬金舖、大漁、七甸等鄉鎮

作品多為吉祥圖案、服飾刺繡底樣

或祭祀用紙扎工藝品


呈貢刺繡主要分佈在龍城街道

是在已經加工好的織物上

以針引線

按照設計要求進行穿刺

呈貢的刺繡及圖案很多

依繡花技法而言

有挑花、帖花、鎖花、穿花、

盤花、滾花、平繡、

鏈子扣、鏤空等手法

圖案大多繡在

婦女的包頭、衣襟、袖口上

和中老年婦女的圍腰、飄帶、鞋面上

充分體現了呈貢人的審美觀念

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

呈貢刺繡

2016年被命名為市級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呈貢區現代民間繪畫

繼承了民間美術傳統

大膽吸收現代藝術誇張手法

符號的承借,運用的隨意

創造出獨特的繪畫語言

裝飾性,平面性,誇張變形

構圖飽滿,色彩艷麗

畫面氣氛熱鬧吉祥

充滿泥土芳香的風格和特點

得到各方人士讚賞

1991年衣索比亞文化代表團

前來參觀交流

並題詞讚嘆:

“雲南呈貢的農民真了不起”

1993年首次由文化部命名為

“農民畫藝術之鄉”

2008年再次被命名為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農民畫)”

據2004年12月—

2005年4月的市場調查發現

當時市場上曾銷售的山歌劇有近三百齣

而呈貢近90%的農戶

都有4碟以上的山歌劇碟片~

呈貢山歌劇于2005年

經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

被列為昆明市第一批

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錄


呈貢菱角編制原材料只用大麥桿

大麥桿光亮細膩韌性好

便於編繞

其做法是將大麥桿去節、泡軟、剖開

編成等邊三角形

再用紅、黃、綠三色分別煮染

曬乾後用線串成

小船、獅子蓮花燈、果盤蓮花燈、

麒麟送子、金魚、繡球

等不同的造型

呈貢菱角多在端午節前後編制

與懸于門首的菖蒲艾蒿

纏于手足的五色絲線

用彩綢碎布縫製而成或挂于胸前

或挂于床頭的香囊香包

飲用的雄黃酒等

均屬掃穢氣驅邪毒的民俗品

2013被命名為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七步場村的豆腐

距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豆腐的發明人叫王忠

其製作的豆腐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愛

故特封為”青方豆腐“

收入禦膳房中

穿梭在呈貢七步場村

彎彎曲曲的巷子裏

隨處可見的是豆腐文化的蹤跡

悠久的製作歷史和獨具特色的豆腐宴

讓這裡的豆腐遠近聞名

2015年

七步場的豆腐

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七甸鹵腐是七甸地區

百年傳統手工藝食品

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依託于七甸

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良好的水質

七甸鹵腐品質細膩、色鮮、味美

松嫩適口,老少皆宜!

2017年

七甸鹵腐製作工藝被列入

“雲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

七甸鹵腐也成為了七甸

最閃亮的一張名片



呈貢豌豆粉聲名遠揚

是風靡昆明大街小巷

的滇味小吃之一

口感柔軟嫩滑

味道爽口清香

不僅深受當地人的喜歡

也吸引了無數遊客

2010年被命名為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呈貢這座城市在歷史的長河中

積蘊下豐富的非物質遺産

這是我們的精神財富

保護與傳承家鄉的非遺項目

是每個呈貢人的職責所在

傳承文化需要大家一起攜手

(來源:呈貢區文化和旅遊局)

(呈貢區融媒體中心 供稿)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