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與"冰"的考驗 給"天問一號"穿上防護衣

發佈時間:2021-04-14 08:04:46  |  來源:工人日報  |  作者:于忠寧  |  責任編輯:呂依依
分享到:
20K

給“天問一號”穿上防護衣

“天問一號”探測器計劃于5月至6月擇機實施火星著陸,開展巡視探測。“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對火星的“繞、著、巡”,即火星環繞、火星著陸、火面巡視。這是世界航太史上還沒有過的先例。

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中,使用了我國獨立自主研發的多項科學技術,其中,火星車採用了中國航太科工三院306所研發的新型隔熱保溫材料——奈米氣凝膠,該材料將分別用來應對“極熱”和“極寒”兩種嚴酷環境,同時以其超輕特性極大地減小火星車的負擔,讓它跑得更快,跑得更遠。

“火”與“冰”的考驗

奈米氣凝膠是一種由奈米尺度的固體骨架構成的一個三維立體網路,它的密度可以做到比空氣還輕,是世界上最輕的固體;導熱系數僅為靜止空氣的一半,是導熱系數最低的固體,這使它成為“天問一號”應對極寒、極熱等嚴酷環境所需熱防護材料的不二之選。

306所作為航太科工集團的特種材料及工藝技術研究中心,已經掌握了氣凝膠結構可控製備和工程應用的全套技術,該所研製的氣凝膠材料在航太領域已經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涉及的航太裝備超過30個型號。比如,在長征五號系列火箭上主要應用於發動機高溫燃氣系統的隔熱。在天舟一號任務中,把氣凝膠做成真空隔熱板安裝在低溫鎖櫃中,在飛船中搭建了超級冰箱。

“我們系列化的氣凝膠産品可以説已經經歷了大量‘火’與‘冰’的考驗。”該所所長柳曉輝對記者講道。

雖然前期有足夠的技術和經驗積累,但接到為“天問一號”研發熱防護材料的任務後,面對“天問一號”新的嚴酷使役環境,306所氣凝膠團隊還是碰上了“硬茬”。

火星著陸階段,著陸發動機産生的熱量使周圍的溫度超過1000℃,“極熱”考驗超出了當時世界上氣凝膠材料的耐溫極限。“極寒”考驗出現在火星巡視階段,要能夠確保火星車在-130℃的環境正常工作,更難的是,為了給火星車減負,需要氣凝膠具有超低密度,這對材料設計和製備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艱難攻關不尋常

面對“天問一號”的嚴酷工作環境,306所氣凝膠研發團隊嘗試了上百種配方,把幾十個工藝參數化整為零,開展了大量的驗證試驗,經歷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從頭再來,終於解決了原理性問題。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天問一號”上用到的兩種氣凝膠材料先後經過了物理特性、力學性能、隔熱性能和空間環境耐候性能等四大類總共98項試驗測試。而且每一項試驗都需要經過多個批次的重復驗證。最終,這兩種高性能氣凝膠材料如期趕上了飛往火星的航班。

據介紹,僅僅10mm左右的隔熱組件能夠在整個著陸過程中能夠阻隔1000℃以上的高溫,使其另一側的溫度保持在可接受的範圍;通過在火星車表面鋪設大面積的氣凝膠板,不僅阻隔了火星表面的超低溫,而且自身的密度只有15mg/cm3,即同等體積下,重量只有鋼的1/500,鋁的1/180,水的1/60,保障火星車“跑”得更快,“跑”得更遠。

“天問一號”即將在火星著陸,團隊的科研人員正密切關注“天問一號”的任務進展,談到後續落火的安排時,該所副所長、團隊帶頭人張昊講道:“成功落火後,根據總體單位反饋的回傳數據,將進行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工作,用於指導後續材料的性能優化。”

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今,看起來神奇的氣凝膠材料産品不僅服務於航太領域,也正在飛入尋常百姓家。

“實際上,我們的高性能隔熱複合材料不僅能‘上九天攬月’,服務於航空航太高端領域,其在日常民用市場也佔據了一席之地。”柳曉輝介紹,該所正在推動高性能複合材料技術向民用市場的轉化,利用所掌握的技術,更好地服務於國計民生。

據了解,該所研製的氣凝膠防寒服、防寒靴被譽為新一代超輕超保暖産品,鋼包保溫隔熱産品幫助鋼鐵企業節約了大量能源成本,同時在新能源汽車上也應用了氣凝膠産品。此外,該所還開展了氣凝膠真空隔熱板在超級節能冰箱中的應用研究等,佈局了高性能氣凝膠在防火裝備、管道保溫、建築節能等領域的發展路線。

談到未來的規劃時,柳曉輝講道,要瞄準世界一流水準,加快新材料、新技術、新産品研發,未來5年實現不少於5項技術應用於國家重大戰略領域。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