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建築則是城市文明的標誌,每一次社會的進步,都帶動建築的探索與創新。隨著5G的廣泛覆蓋,建築的生態建設不斷向縱深遞進,通過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持續賦能,建築行業已然邁進智慧生態新格局。
在全新的賽道上,海納雲創新佈局、強勢引領,打造建築全生命週期AIB生態平臺,深度融合AI與BIM技術,提升樓宇建築智慧化程度,全面構建城市建築智慧新生態。該平臺究竟有何超群實力?從與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海納雲智慧建築CEO呂昌昌的訪談中得以窺見。
呂昌昌
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
海納雲智慧建築CEO
據了解,近年來,國家層面及各省市發佈了一系列關於BIM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政策性文件,諸如“住建部2020-8號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青建發2020-56號文《關於推進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應用的通知》”。那麼,您認為BIM技術為什麼越來越受到重視?其未來發展前景又如何呢?
隨著“數字中國”、“中國建造”、“新城建”等概念的提出,建築行業數字化發展和智慧建造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數據載體的BIM,加大了推廣力度,我國BIM技術在建築設計-建造-運維各階段應用水準已逐步和世界接軌,價值體現也日趨明顯,BIM技術也被認為是建築工業化、資訊化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同時,BIM作為智慧城市CIM平臺的基礎,在眼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BIM技術對當前建築業尤其是建造階段的發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BIM未來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其一,是設計階段的深化應用,包含機電、鋼結構深化設計,碰撞檢測,凈高優化等;其二,是施工建造階段應用,包含施工方案模擬,裝配式加工,進度、成本、品質、安全管理;其三,BIM與GIS、物聯網、5G、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機器人、VR等技術的跨界融合,將在智慧建造,建築、園區運維、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加快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建築工業化技術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海納雲BIM技術應用的側重點是什麼,有什麼競爭優勢呢?
我們認為,智慧建築更像是一個有機生命體,對它們的打造,應該統籌考慮從項目立項、規劃、概算、設計出發,到建造、運維、結算、審計等全生命週期的智慧動態控制。所以海納雲充分利用AIoT技術實現BIM升級,重磅推出建築全生命週期AIB生態平臺,為智慧社區/園區、智慧城市提供“從智慧設計,到智慧建造,再到智慧運維”的建築全生命週期整體技術支援和技術集聚落地方案,並同步落地基於AIB生態平臺的首個解決方案——機電設計&施工BIM諮詢業務解決方案。
海納雲通過圖形引擎的輕量化技術實現人人可用BIM,期望通過BIM與項目的參與方、現場管理流程的融合,將原先難以預料的問題及難以採集的數據轉化為可協同可分析的形式,從而可以讓項目參與方實現更精細化的項目管理。
海納雲的BIM技術是如何為加快建築工業化升級發力的?(海納雲的BIM智慧建造是如何將BIM+智慧工地進行有效結合的?)
很多項目都以BIM技術作為項目資訊化實施的落腳點,BIM+智慧工地成為項目資訊化建設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在實施智慧工地的過程當中,沒能做到與BIM項目管理的有效結合,BIM是BIM,智慧工地是智慧工地,數據不統一,價值體現不明顯,在實施過程中還會建立一些數字化大屏,界面做的非常炫酷,把BIM技術的應用情況和智慧工地的應用情況進行展示,數據很多,但是項目拿到數據之後,就不知道該怎麼去應用了,展示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只停留在人的眼睛裏,卻沒能走進人的心裏。
海納雲的BIM智慧建造更注重兩者的互融結合,首先基於一套體系、一套系統、一套數據庫,再結合項目現場各個線條的管理方式,利用不同的管理許可權,針對不同應用部門,提供不同的界面和入口,按需載入避免無效的資訊和功能,同時結合項目現場的物聯感測器設備,把項目現場真實的數據傳輸至系統,利用伺服器的可視化處理能力,實現事前的遠端預警,結合現場各線條的管理方式,做到事中的實時監測,這樣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項目現場的真實情況、人員情況、設備的運作情況,做到事後的規範化管理,利用可視化數據,實現遠端監控,並達到遠端管理的目的,實現智慧工地的價值。
海納雲目前有相關的BIM技術實施應用的成功應用案例麼?其又是怎樣為項目賦能的?
海納雲BIM技術實施應用的成功案例國內外有很多,包括公建、住宅、軌道交通和基礎設施工程等,以海爾物聯網全球創新中心項目為例來説,海納雲BIM技術為項目賦能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第一是工具賦能,第二是技術賦能、三是應用賦能。實際上這也是BIM技術應用的三大瓶頸。
BIM技術作為50年代工程領域最具革命性的技術,其實搞定資訊化,BIM技術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BIM技術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很大的瓶頸和困難,首先就是技術瓶頸,任何一個新技術想要實施,它必須具有經濟效益,但是目前為止,BIM的建模成本比傳統的CAD要大好幾倍,所以我們要向把BIM融入到我們資訊化的整個體系裏面,我們必須首先要解決BIM建模成本、實施成本,37.5萬㎡海爾物聯網全球創新中心項目體量很大,我們通過內部的管理和外部工具,然後共同把成本降到具有市場競爭力,這是我們做好BIM的第一步。
BIM技術應用的第二大瓶頸就是技術瓶頸,我認為一個新技術要實現普及前提,是在現有條件下能夠比較經濟的使用。縱觀歷史,有很高大上的技術,例如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技術都特別牛,但是實現它的成本和需要具備的條件太高,所以我們認為它會走向失敗以及即將走向失敗都很正常。同理,在談BIM技術的應用落地時,首先要確保它在現有的體系、網路、硬體設施下,能夠較經濟且運轉流暢的使用,所以,在西園區項目實現的技術突破,就是我們把BIM圖形的輕量化和價值做出來,實現了與傳統硬體設施上的有效對接和整合,確保了它與傳統資訊化的融合。
BIM技術應用的第三大瓶頸就是應用瓶頸,其實BIM技術誕生以來,很多人把它看做成含資訊的3Dmax或者是一個動畫,只是拿來作為看的,事實上BIM技術應用最大的價值點恰恰是在於BIM+和+BIM。簡單來講,就是我們如何將BIM與傳統資訊化進行融合,如何進行BIM數據的挖掘和二次利用。我們知道,傳統資訊化都是沒有一個載體和標準的,它是自成體系的,那麼在海爾物聯網全球創新中心項目實現的應用突破,就是實現了傳統資訊化與BIM的一個雙向綁定和結合,保證了BIM融入到整個資訊化體系裏,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個好看的工具。
海納雲BIM技術接下來將如何發力,有什麼願景目標?
未來,我們將持續在“專注技術核心+打造軟體生態”方向發力,主要是HIM智宅機電系統、BIIM智慧建造系統、BIM智慧運維繫統、BIM數字圖審系統、CIM時空大數據平臺、基於GIS/BIM的輕量化圖形引擎等六個方面。
在海納雲的價值觀中,探索有影響力的技術固然重要,但能否實現技術落地、實現價值才是探索根本。在BIM技術落地應用場景的探索方面,海納雲BIM積極探索將自身的科研孵化力轉化為産業勢能,自主研發的建築全生命週期AIB生態平臺為海納雲各鏈群的場景解決方案提供基礎資訊底座,希望通過科技驅動行業變革。數字化時代已來,海納雲率先佈局,可以説海納雲在IoT物聯平臺和IOC智慧運營行業應用等研究領域已經躋身國內前列。未來海納雲BIM依託海納雲研發團隊、針對關鍵技術領域與行業頭部企業與國內頂級高校攜手,打造一支擁有國際視野的BIM研發中心,塑造生態孵化強力,持續迭代、不斷進化,成長為BIM時代場景與生態品牌的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