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即墨:豆面燈迎元宵 祈盼人壽年豐

發佈時間:2021-02-25 09:25:18  |  來源:中國山東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昭
分享到:
20K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2月24日訊正月十五元宵節快到了,在山東青島市即墨區沿海一帶,漁家人有用黃豆面捏豆面燈的特有習俗。點亮一盞豆面燈,拿在家裏照亮角角落落,或者送到家廟供奉先人。這不僅寄託著人們濃厚的鄉情,也蘊含著對美好生活的祈盼,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人壽年豐。

2月24日,記者走進即墨田橫鎮南蘆村81歲的劉蓮花家中,映入眼簾的就是炕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豆油麵燈面塑,幾位老人邊聊天邊為面塑上色,大家喜笑顏開,場面好不熱鬧。

威風凜凜的騰龍、金光熠熠的彩鳳、憨態可掬的大象做盞,還有螃蟹、大蝦、八帶等多種當地特色海鮮……“做燈塑型的難點就在於麵糰與空氣接觸時間長了就幹幹了,一旦表皮發硬就得毀掉放到被子裏讓它‘暖和’過來,再重新塑型。”劉蓮花製作豆面燈的手藝在十里八疃也是小有名氣,她拿起手中的一對豆油麵燈介紹,“這一對就得4斤重,做的時候得注意燈的柱子一樣粗細,否則風乾後容易裂縫,這是最忌諱的。”她在自家炕上手把手教著外甥孫女為豆油麵燈上顏色,她説:“這門手藝得一輩一輩向下傳,要不沒過幾年就要失傳啦。”

67歲的村民宋玉芳向記者介紹,所謂“豆面燈”,就是用黃豆面捏成形態各異的面塑,面塑頂端或背上捏一小碗,內插一纏繞棉絮的山草棍做燈芯,倒入豆油,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點燃面燈,放在屋內及院落不同位置,或送到家廟供奉先人,祈求新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比如龍鳳呈祥燈,祈求平安;小鳥代表五穀豐登、大吉大利;荷花聖人燈祈禱保祐家人小孩平平安安。

即墨區沿海島裏漁家人的元宵節是從正月十三開始的。臨近中午村民們都會擺放好精心製作的豆面燈,等到正月十五傍晚點亮面燈,一直放到正月十六才會收起來,然後再等到二月二配著蔬菜一起燉炒,成為可口的佳肴。

在即墨沿海漁村,正月十五元宵節製作豆面燈的習俗已經傳承300多年,成為當地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豆面燈的品種越來越豐富多樣,從最初的幾種逐漸發展到現在的70多種,螃蟹、大蝦、八帶、比管魚、扇貝、琵琶蝦等島裏特色海鮮也被製作成了豆面面塑。

伴隨著時代變遷,一盞盞豆面燈成了即墨島裏一帶漁家文化的獨特標識。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