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視覺重慶

重慶潼南:築牢生態屏障 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發佈時間: 2021-01-29 14:03:5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image.png


美麗的涪江國家濕地公園

中國網1月29日訊 “天更藍了,水更清了,我們的城市更宜居了!”冬日暖陽下,家住外灘國際城的李大爺在涪江(國家)濕地公園慢跑。不遠處的涪江在陽光下碧波盪漾,公園內綠植圍繞,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生態新畫卷。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直接關乎著市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去年以來,潼南區對標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要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著力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讓生態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

改善空氣品質 收穫更多藍天

“通過檢查發現,你們工廠內確實有排放廢氣的問題,現在要求你們立即進行整改。”在潼南區一家工業生産車間內,潼南區生態環境局的執法人員利用手持VOCs檢測設備,對廠區內無組織廢氣及重點惡臭點位進行定性檢測後發現,該企業由於經驗不足,廢棄治理設備中活性炭吸附設施未能有效運作,在生産中還有部分無組織廢氣向大氣排放。執法人員對該企業負責人發出整改通知後,立即聯繫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指導企業正確使用廢氣治理設備,確保生産過程中尾氣的收集處理達標。  

藍天常在、空氣常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更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去年以來,潼南區加大工業污染治理力度,突出抓好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環境監管,共完成了7家工業企業廢氣深度治理和4家企業燃煤鍋爐改造,完成20家餐飲店、10家機關事業單位公共食堂油煙治理。  

2020年,潼南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43天,同比增加12天,優的佔比明顯增加。PM2.5濃度預計在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約10%。優良天數、PM2.5濃度在主城都市區位居前列,實現6項評價指標全面達標,提前六年實現規劃目標,穩定保持全年無重污染及以上天氣,空氣品質達歷史最好水準。

抓好污水治理 實現碧水清流

2020年以來,針對瓊江水質惡化問題,潼南區迅速採取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最迅速的行動,抓早抓實抓細水污染防治工作,涪江、瓊江水質持續向好。  

去年,潼南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帶隊開展巡河6次,督查督辦水環境問題8次,區人大、區政協先後對涪江、瓊江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情況開展40余次督訪,梳理出污水收集、水産(畜禽)養殖、污水處理廠運維等7類問題,督促針對性整改治理。  

持續推進城區雨污管網整治和鎮街污水管網建設工作,建成城區雨水管網25.83公里,污水管網29.03公里,合流制管網改造5.5公里,改造錯接、混接點位30個,建成場鎮污水管網27.831公里。加快污水處理技術改造,完成城市污水處理廠(南區)提標改造。完成崇龕、古溪等8個鎮級污水處理廠技改工作。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涪江太和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優於國家考核目標水質,其中,主要監測因子高錳酸鹽指數同比下降26.2%,氨氮同比下降50.6%,總磷同比下降8.77%。瓊江水質穩定達到Ⅲ類,(其中去年4月份水質首次達到Ⅱ類水質),主要監測因子高錳酸鹽指數同比下降33.5%,氨氮同比下降50.6%,總磷同比下降15.8%。

防治土壤污染 呵護一方凈土

凈土保衛戰是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壤安全直接關係著農産品品質安全、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潼南區強化源頭控制,預防為主,綜合施策,積極開展土壤污染風險監測,並對受污染土地進行治理與修復,呵護一方凈土。  

2020年潼南區共完成重慶萬利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址場地和重慶新華化工有限公司原址場地2塊污染地塊土壤治理修復,總投資約8939.34萬元,治理受污染土壤面積49881平方米,修復土壤總方量123114立方米。  

“在此基礎上,潼南區建立了2020年疑似污染地塊名錄共5塊,均已完成環境風險調查評估,均滿足當前用地規劃要求。開展16家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詳查,掌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分佈及其環境風險情況。”潼南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説,同時完成的還有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及工業園區周邊土壤及地下水監督性監測,共布設53個土壤監測點位,6個地下水監測點位,監測因子為pH值、45項基本項、石油烴(C10C40)、鋅、鈷、氰化物。監測結果表明,所有土壤點位指標均不超過《土壤環境品質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二類用地規定的篩選值及管制值。  

截至去年底,潼南區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為100%,土壤污染綜合防治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土壤環境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吳鑫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