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頭條

重慶璧山:探索城市基層自治新路徑

發佈時間: 2021-03-31 16:48:3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藍慶華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image.png

璧山香溪集小區黨支部組織黨員志願者參與小區環境整治活動

構建起城市基層“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四級架構,把黨的聲音、黨的工作和黨的溫暖送到基層黨員以及老百姓身邊,讓群眾時刻感受到“黨在身邊、身邊有黨”

已有8000余名在職黨員回“生活圈”報到,其中處級領導幹部400余名,成為小區治理的“紅色力量”

重慶市璧山區聚焦群眾需求,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優化城市基層治理體系。2019年以來,開展“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改革,補齊基層治理短板,提升城市基層治理能力,完善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制度,推動黨的組織體系和治理體系深度融合、互融共促,構建小區黨支部為引領、業主委員會實體化運作、全體業主共同參與的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黨支部建在小區

璧山區在城市基層治理實踐中認識到,新階段,小區的事不小,居民小區已經成為加強黨的建設、推進社會治理的重要陣地。為把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推進到城市最前沿,把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回應到家門口,璧山區開展“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改革,把黨支部建在小區,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城市最基層,助推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創新。

一是推進全覆蓋成立小區黨支部。在當前社會基層治理體系中,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到居民小區還存在盲區,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還未能充分發揮。對此,璧山區在構建基層黨建第一責任矩陣體系的基礎上,專項建立“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全覆蓋責任矩陣體系,在所有符合條件的居民小區、居民集中點成立黨支部,在樓棟設立黨小組,構建起城市基層“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四級架構,把黨的聲音、黨的工作和黨的溫暖送到基層黨員和老百姓身邊,讓群眾時刻感受到“黨在身邊、身邊有黨”。

出臺《城市居民小區黨支部建設暫行辦法》,從居住在小區的黨員中遴選公道正派、能力較強、熱心服務的同志擔任支委、樓棟(單元)黨小組長,配強支部班子。出臺《小區黨支部十項任務清單》,壓實黨支部責任,更好地為小區群眾服務。截至目前,全區共成立180個小區黨支部。

二是建立在職黨員回小區報到制度。針對部分黨員八小時外“潛水”“隱身”,對居住小區的事務不支援、不反對、不關心的現實問題,璧山區建立“在職黨員回居住小區黨支部報到”制度,並將報到對象擴展到“兩代表一委員”,要求在職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回到“生活圈”報到,“亮身份、亮承諾、作表率”,帶頭支援小區黨支部和業主委員會工作、結對2戶以上非黨員小區業主、參加一次小區志願服務等。

打好激勵約束組合拳,推行黨員考核評價制度。小區黨支部全程紀實黨員報到、承諾、踐諾和請假等情況,作為黨員平時考核、年度考核、評先評優、晉職晉級、提拔重用的重要參考,並納入黨員所在單位基層黨建年度考核內容,真正變“黨支部找黨員”為“黨員找黨支部”。截至目前,已有8000余名在職黨員回“生活圈”報到,其中處級領導幹部400余名,主動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支部委員、小區樓棟長、樓層長等職務,成為小區治理的“紅色力量”。

業委會實體化運作推進小區自治

在現行城市基層社會結構下,解決物業和居民之間權利失衡、居民和居民之間矛盾失管、社區對居民服務失能等三大問題,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推動小區自治。璧山區通過黨建引領下的業主委員會實體化運作,積極探索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路徑。

一是規範化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璧山區制定《關於加強城市居民小區業主委員會建設的實施方案》《居民住宅小區業主自治暫行辦法》,在黨組織作為小區自治“主心骨”“航向標”的基礎上,規範業主委員會合法成立,監督業主委員會高效運轉,發揮其自治主體的作用。小區支委成員通過選舉進入業主委員會“交叉任職”,全面強化黨組織對業主委員會的領導和監督,確保業主委員會方向不偏。截至目前,全區規範化選舉成立業主委員會105個。

二是全力推行業主委員會實體化運作。業主委員會實體化運作,是踐行小區自治的根本。璧山區探索將小區業主委員會註冊為民辦非企業單位,開通對公賬戶,並賦予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實現業主委員會合法化、實體化運作,從根本上解決自治執行主體“形而不實”的癥結,使小區治理真正由“公轉”變“自轉”。目前,全區共有78個業主委員會登記為民辦非企業單位,實現實體化運作。

三是自主選擇物業服務模式。尊重市場主體地位,通過物業服務自主管理,服務整體外包或將保潔、綠化、維修、安保等服務分項外包的方式,獲取優質低價高品質專業化服務,真正實現“小區的事業主説了算”。同時,出臺前期物業選聘管理辦法、物業服務整體外包辦法、物業服務評價標準、專項維修資金下沉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自治制度,進一步規範完善小區物業服務模式標準,從機制上化解矛盾根源,讓物業服務企業由管理回歸服務本質。

圍繞居民“生活鏈”實現小事不出小區

璧山區圍繞小區居民生活所需,著力打通居民“生活鏈”,採取多種行之有效的辦法提升服務效能,強化小區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安全防護水準,實現小事不出小區,讓小區居民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打通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後一百米”。

一是整合各類自有資源,提升小區自治活力。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建立黨員志願服務機制,多方式多渠道匯總小區居民意見,形成需求清單,收集小區黨員、公職人員、熱心群眾資源清單,與需求清單對接後形成小區項目清單,通過按月份“派單”“對賬”方式,對群眾點單進行限期銷號。建立小區自治“造血”機制,通過出租閒置公用房、公共停車位等方式,盤活資源,創造收益,反哺業主。利用業主中的教師、法律工作者等資源,解決小區在養老托幼、糾紛調處方面的問題。

二是多方下沉力量,提升小區公共服務能力。建立部門一對一聯繫結對包建小區制度,通過聯席會議挂單、派單,解決群眾需求。緊扣居民群眾關心的安全、健康等重點領域,開展“黨建引領、警鄰同行”“黨建引領、健康相伴”“黨建引領、法潤萬家”等有效做法,拓寬警察、醫生、律師等群體參與基層治理渠道。在小區定向派駐黨群社工,專職從事基層黨建、基層治理工作,讓群眾就近找得到人、辦得了事。落實“小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建立小區急事急辦通道,連接小區、相關職能部門兩個端口,將小區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快速轉交到相關職能部門,限期辦理反饋,並及時跟蹤辦理質效。

三是聚焦居民急憂盼問題,貫通居民小區“生活鏈”。規範家政服務市場,標準建成城市生活館網點20個,打造城市生活網線上平臺功能,承接小區治理的市場空白,完善智慧黨建、家政服務、便民服務等功能,用大數據智慧化手段真正實現“一網打盡、一鍵搞定,線上呼應、線下響應”,豐富小區居民自治途徑。(作者:中共重慶市璧山區委書記 藍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