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聚焦重慶

重慶璧山:提升城市品質 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發佈時間: 2021-03-25 16:24:4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熊浩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作為主城都市區同城化發展先行區,未來璧山中心城區將容納百萬級人口。為此,重慶璧山區委十四屆十次全會對“十四五”時期璧山的城市建設作出謀劃:遵循“儒雅璧山·田園都市”願景,把提升城市品質擺在重要位置,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宜遊,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智慧加持 讓城市更聰明

市民手機預約掛號,不再為排隊而焦急;學生線上提交作業,老師隨時掌握學習情況;逛公園時微信“搖一搖”,手機就秒變“導遊”……這一幕幕智慧場景,如今正在璧山頻現。

城市是人類集聚的重要家園,也是時代變遷的縮影。經歷了十三個“五年計劃”,現在的城市已不再只是地理意義上的人口聚集,而是日益成為創造機遇的舞臺、寄託心靈的場所,承載著無數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只有讓城市更加智慧,讓人們感受到智慧化生活帶來的便利,才能真正讓居住在城市的人們生活更美好。”區住房城鄉建委負責人表示。

“現在有了學樂雲智慧教學平臺,學生通過平板電腦提交作業後,經過後臺大數據分析,全班作業完成率、錯題率一目了然,還能記錄每位學生之前作業情況,可以更好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璧山中學相關負責人説,除了引入可提升教學水準的學樂雲外,璧山還引進了騰訊智慧教育平臺,通過大數據對學校教學情況、學生個人情況、家長意見等數據進行採集、統計與匯總,一方面減少了資訊收集時間,另一方面方便了學校管理和各校間互相交流教育亮點。

智慧教育,只是璧山區智慧生活的一個縮影。剛剛過去的“十三五”,璧山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投用“政務治理網、城市治理網、城市生活網”三張網,構建了旅遊移動大數據平臺、智慧河長、智慧林長等應用場景,成功運作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為企業發展賦能,釋放出城市發展的新活力。

“十四五”時期,璧山如何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發力?區委十四屆十次全會作出了部署:要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慧化再到智慧化,推動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建好用好區域大數據中心,聚力推行“雲長制”,打通數據壁壘,全力推動數據開放應用共用。積極發展物聯網,建設全面覆蓋、泛在互聯的城市智慧感知網路。有序推進數字設施化、設施數字化,深化新一代資訊技術在基層社會治理、生態環境、安全防控、文化旅遊、政務服務等領域的融合應用,讓居民住在智慧社區、行在智慧交通、學在智慧校園、遊在智慧景區、購在智慧生活、工作在智慧園區、辦事在智慧政務,切實體驗到智慧城市帶來的便利。

文化添魅 讓城市更儒雅

“公園裏不僅有山水田園美景,這些古詩詞更是將璧山厚重的文化底蘊搬到了眼前,讓我們能夠了解璧山,特別有意義!” 趁週末來璧山遊玩的市民李喬喬指著詩作,一字一句地教孩子朗讀後,感慨道。

每到週末,璧山城區內各個風景秀美、如詩如畫的公園都會迎來大批遊客。他們或登上鐘樓,俯瞰山水湖林之美;或在非遺小鎮駐足,體驗厚重的非遺文化;或置身來鳳驛,穿越千年古道文化,好不愜意。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厚重歷史的積澱和文明的縮影,更是這座城市參與競爭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璧山區充分挖掘梳理千年文脈,融合創新傳統民俗文化,在城市中全方位植入歷史故事元素,打造一座文化符號無處不在、充滿歷史氣息的古樸之城,推動歷史文化與新城建設、旅遊開發有效對接,讓璧山處處都是“文化傳承地”。

曉雲渡柳花猶濕,宵火穿簾月失明。數卷婆羅談入妙,韆鞦礎潤璧江城……走進璧泉街道紫陌田園“微客廳”,鐫刻著“璧山古八景”等田園詩詞的文化景觀石躍然眼前,與周圍的荷塘、稻田、梯田相得益彰,仿佛瞬間穿越時空,回到了阡陌縱橫、雞犬相聞的農耕時代,市民婁安群就是這裡的常客。“我和鄰居們都喜歡來這裡,除了放鬆身心,還可以讓孩子學到很多古詩詞,享受到恬靜而有趣的高品質城市慢生活。”婁安群這樣説。

區委十四屆十次全會提出,一座有魅力的城市,一定是充滿溫情、富有文化內涵的城市。為此,“十四五”時期,璧山區將繼續大力培育城市文化,讓城市更儒雅。細化來看:

——要充分挖掘、保護和傳承歷史文脈,科學保護和呈現歷史遺址、古鎮村落、建築群落等各類文化遺存,講好歷史故事,留住“根脈”,記住發展“年輪”。

——建設市級非遺博覽園和區級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培育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充分彰顯璧山的歷史底蘊和歷史文化。

——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加強社區陣地建設,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堅持顏值與氣質並重,精神塑造和文化打造相融合,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實施“文化+”“旅遊+”戰略,擴大優質文化産品供給,做靚“儒雅璧山·田園都市”文化旅遊品牌,加快創建城景共融、主客共用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

共建共用 讓城市更和諧

“現在好多了,小區污水管網堵塞問題得到了解決,坑洼不平的地面也進行了硬化修復,大家居住起來也舒心多了,黨支部真是為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大實事。”家住璧城街道戰鬥路小區的陳先生如是説。

原來,去年初,陳先生所在的小區經常瀰漫著臭氣,嚴重影響了居民們的正常生活。接到居民反映後,該小區黨支部書記曾剛立刻與小區業主委員會、居民代表進行溝通並到現場勘查。發現是居民區內污水管網嚴重堵塞導致污水排不出,造成小區低窪處污水大量漫出,而溢出來的水都是居民生活用水,糞水臟水混在一起釋放出臭氣。

原因確定後,曾剛第一時間將問題上報至璧城街道城中社區。沒過幾天,社區工作人員就來到小區進行疏通改造,並對小區路面進行了硬化,最終圓滿解決了困擾居民們的煩心事。

戰鬥路小區的改變是璧山區開展“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自此項工作開展以來,全區共成立174個小區黨支部,規範選舉業委會103個,8000余名黨員回到“生活圈”發揮作用。“讓小區的事不出小區,通過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進而引導全體業主參與小區事務、真正當家作主,實現共建共治共用,是我們開展工作的初衷。”區委組織部負責人表示,今年是區委確定的“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攻堅年,璧山區將堅持精準施策、堅持民生為本、推動多元參與、強化監督管理,順利完成“一年試點、兩年全面推開、三年全覆蓋”的既定目標。

“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只是璧山區探索城市基層自治的生動實踐之一。“十四五”時期,璧山區將繼續在推動共建共用,打造和諧城市方面發力,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具體而言,要全面推開“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建立“小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切實解決小區鄰里、業主與物業間的矛盾,讓“小區的事不出小區”。加快建設“一老一小”友好城,不斷完善養老、醫療、教育三大服務體系,持續開展家政服務“領跑者”行動試點,落實落地重點項目建設。持續建好高品質教育體系,深化教師員額制改革,推進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深入實施健康中國璧山行動,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完善健康共同體“三通”+“資訊通”體系,創建西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示範中心。健全基層管理服務平臺,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持續加強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服務提升,構建社區“15分鐘生活圈”,提高城市宜居度。(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