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本土人才鄉村創業 一群年輕人圓夢 “原鄉慢食”
中國網1月28日訊 隆冬時節,銅梁區西郊綠道沿線的土橋鎮河水村,木春菊不畏嚴寒開得正美。沿著平坦的綠道蜿蜒向前,河水村會客廳炊煙嫋嫋,香味撲鼻。走近一看,十幾個土罐正咕嚕咕嚕冒著熱氣,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幾名年輕的小姑娘正在燒火、端菜,忙得不亦樂乎。
“原鄉慢食”充滿了小時候外婆家的味道。
“今天晚上又預訂了四桌喲,菜品酒水都準備好了,大家夠得忙喲......”23歲的年輕姑娘黃敏打趣地和忙個不停的小姐妹説著。作為“原鄉慢食”的一名全能性工作人員,黃敏已經習慣了這種忙而充實的生活。
“原鄉慢食”是一家由西郊綠道沿線各村集體、返鄉大學生本土人才攜手打造的文化餐飲公司。而西郊綠道是銅梁在鄉村振興中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生動實踐。如今,西郊綠道已成為市民觀光休閒旅遊的打卡熱地。它如同一條翡翠項鍊,將5個鎮街、24個村(社區)、12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優質水果、精品水産、花卉苗木、有機蔬菜等産業基地和西郊花語悠遊谷、奇彩夢園、荷和原鄉等景區或景點串連起來,是一條融合康體養生遊、休閒田園遊、賞花採摘遊于一體的旅遊線路。西郊綠道沿線各景區氣候溫和濕潤,土壤肥沃、物産豐富,是“原鄉慢食”新鮮、有機食材的來源地。
本土人才黃敏盡心盡責地擔任服務員。
自開業以來,因為講究“原鄉原生態”,食材全部來自當地的新鮮土貨,菜品有著濃濃的城裏人吃不到的“外婆家的味道”,“原鄉慢食”贏得了好口碑,許多城裏的市民和區內外遊客慕名前來打卡品嘗,充分體驗“慢食慢生活”帶來的輕鬆和愜意。
“原鄉慢食”不僅給許多遊客市民帶來了驚喜,也給當地群眾帶去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今年70歲的胡世明婆婆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這麼大歲數了還能在家門口找到一個好活路。“這個活路可以,又使不到好大的力,100元一天,我很滿意。”她家就在河水村,有時遇到“原鄉慢食”生意好時她就來幫幫忙,點點豆花、配下菜、炸炸酥肉,“因為這裡開辦得好,我們才在這裡有活路做,哈哈哈.......”胡婆婆開心地笑著,像個滿足的小孩兒。
充滿農趣的土碗桌椅讓人仿佛回到童年。
和胡世明婆婆一樣開心的還有“原鄉慢食”的創辦者們。“我真沒想到,回到家鄉後的工作竟然如此豐富有趣,我一點也不後悔回農村。”性格活潑開朗的黃敏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她的老家在南城街道馬灘村。大學畢業後,她放棄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 ,響應區裏的號召,毅然回到家鄉銅梁,成為了馬灘村的一名大學生本土人才。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2017年以來,銅梁區委針對農村基層幹部年齡老化、文化普遍較低,部分村幹部思想固化等實際情況,決定面向社會公開回引一批大學生本土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我們通過統籌招聘,統籌培訓,統籌管理,大力回引大學生回到農村挂職,擔任本土人才,並給他們政策、待遇,出路的‘三給’政策包,讓他們安心留在農村幹事創業。”銅梁區委組織部非公黨建科科長李航行説,這批愛家鄉、有情懷、有奉獻精神的大學生回村工作後,怎麼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助力脫貧攻堅和助推鄉村振興?綜合考慮,結合西郊綠道正在大力發展的鄉村旅遊産業,區委組織部牽頭,給這群年輕人搭建了一個創業的平臺,組織西郊沿線村的本土人才,成立了銅梁區原鄉慢食文化旅遊有限公司,“通過這個公司,來激發我們年輕人幹事創業的熱情,增加村集體收入,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晚上六點多鐘,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前來就餐的客人陸續到來。河水村黨支部副書記、“原鄉慢食”總經理江春茂,西來村黨支部副書記、“原鄉慢食”董事長周良以及年輕的本土人才黃敏、唐韻秋等各司其職,忙個不停,歡聲笑語不斷。他們有的負責燒柴火、有的負責打調料,還有的在佈置餐桌,大家做起事兒來,輕車熟路,成竹在胸。
“我們想借助‘原鄉慢食’這個平臺,沿西郊綠道沿線逐步打造連鎖慢食文化品牌,不僅為村集體增收還增加就業崗位。”公司總經理江春茂説,等到“原鄉慢食”走上正軌,將讓更多的村能夠依靠這個平臺致富,“我們也會給他們進行業務指導,無償地幫助他們。”
周良和江春茂都是銅梁籍退役軍人,在銅梁區公開招聘一批優秀的退役軍人充實本土人才隊伍時,他們兩人都通過了嚴格選拔,被成功錄取。作為本土人才,周良和江春茂依舊保持軍人的優良作風,用真情和實幹贏得了組織和當村民們的信任。
據統計,目前,銅梁區動態回引本土人才669名,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作用,全力助推全區鄉村振興。(謝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