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方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文件、開展項目招標工作,推進CIM平臺建設工作:7月,廣州市CIM基礎平臺正式發佈,該平臺以設計、施工、竣工BIM相關標準作為引領,打造了聯動工建改革與智慧城市建設的統一場景與平臺,基於GIS、政務資訊、物聯網數據、三維模型、BIM模型等多源數據的匯聚互通,形成多方應用的智慧數據資産。重慶市城市資訊模型(CIM)平臺正式上線投用,該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于2019年發佈的“全市域多源多尺度實景三維模型”為空間底板,以建設工程規劃審批制度為保障,動態匯聚建築、道路、軌道等多類資訊模型,融合城市過去、現在、未來海量時空資訊和感知資訊形成的數字基礎設施是智慧城市的基礎性、關鍵性和實體性資訊基礎設施。
8月,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通知,按照試點先行、以用促建、急用先建的原則,確定在武漢市漢陽區、東湖高新區和武漢經開區三地開展CIM基礎平臺建設試點。《瀋陽市數字政府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中提出:建設統一應用中臺,開發CIM城市資訊模型。此外漳州市、衡陽市、巴中市、天津濱海新區、江西省贛江新區等地均在開展CIM平臺建設工作。特別要提出的是,廣州作為發佈全國首個城市資訊模型(CIM)平臺的城市,展示了“CIM+”6大應用體系。其中就包括CIM+智慧園區、CIM+智慧社區兩大應用方向。
CIM+智慧園區:該平臺構建涵蓋地上地下、室內室外三維空間全要素數據試點示範區域,實現了企業、經濟和審批等數據與三維單體模型的挂接,可運用“四標四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入駐企業的經營收入和納稅等相關資訊開展整合應用探索;園區應急方面,可搜尋事故地點指定半徑內的應急隊伍、物資、醫療等關鍵資源,輔助應對突發事件和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CIM+智慧社區:廣州CIM基礎平臺創建基於CIM平臺的智慧社區應用示範,加快推進資訊技術、數字技術及産品在社區的應用,為社區群眾提供娛樂、教育、醫護等多種便捷服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滿足政府服務、社區物業管理和居民生活需要。
智慧社區/園區是在傳統社區/園區資訊化基礎上的升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其體系結構與發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個小區域範圍內的縮影,這個縮影的自身特質需要CIM的賦能。基於CIM的智慧社區/園區平臺,介於城市級平臺和應用系統平臺之間,向下可對接城市平臺,向上支撐具體應用,作為社區/園區資訊“底座”,支撐二次開發和應用整合。CIM平臺與智慧社區/園區的強強結合,可以有效實現:全面靈活的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的互聯互通和相互感知;高效安全的資訊處理和資源整合;科學的監測、預警、分析、預測和決策;高水準的遠端控制和智慧化執行;協調的跨部門、多層級、異地點合作。
針對當前智慧社區、園區發展存在中存在的“規建管”能力弱、資訊孤島現象依然嚴重、創新發展水準低等問題,當前,全國智慧建築及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26)(簡稱“全國智標委”)組織行業企事業單位編制基於城市資訊模型(CIM)的智慧社區/園區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兩本《指南》對當前智慧社區/園區的建設建設現狀及趨勢進行了梳理,重點包括總體架構、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支撐平臺、應用體系、數據安全等內容,通過社區/園區CIM標準化建設指引,促進社區/園區的多元資訊整合,將社區/園區建設成,基於一個CIM平臺,利用N種接入渠道整合“天地人物”資訊,面向N個領域、提供N類應用,促進形成多領域、多渠道、差異性、可擴展的智慧社區/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