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八面來風

開局之年,廣安各區市縣“一把手”們的“謀”與“動”

發佈時間: 2021-02-07 10:12:24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image.png


2月5日,廣安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開幕。2021年是建黨100週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之年,也是進入新發展階段、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局之年,各區市縣、園區如何確保開好局、起好步?讓我們一起傾聽各區市縣、園區“一把手”們的“謀”與“動”

image.png

廣安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楊世章:

朝著千億級産業園區目標砥礪奮進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廣安經開區將深入學習中、省、市會議精神,按照市委“33211”工作部署,朝著千億級産業園區目標砥礪奮進。

努力克服疫情衝擊,踐行省委“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強力推進總投資460億元的96個重大項目開工、竣工、投産。

踐行市委“工業強市”戰略,提檔升級能源化工、綠色建材兩大優勢産業,大力支援利爾化學、誠信化工、玖源化工、沃野生物“四個一平方公里”産業園建設,形成龍頭企業支撐引領、鏈上企業配套跟進的産業格局;加快豐山化工、正邦農化、南韓優利德等5個重大産業項目開工,大力培育發展“高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新一代資訊技術”三大戰新産業。提升産城融合度,聚焦臨江高端新城建設,突出“花街、花道、花園、花海”主題,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公園城市。大力實施城市提質工程,打造環境美、品質高、人氣旺的新地標。積極發展特色商業街區、高檔酒店、購物MALL等業態,構建産城融合發展新格局。

拓展合作朋友圈,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加強與重慶經開區、長壽經開區等開發區的深度合作,構築優勢互補、協調發展、互利共贏的合作發展新格局,打造成渝産業發展配套基地。建實建強國家級、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全力申報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打造全方位開放高地。

實施科技賦能,引進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爭創一批高品質研發機構,建設一批優質實驗室,增強創新策源能力。依託近100萬平方米孵化平臺,加速形成“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階梯型孵化體系,優化創新生態環境。

image.png

廣安區委書記文閣:

扛起主城擔當 走在發展前列

2021年,廣安區將按照市委對廣安區“走在前、作表率、樹標桿”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市兩會部署,銳意進取、真抓實幹,奮力實現“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為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廣安作出更大貢獻。

做強産業支撐添動力。持之以恒抓項目、抓政策、抓資金,著力引進一批發展效益好、示範帶動強的項目。加快建設潯廣産業園、愛眾新能源智慧産業園、花橋農産品加工産業園,大力發展裝備製造、現代輕工、農産品加工3個支柱産業。打造現代服務業産業園,促成人力資源、家政服務、服務外包和金融總部集聚發展。實施城市提質塑形象。高品質改造老城區,集中力量推進市政道路、城市公園、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建設。著眼打造廣安的“天府新區”,優化官盛新區城市佈局,完善城市功能,開發高品質小區,建設“公園城市示範區”。理順部門、街道、社區城市管理職責,加強市容市貌治理,提升管理服務水準。

推進鄉村振興築根基。積極創建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建成龍安鄉全域鄉村振興示範鄉鎮,建設一批鄉村振興示範村。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引領發展“2+6”現代農業産業,新建標準化現代農業産業基地6萬畝,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加快建設特色場鎮,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大辦民生實事增福祉。高質高效辦好民生實事,啟動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深入推進平安廣安建設,提質發展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事業,統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安全生産、森林防滅火等工作,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強化黨建引領聚合力。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深化“小平故里紅”黨建示範行動,辦好慶祝建黨100週年系列活動,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半篇文章”,推進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持續強化正風肅紀,深入開展“人民閱卷·廣安行動”,深化“4+2”重點行業領域系統治理,著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image.png

前鋒區委書記張偉:

搶抓機遇奮勇前行 勠力同心“二次創業”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2021年,前鋒將奮起“二次創業”,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範區。

奮起“二次創業”譜寫新篇章。在全區上下開展“砥礪奮進新征程、建功立業新前鋒”等主題活動,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再鼓發展幹勁、再掀創業熱潮。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修復凈化政治生態,鮮明選人用人導向,為幹事創業者搭建廣闊舞臺、營造良好環境。以發展實績論英雄,促進精神面貌大提升、工作作風大改進、創業實效大提升。

厚植産業新城競爭新優勢。堅持産業新城發展定位、“一城兩區”發展佈局,構建“三園區四組團”城鎮體系,整體聯動融入重慶都市圈。做強“1+2”現代工業産業,推動輕工服裝主導産業集群集鏈發展,深度融入成渝特色消費品産業集群。做強“2+2”現代農業,爭創省級星級廣安青花椒現代農業園區,全面融入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和特色優勢農産品主産區。做優“3+3”現代服務業,打造川東渝北大宗商品購物集散地。唱響“康養旅遊勝地”靚麗名片,修復城市生態,完善城市功能,增強城市活力。

共用發展成果詮釋新擔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高品質的普惠民生增強群眾歸屬感、認同感。建設綜合立體交通,打造川東渝北綜合交通樞紐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融合發展先行區重要節點。踐行“兩山”理念,全面建設“一山一江”生態廊道。加快重大防風險項目處理進度。辦區域性最好的教育、醫療、養老,讓群眾切身感受到發展的溫度、幸福的質感。

image.png

華鎣市委書記王山:

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2021年,華鎣市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和廣安市委決策部署,圍繞“同城入圈、高質發展”主題和“12345”工作思路,奮力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週年。

奮力奪取雙線作戰新勝利。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落實落細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堅定不移抓項目、抓政策、抓資金,以“雙百行動”開局起步,力爭全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90億元,到位各類資金35億元以上,主要經濟指標進入廣安前三。

奮力打造三次産業新優勢。聚力構建“2+2”現代工業體系提能級,堅持“只當配角”向創新引領轉變,打造千億級現代工業産業集群。聚力構建“1+3+4”現代農業體系出精品,堅持“接二連三”向三産深度融合發展轉變,打造川東渝北特色農産品供應基地。聚力構建“3+1”現代服務業體系優業態,堅持“業態同質”向特色品牌塑造轉變,打造特色鮮明的現代服務業強縣。

奮力響應人民群眾新期盼。加快建設廣渝快速通道等9大交通重點項目,統籌推進老城提質和新區規劃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塑造城鄉發展新面貌。深入開展“訪民情、解民困、暖民心”百日春風行動,全力抓好就業、養老、醫療、環保、安全等重點工作,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奮力開創黨的建設新局面。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兩轉一提一抓”活動成果,堅持嚴字當頭、實字托底,紮實推進黨的建設各項任務,全力做好縣鄉村三級換屆、基層治理、從嚴管黨治黨等重點工作,鞏固良好政治生態。

奮力展現幹事創業新作為。堅持任務反饋落實、“3+3”例會、“448”重大工作“三項機制”,健全完善正向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措施”,嚴把責任落實、督辦整改、績效考核“三道關口”,激勵廣大幹部幹事創業精氣神,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image.png

岳池縣委書記米亮:

創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範縣

岳池縣將按照市委“1234”工作思路,緊密結合實際,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努力創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範縣,為廣安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範市貢獻岳池力量。

堅持一個思路。牢固樹立“一年幹幾件小事,幾年幹成一件大事”理念,堅持“12345”工作思路不動搖,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戰略,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把四川省委“作戰圖”、廣安市委“施工圖”變成岳池具體“工程量”。

明確目標定位。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圍繞川渝合作生物醫藥城、廣安副中心兩個具體定位,不斷做強支柱産業,深化産城融合,推進鄉村振興,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加快創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範縣。

突出工作抓手。堅持以城東新區為抓手,統籌推進廣岳同城化發展;以川渝合作生物醫藥城為抓手,統籌推進“三大産業”發展;以茍角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為抓手,統籌推進現代農業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以中國曲藝百花園為抓手,統籌推進曲藝文化、旅遊産業、商貿服務發展;以教育衛生為抓手,統籌推進民生保障;以“五大工程”為抓手,統籌推進黨的建設。以“六個抓手”為統攬,加快推動岳池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image.png

武勝縣委書記譚雲: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強縣


奮進新時代、邁步新征程。新的一年,武勝縣將圍繞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強縣”目標,大力弘揚“腳踏實地、敢於擔當、負重前行、勇爭一流”的新時代武勝精神,以務實有為的奮進姿態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為全市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範市貢獻武勝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週年。

夯實産業支撐。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立足區位特點,面向重慶,當好配角,做好配套,構建“3+1”現代工業産業體系,加快建設重慶工業重要配套基地。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抓實糧油基地建設和糧食作物播種,抓好“武勝大雅柑”、優質蠶桑等産業基地管護,做強加工、做好行銷、做靚品牌,擦亮武勝農業金字招牌。

補齊城鄉短板。以“交通建設年”為抓手,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爭取更多成渝交通項目惠及武勝,打通與重慶連接的瓶頸路段,推進全域公交和跨區域公交發展。建成葉家山公園等項目,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打通城市斷頭道路,全面整治背街小巷,暢通城市道路,提升城市品質。

辦好民生實事。始終聚焦群眾身邊事、煩心事、操心事,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持續穩定增加民生投入,集中辦好省定、市定和縣辦民生實事,加快公辦幼兒園等項目建設,持續提升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image.png

鄰水縣委書記黃永鴻:

構建西部裝備製造基地

2021年,鄰水將圍繞發展壯大“231”現代工業産業體系,把裝備製造高品質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打好“266”攻堅戰,加快建設西部裝備製造基地。

做強“兩大”戰略平臺。圍繞川渝高竹新區定位與時間路徑,優化四大功能佈局,持續用力抓規劃、抓基礎、抓政策、抓項目、抓資金,加快建設國家級新區。廣安高新區堅持高新定位與錯位發展,構建全面開放創新、高端産業集聚的增長極,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園區。

實施“六大”提質工程。實施基礎能力提質工程,全面提升汽摩産業數字化、智慧化水準。實施技術創新提質工程,積極創建國家智慧財産權試點城市。實施集群強鏈提質工程,加快形成500億級的裝備製造産業集群。實施融合賦能提質工程,努力推動先進裝備製造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實施區域協同提質工程,著力打造國家創新型産業協作配套區。實施企業培育提質工程,重點培育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

打造“六大”一流環境。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建立健全企業、項目、産業全生命週期服務指標體系。打造一流政務環境,積極推動“川渝互辦”“跨省通辦”。打造一流金融環境,探索新型融資模式。打造一流法治環境,建立“政府承諾+社會監督+失信問責”機制。打造一流人才環境,實施“硬核育才+柔性引才”,構建“政引企用”“人事關係、研發生活在高校,成果轉化、生産服務在鄰水”的人才環境。打造一流創新環境,深化産學研用協同融合,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毗鄰地區科技創新示範區。


image.png


棗山園區黨工委書記周緒華:

打造活力創新宜居宜業新棗山


2021年,棗山園區將深入貫徹市委五屆十一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兩會精神,按照市委“1234”工作思路和對園區發展定位,把握好園區發展新階段,貫徹好發展新理念,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格局,努力實現“一年新突破,兩年上臺階,三年爭一流”目標,全力打造活力、創新、宜居、宜業新棗山。

聚焦主業,著眼長遠,積極對接專業機構,謀劃園區“十四五”産業規劃;積極對接重慶市物流與供應鏈協會,做實園區物流規劃。立足當下,精心組織實施2021年10項重點任務: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開展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工作,著力修復凈化政治生態;持續用力打好交通硬仗,實現鐵路下穿隧道整體通車,加快構建內暢外聯現代交通體系;建好園區規劃展覽館,搭建城市規劃決策與社會各界溝通橋梁,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撐;建設廣安無水港,對標對表重慶市秀山縣、成都市新都區,規劃好、實施好智慧物流産業園,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推進城市提質,推動公園城市建設在棗山實踐,著力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打造特色農業展示長廊,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承辦商展會展,打造棗山商展會展品牌,進一步聚集商氣、帶旺人氣;做大做強平臺公司,支援棗園集團發展壯大,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綜合實力;全力穩定經濟增長,堅持“項目為王”,以實績論英雄,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進入全市一流方陣或實現突破;辦好建黨100週年系列活動,加強黨史教育,提升黨性修養,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

image.png

協興園區黨工委書記何敏:

爭創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協興園區將結合實際,立足文旅産業發展,大力推進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創建工作,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確保“十四五”發展開好局。

發揮比較優勢,找到找準文化定位。協興是廣安的生態文化旅遊園區,也是鄧小平同志的故鄉,研究改革開放文化、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具有特殊的時代價值。

抓住關鍵機遇,突出唱響發展主題。牢牢抓住小平同志誕辰120週年關鍵機遇,奮起二次創業,打好“感恩牌”,定期進京赴省彙報爭取,加大對深圳、珠海等發達地區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在“雙城記”“雙迴圈”等國家戰略中爭得更多資源和支援;樹立“産業旅遊化、旅遊主題化、主題産業化”三化合一理念,把“遊小平故里、品改革文化、嘗天下美食”作為未來一個時期園區發展的主題,致力於吸引遊客、留住遊客、留下消費,積聚人氣商氣。

抓住關鍵重點,做大做強文化産業。支援配合鄧小平故里5A級景區改造提質,進一步做靚做強核心支撐;依託小平幹部學院,大力發展教育産業;規劃建設中國改革開放文化博覽園,高水準打造一台以鄧小平和改革開放文化為主題的大型舞臺劇或實景劇,創新推出一批以小平元素、偉人故里風情、改革開放文化為主的文創産品。

聚焦補鏈強鏈,做深做實文旅融合。集中辦好幾件大事,抓好西溪河上游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建設中國美食文化城、改造建設三大特色民宿區、引進打造一個大型爆款遊樂項目、提質升級四條骨幹旅遊通道、實施小平故里村居民素質提升工程等,推進吃、住、行、遊、購、娛全鏈條式發展。


image.png


華鎣山景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舒偉:

錨定“中國康養度假旅遊名山”目標發力


2021年,華鎣山景區將緊緊圍繞市委“1234”工作思路,加快打造華鎣山紅色旅遊品牌,把華鎣山逐步建成中國康養度假旅遊名山。

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在充分調研、摸透實情基礎上,理順華鎣山旅遊開發體制機制,整合項目、打捆資金,共同推進華鎣山旅遊整體開發。

編制完善策劃規劃。修改完善《大華鎣山旅遊目的地總體策劃》等策劃規劃,協調屬地將相關規劃納入縣(市、區)、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為華鎣山旅遊開發預留空間佈局。

加快景區景點提檔升級。全面完成楊家河—嚴家河段河道整治工程等項目建設,加速現有景區提檔升級,加快李子埡水體等項目前期工作;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力爭將華鎣山寶鼎景區開發列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重大項目。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招引有實力、有經驗的客商投資開發華鎣山,加大在談項目銜接跟蹤力度,力爭簽約落地。

加強宣傳推介。進一步做好人文、自然資源的挖掘利用,整合宣傳資源,強化旅遊宣傳,不斷提高華鎣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黃姝穎 康建林 劉秦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