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摘星”後 他們24小時堅守在隔離點

發佈時間:2022-04-26 16:24:0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汀
分享到:
20K

自南京“摘星”,全域轉為低風險地區後,建鄴區多個公共場所陸續開放。

在隔離觀察點,有這樣一群人依舊忙碌。他們不分晝夜地持續奮戰,用專業能力和溫暖關愛築牢疫情防控的嚴密防線,他們是建鄴區級機關、區屬國企以及區衛健系統等多個領域的黨員幹部。

劉偉:用毅力對抗“疫力”

“7:00領取防護用品,8:00測體溫、測核酸……”在建鄴區隔離觀察點醫療組組長劉偉的工作手冊上,密密麻麻地寫著她的每日工作安排。

核酸採樣、院感防控、緊急處理……隔離觀察點的日常工作瑣碎而又艱辛。兩年多來,劉偉9次進駐隔離觀察點,手機24小時待機,甚至都不敢調成振動或靜音,“就怕隔離人員有事要找我。”

“我臉上的傷現在到了拆線時間,可是無法外出,該怎麼辦啊……”前幾日,劉偉接到了隔離人員王雷(化名)的電話求助。得知情況後,劉偉立即上報指揮部,選派了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到府拆線”。從傷口的檢查、消毒,到將縫合線拆除,整個處理過程細心、專業、有溫度。

梁開年:用愛溫暖疫線

梁開年是隔離觀察點綜合協調組的成員,主要負責隔離人員的接待工作。“隔離人員的轉運、接收、解除隔離等工作,大多是在晚上,時間也沒有規律,需要我們隨時接待,隨時準備進行資訊登記。”梁開年介紹,登記資訊時,需要仔細、反覆核對,整個過程容不得馬虎。

在隔離觀察點,除了做好基礎保障協調工作,梁開年還擔任24小時線上的“生活管家”,為隔離人員送去了無限溫暖:為過生日的隔離人員提前定制蛋糕,準備生日面;陪護每兩天透析一次的尿毒症患者,與他聊天解乏;為獨自隔離醫學觀察的小朋友提供“清晨叫醒服務”……

今年13歲的小磊(化名),因家人不在身邊,需要獨自度過隔離期。細心的梁開年成了他的“專屬家護”,每天提醒小磊不要忘記用餐、健康狀況監測;邀請小磊的父母、學校的老師組建“生活關愛群”,及時溝通需求,記錄小磊隔離生活的點滴。

門中權:用初心守護使命

“我是一名老黨員,在黨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義不容辭。”

建鄴區隔離觀察點點位長門中權是一位有著36年黨聆的老黨員,從2020年3月就一直在隔離點工作。他對隔離人員的關懷,藏在點滴付出裏:每天為隔離人員送去問候;為即將參加考試的考生提前準備復習資料;為孕婦制訂調養計劃……

“因為我們是24小時在崗,所以家庭方面有時無法兼顧,前段時間,家裏有人生病了,我也沒有回家看看,但好在家人都很理解。” 提起隔離觀察點防疫工作,門中權表示:“這是我們的使命,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疫情終會過去。”

李亞勤:用細心給人安心

“麵包200份、豬肉50斤、雞蛋8筐……”建鄴區隔離觀察點後勤保障組工作人員李亞勤一邊清點食品的數量,一邊驗收食材是否合格,確保菜肴口感新鮮。

為隔離人員打包一日三餐,提供“個性化”餐食,做好心理疏導,助力院感防控……後勤保障工作不簡單,李亞勤每日步數不低於兩萬步,工作時長超過15個小時。

隔離不隔愛,後勤保障處處彰顯溫馨。“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新手媽媽帶著她三個月的小孩入住,接收他們的入住資訊後,我們就每天電話和這位媽媽溝通,明確她的需求,每天給她加餐,準備下奶湯給她。”為了緩解她的焦慮情緒,李亞勤每天陪她聊天,同時和她家裏保持溝通。“經過十來天的相處,我們的關係就處得如同一家人!”

繆志明:用擔當保障安全

“4月11日上午接到任務後,我便立刻趕回單位交接完工作,回家拿了衣服就過來了,之後就一直堅守在這裡。”建鄴區隔離觀察點安保工作人員繆志明使命在肩,24小時守護大家的安全。

“隔離觀察點的工作並不總是按部就班,個別觀察對象會因為情緒高度緊張,出現一些不配合的情況,認為防疫規定侵犯他們人身自由。我們通過宣傳法律法規,耐心勸導服從安排。”繆志明説,個別人員不配合多由於心裏緊張,一般通過勸解,他們就都能理解,服從管理。

隔離觀察點是斬斷疫情傳播擴散的重要一環,也是疫情防控的主陣地。在這些“特殊戰場”,隔離觀察點工作人員勇敢“逆行”,聚力守護人民的健康安全。目前,建鄴區共有隔離觀察點15家,服務保障隔離人員超5000人次。

(來源:建鄴播報)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