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成癮”真的是一種病……何種程度算成癮?

發佈時間:2021-12-08 08:56:15  |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劉艷 牛雅娟  |  責任編輯:蔡彬
分享到:
20K

本週日即將迎來“雙十二”促銷季,很多人又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延續“雙十一”未盡的購物狂歡。一些人購物是因為生活實際需要,一些人是出於“錦上添花”的心理需求,但還有的人是因為“上癮”。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疾病叫做“購物成癮障礙”,它不是短時的購物衝動,而是一個相對持久的瘋狂購物行為。今天,我們就來説一説購物為什麼會上癮,到什麼程度才算是病態的。

1 何種程度算購物成癮

據新華網報道,截至11月11日24時,天貓“雙十一”總交易額達5403億元;截至11月11日23時59分,京東平臺累計下單金額突破3491億元,超過去年同期……

難道這麼多人都是購物上癮了?自然不是。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購物可分為3種程度,正常購物、過度購物、購物成癮。

大多數人的購物行為是正常購物,偶爾出現衝動消費或超出預算的情況。

過度購物是介於正常購物和購物成癮之間的一種購物行為,其購買商品的數量超出預期或消費金額超出預期,且反覆出現這種行為,但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沒有對自身造成明顯困擾。簡單來説,過度購物者喜歡的是商品。

但是,如果購物者從喜歡商品轉變為喜歡購物的感覺,不買就感覺不舒服,但買完之後有後悔、罪惡感,又無法控制購物行為,就很可能到了購物成癮的程度。

2 強迫性購物出於哪些原因

購物成癮又稱強迫性購物症,是一種精神疾病。患者在購物過程中體驗到滿足感,即使意識到購物行為明顯對他們的生活産生消極影響,也不能自控。

門診中,我們遇到過這樣一個典型病例。

最近幾年,程女士不僅在“雙十一”“雙十二”會瘋狂消費,在平時也保持著這種“高亢”的購買欲,購物車裏永遠裝得滿滿的,有時候單是同一類化粧品就挑選了幾十種品牌。今年“雙十一”她買了幾十袋大米,每袋10公斤,遠遠超過三口之家的食量。在家人的極力勸説下,她終於來到了心理門診。程女士告訴醫生,她很享受挑選商品的過程,尤其是挑選打折促銷商品時,會有一種快感,所以每年促銷季都通宵奮戰,甚至清空購物車。到了第二天,她又感到後悔並痛恨自己這種行為。但沒過多久,她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無視家中堆積如山的商品,繼續瘋狂刷單,陷入惡性迴圈中,“我內心明白這樣不對勁,不正常,但是有癮,控制不了。”

程女士是典型的購物成癮障礙患者。對購物行為存在強烈渴望,購物後有短暫的愉悅和興奮,購買之後自責又難以控制,引起個人痛苦、負債或家庭問題時,即可被視為購物成癮障礙。

購物成癮障礙由德國精神病學家Emil Kraepelin在1915年首次提出,他將這種障礙稱為“購買狂”。過去認為,購物成癮僅出現在發達國家,其實在全球範圍內都有發生,它與經濟能力並無因果關係。購物成癮的病因複雜,與生物、心理、社會等因素有關。

大腦獎賞效應是一個複雜、有趣的生理機制。如果購物行為給購物者帶來非常享受和喜悅的感覺,當購物者下次想要這種感覺時,就會去做同樣的事情來取悅自己。這種愉悅感的産生就是由腦內獎賞系統回路控制的。

性格內向、缺乏興趣愛好、社交圈子小、遭遇不順利、親情支援缺乏者,更容易發展為購物成癮。網路雖然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人們的社交圈和活動圈也隨之減少。人與人之間不用頻繁見面,很多問題都是在網際網路和手機上交流,這可能讓人變得越來越孤獨和自我。他們將購買行為作為一種補償行為,以減輕孤立和孤獨的感受,宣泄壓力,尋求安慰,獲得快樂。

此外,便捷的消費方式、無處不在的消費廣告,也為購物成癮創造了機會。

3 成癮的臨床診斷標準是什麼

想初步判斷購物成癮的傾向,可以觀察自己有沒有表現出以下4個特點。

1.陶醉 大部分成癮者將他們的購物經歷描述為“一種充滿快感和激情”的過程。當他們購買的時候,感受到積極情緒,這種感受與飲酒後相似。

2.渴望 購物成癮者體會到不可控制的需求和逐漸增加的緊張感,只能通過購物來釋放緊張和壓抑。這種緊張感通過消費會暫時消散,但是很快就會産生一種負罪感,來取代購物帶來的精神愉悅。

3.失控 購物成癮者在事後看到自己花錢的數額時,往往會感到後悔,但是仍然無法控制購物行為。

4.戒斷 當購物成癮者認為錯過了重要的購買機會,會感到後悔、焦慮和緊張,類似于臨床上的戒斷症狀(指停止使用藥物或減少使用劑量後所出現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狀群)。

在心理醫生看來,如果滿足以下2點,就基本達到了購物成癮的診斷標準。

●對於購買和消費行為過分關注,或者有過分的購買和消費衝動行為,表現出以下至少1個特徵:對於購買行為的過分關注,或者購買衝動是不可抵抗、侵入性的或不自知的;經常購買超出購買能力的物品、不需要的物品,或經常花費過多的時間在購買上。

●對於購買的關注和購買行為具有不可控制性,消耗時間,明顯干擾日常生活或職業功能,或者産生財政方面的危機(比如債務或破産)。

不過,對於一些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來説,具有以上2點表現,也不能輕易下診斷。輕躁狂或躁狂發作是雙相情感障礙的一個臨床相,典型表現為心境高漲、精力旺盛、活動增加、過度自信或誇大,以及睡眠的需要減少、有衝動或魯莽行為等。如果在輕躁狂或躁狂發作期間表現為衝動性購物,一旦輕躁狂或躁狂症狀緩解,該購物行為隨之停止,那麼患者的主要問題是情感障礙,不能診斷為購物成癮;反之,輕躁狂或躁狂症狀緩解後,衝動性購物行為仍然存在,則可做出購物成癮的診斷。

4 女性患者佔比為何高達九成

購物成癮的發病年齡大多在18歲-30歲,其中九成是女性。

購物成癮行為的流行病學研究起源於19世紀80年代,當時一項基於美國人群的調查發現患病率大約為5.8%,患病人群中80%-92%為女性。英國的一項調查表明,性別差異是真實存在的,這可能是因為有的女性天生情感細膩豐富,喜愛美好事物,也容易因某種情緒的影響而暫態産生購買衝動。相比于男性,女性通過購物消費更容易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愉悅身心,緩解壓力,表達情緒。也就是説,女性的情緒、心理狀態對購物行為的影響可能比男性更大。

從發病年齡段來看,18歲-30歲的成年人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且大多沒有養老、育兒等生活負擔,更容易發生購物成癮。而未成年人的經濟不獨立,從某種程度上抑制了消費的慾望,購物成癮的相對較少。30歲以上成年人的生活壓力,尤其是經濟壓力都比較大,購物相對理性。

5 購物成癮能不能預防

從臨床情況來看,一個人有經常性、無節制的過度購物行為,需要引起警惕,適當控制。因為如果購物者性格內向、缺乏興趣愛好、社交圈子小、遭遇生活不順利等,上述購物行為有可能發展為購物成癮。

預防購物成癮,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建議購物之前養成“做計劃”的習慣,平時可以列出自己需要的物品,只按列出的清單購物。

其次,養成記賬的習慣,減少盲目支出。

第三,把購物時間列入日程安排,限定一個大致的時間段,以避免挑選時間過長造成購物過剩。

第四,很多熱愛購物的人都有使用信用卡或先消費後還款的支付習慣,沉溺于可透支的支付方式當中,不利於養成合理的消費習慣。因此,建議容易衝動消費的人儘量不使用透支支付,對自己的購買行為進行控制。

已經確診為購物成癮者,建議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干預,心理治療是最有效的方法。通過心理治療,改變其不良的認知,學會控制衝動、自我監控購買行為、處理不良情緒、尋找生活中的更多樂趣等,個別患者還需要對症給予藥物治療。通過根據個體情況採取的綜合治療,通常會取得很好的臨床療效。

延伸閱讀

促銷為何容易“發酵”購物願望

促銷活動往往容易使人們的購物願望“發酵”,達成比預想中更多的消費目的。究其心理原因,無外乎“從眾心理”“期待勝出”“擁有掌控感”這3種。

從眾心理

網際網路製造出的“雙十一”“雙十二”等促銷日,正在輸送這樣一種概念:每年這個時候買東西價格最優惠。這其實是一種“概念輸出”。概念輸出與植入,讓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在這個時間段跟風消費,而不顧自己是否真的有消費需求。

期待勝出

在每個人的心底,都渴望自己是幸運者,是勝出者。促銷活動期間各種各樣的定時搶、折上折,增加了緊張氣氛,也讓那些認為以最優惠價格搶到商品的消費者體驗到勝利的快感,體驗到作為幸運者的幸福感。這個過程雖然有些煎熬,但會讓人覺得自己通過努力抓住了機會。

另外,這種定時的購買方式能製造出一種緊迫感,特別是限時限量購買的産品,讓原本持觀望態度或猶豫不決的消費者腎上腺素大量分泌,短時間內做出購買決策。

擁有掌控感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有不確定性,但當“買買買”的時候,意味著對某件物品即將或已經擁有絕對的控制權,這是一種掌控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沮喪情緒,是一種不可言説的心理衝動。

(作者:北京回龍觀醫院)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