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自貿試驗區曬出四週年“成績單”
重慶自貿試驗區成立四週年新聞發佈會現場
中國網3月31日訊 改革試點任務落實率100%,貢獻重慶市70%的進出口貿易額,吸引40%的外資額,實現通關時間壓縮40%,開行全國首趟“中國郵政號”專列,開立全球首份“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證”……3月31日上午,重慶市商務委舉行新聞發佈會,詳細介紹了重慶自貿試驗區掛牌四年來取得的驕人成績,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重慶自貿試驗區成立四週年
重慶市商務委主任張志奎介紹,截至去年底,重慶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確定的151項改革試點任務已全部落實,複製推廣全國改革試點經驗和案例216項;四年來培育創新成果79項,鐵路提單信用證融資結算等6項改革試點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向全國複製推廣;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四自一簡”被國家通報表彰為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目前,重慶自貿試驗區已集聚了全市超1/4的進出口企業,貢獻了全市約70%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吸引超全市40%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額。
重慶自貿試驗區整車進口口岸
張志奎表示,綜合來看,重慶自貿試驗區四年來的成績,首先是堅持創新引領,包括開立全球首份“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證”,到今年2月底,累計簽發鐵路提單81筆,融資金額約2200萬歐元;簽發全國首張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CIFA)多式聯運提單;推廣“鐵路原箱下海、一箱到底”全程多式聯運模式,實現通關時間壓縮40%;在全國率先開展水運轉關“出境確認”模式試點,提升江運時效40%;相繼獲批全國第四個首次進口藥品和生物製品口岸、過境144小時免簽證、啟運港退稅、跨境電商B2B出口、本外幣合一銀行賬戶體系、QDLP等試點政策。
重慶自貿試驗區兩江片區
其次,重慶自貿試驗區高品質發展成效明顯。自貿試驗區培育壯大開放型經濟主體,四年累計新增市場主體超過5萬戶,是設立前的3.5倍;交通運輸、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高技術服務等企業佔比超過75%;截至今年3月,區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已從48.5%提升至60.2%;2020年,區內規上工業企業營業利潤77.36億元,同比增長554.9%。限額以上商貿企業營業利潤69億元,同比增長15.7%,高出重慶市9.3個百分點;2020年,區內限額以上商貿企業營業收入達到3500億元,佔重慶市比重達到27%;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600億元,佔重慶市比重超過37%。
重慶自貿試驗區沙坪壩片區
重慶自貿事試驗區運作四年來,通過紮實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準、構建協同高效風險防範體系,持續優化全市營商環境。41項市級管理許可權下放到各片區,對自貿試驗區內523項中央層面設定和14項地方層面設定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全覆蓋清單管理;實施“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和“基層註冊官”制度,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在全國率先推出“全程電子退庫系統”,區內正常出口業務辦理時限僅5.3個工作日,低於全國10個工作日的平均水準;成立全國首家覆蓋全域、專門化的自貿試驗區法院;設立西部唯一的商標審查協作中心。
“經過四年的探索與實踐,重慶自貿試驗區已經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發展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階段,改革紅利充分釋放,創新活力持續迸發,開放動能更加強勁,全方位全領域的開放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張志奎表示。(黃姝穎,馬晶涵/文,圖片由重慶市商務委員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