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科教文衛

為了“人”的健康快樂成長 ——巴蜀小學“與學生脈搏一起律動”工作紀實

發佈時間: 2021-01-22 16:10:06 | 來源: 重慶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候鳥掠出線影,年輪添了新紋。

一年,可以是歷史長河中一朵微小的浪花,轉瞬即逝。

一年,也可以是人們臉上幾根細小的魚尾紋,生動俏皮。

回望過去一年,巴蜀小學以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作為實踐探索的現實基礎,選擇高位再出發。

展望未來,用奮鬥詮釋初心,用專業承載使命。對內深化、對外推廣、點滴探索,漫漫征途,是巴蜀小學發展史上雋永深刻的記憶。

image.png


“五育並舉”:讓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三個根本問題,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遵循。

圍繞該問題,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讀懂國家意志,落實“五育並舉”,常態優質一直是巴蜀教育的基本要求。巴蜀小學創生的“基於學科課程綜合化教學”實踐經驗,得到了黨和國家高度肯定,寫入中共中央、教育部文件在全國推行。“素質教育看巴蜀”,是教育專家們對巴蜀小學的盛讚。探索“小、中、大課堂”一體化育人模式全國推廣,促進每個學生真實成長。

巴蜀小學認為,立德樹人,就是要讓孩子們擁有良好的志趣,不斷從生活中、學習中、活動中、實踐中去經歷、去感悟,實現全面發展。為了回應國家“五育並舉”要求,學校攜手老師們一起用奮鬥詮釋初心,用專業承載使命。

長久以來,巴蜀小學一直走在發展素質教育的道路上,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課程實施注重學生主動實踐和開放生成。在堅守各育自身的目標、內容、路徑和方式的前提下,通過評價引領素質教育,用發展素質教育之路落實“五育並舉”,從源頭和根本上回應“人”的全面培養。

近年來,巴蜀小學從學科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啟,打通了“五育並舉”的常態優質之路;明確小學課程無副科,逐步實現“五育並舉”全面育人價值和使命;並通過小中大課堂的平臺設計,讓“五育並舉”育人效果自己展現。時至今日,已形成師生共創推進,“五育並舉”也早已深入師生骨髓。

一年來,盛大的“我們的時光”國慶主題課程,有溫度、有信仰的“法治教育”趣味課堂,聚焦生命教育的“聆聽‘生命的律動’”主題項目學習……依託小中大課堂一體化實施,巴蜀小學師生在課程中彼此滋養,在共創中成就精彩!用行動為愛發聲的小姑娘金籽貝主演公益紀錄片榮獲國際電影節大獎,10歲萌娃陶飛宇一個月創作3.2米長的《山海經》。2020年12月,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少工委聯合發文中,巴蜀小學微笑中隊喜獲2020年度“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稱號。

回歸兒童真實完整的生活,開放的巴蜀小學還通過文化館、科技館、博物館或邀請“非遺”傳承人,將課堂延伸到校外,並編制《“健康生活我做主”學生活動課程成長手冊》《教師活動課程指導手冊》等,建立跨學科育人共同體,共創跨學科“活動課程群”,引導有序開展溫潤童年生活的活動,共創課程育人新形態。


image.png


“巴蜀公開課”:站在兒童立場喚醒成長力量

時間撥回到2020年2月10日。

家住重慶市巫山縣騾坪鎮鴛鴦村的三年級學生劉明奇,正在通過網際網路收看“巴蜀公開課”推出的《開學第一課》。

“這個課程是免費的。因為疫情,娃娃的學校停課了,我就在網上查看適合娃娃的教學資源,剛好被我找到了!”談及巴蜀小學分享給孩子們的“大禮包”,劉明奇的媽媽格外高興。

巫山是重慶較偏遠的區縣。疫情期間,孩子不僅可以做到“停課不停學”,還能居家享受全市優質的、免費的教育資源。對此,劉媽媽樂得合不攏嘴。

“酷詩木莎,子麼葛列!(音)哦,就是新年好!吉祥如意!哈哈哈……”雲課堂裏一片歡聲笑語。

四川涼山西昌二小16個班的班級結對“隨班同行”,近1000名學生、40多名教師通過“雲巴蜀”,與巴蜀小學師生進行聯合教研、聯合教學。遠隔千里的兩地學生通過雲端攜手共成長。

巴蜀小學構建的新學習共同體,在社會上引發強烈反響。其生長未來教育形態的“教育實驗”,反映出學校再次站在兒童立場,回歸了學生完整生活。

變“教”為“導”,喚醒學生成長力量,“與學生脈搏一起律動”,關照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學習需要,搭建數字化課程平臺,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基。

“我們的課,是成長課;我們的學,是學生活;我們的教,是陪伴指導:和家長一起,不斷發現並激發學生的正向情緒、積極狀態、探究精神,鼓勵孩子在‘健康生活我做主’中創新自信。”巴蜀小學公開課的內涵,呈現出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對自己的未來進行個性化設計的生動圖景,真正實現了“一班、一生、一科一節奏”,“人人都有一張課表”。

尊重每一位學生和家庭的“學情”,不用“齊步走”。這樣的舉措,收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點讚。目前,“巴蜀公開課”已入選教育部遴選的第一批線上優秀教學案例。

巴蜀小學以實踐回應國家要求,始終堅持“守正創新”之路,在讀懂時代,明確國家意志之外,更要求自己讀懂兒童,有教無類,順興揚才;讀懂學校,延續文化傳承;不斷激活師生內生動力,激發辦學活力。

據統計,“巴蜀公開課”免費上線以來,全國31個省市及7個海外國家和地區的華人學生、家庭廣泛參與,在疫情近三個月時間內,課程資源訪問量高達350萬人次。

一串串數據,記錄了一場場生動鮮活的“網際網路+教學”活動,書寫了一個個溫暖有愛的“網際網路+公益”活動。

在未來,巴蜀小學還將繼續深化推廣“學科+”成果,以資訊技術為引擎,不斷探索線上線下的融合教育,促進學生進一步自主、個性化學習。

image.png

“集團化辦學”:讓鮮活生命回歸完整生活

面對人們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給,特別是優質教育供給不足的矛盾,巴蜀小學堅持以集團化辦學之路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學校嚴格按照渝中區委、區政府要求,以促進優質均衡為出發點,以追求融合共生為落腳點,穩抓加強隊伍建設關鍵點和強化評估督導助力點,將“集團校攜手共進”提升為學校重要戰略,通過政府主導、龍頭帶動、成員聯動的運作方式,攜手區內外聯盟校,一起探索集團化辦學之路,讓“美美與共”的價值追求和文化基因得以在新時代持續煥發光彩。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對巴蜀小學來説,這是自身作為“龍頭校”的責任與擔當,更是在深刻踐行教育是“做的哲學”。巴蜀小學的足跡,步履不停——

以推廣應用“學科+”教學成果為核心,採用選點突破的工作策略,對不同學校、不同應用場景精心打磨“個性定制”,選點突破,以“課程”為突破、以“提質”為目標全方位賦能成員校。集團臨江路小學申報“臨江禮好”市級德育品牌、東水門小學建設“班主任工作室”、中山小學打造心理課程、大同小學打造“同聲課程”。各成員校課程建設走向深入,在去年渝中區中小學集團化辦學考核評價工作中取得優秀成績。同時,區外集團校植根于教學和課程研發,也斬獲市、區級學科賽事十余項一等獎等好成績。成員校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做好自己,服務他人。在巴蜀小學看來,集團化辦學,不僅要將若干所學校集合起來,更要組成一個具有相同價值追求、融合不同學校特色和優質課程的發展共同體,用文化涵養隊伍,用學術促進隊伍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成長,聚焦現場,聚焦課堂,聚焦學生學習,努力推動渝中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過去一年,為積極響應黨中央對中西部地區基礎教育整體發展的關切,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深入,巴蜀小學抓住新機遇,努力作為,實現新發展,把戰略優勢、理念價值轉化為真實行動。

在馬不停蹄“解題”中 ,市政協委員、巴蜀小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校長馬宏多次作為受邀專家在成渝地區小學教育聯盟成立大會、成渝核心商圈黨建聯盟渝中峰會等會議中發言分享,學校簽訂了渝中區、錦江區“共同打造基礎教育高地”戰略合作協議,與成都師範附屬小學牽手合作,並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發展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歷史上下求索的腳步,從未停歇。事實上,從“雲巴蜀”,到集團校辦學,再到積極投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都與巴蜀小學近20年來堅持在做的一件事情是分不開的——

巴蜀小學一直在踐行“1+1+N”文化互助項目,在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上,牽手“學習共同體成員”學校,以及四川西昌、貴州赫章等地,共同開展“中國好老師·巴蜀公益行”等活動。2020年9月,“中國好老師 巴蜀公益行”——重慶市巴蜀小學教育互助志願者行動,通過送課下鄉、互動論壇、影子培訓、主題訪學等各項公益行動,已向逾15萬人次分享了優質教育資源。

“學科+”成果獲獎之後,在每個學校與學校之間、團隊與團隊之間,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相互激發的一件件故事,就是巴蜀小學在集團化辦學進程中用文化促認同、用行動促發展的最真實表達。

站在歲末年初的當口,2020年的捷報已來!

德育案例連續第四次入選教育部優秀案例,“泛在課堂實踐研究共同體”項目作為重慶市唯一入選項目在教育部指定的媒體平臺宣傳……學校榮獲各類榮譽獎項近百次。校長馬宏作為基礎教育屆代表榮獲“重慶市首屆傑出英才獎”,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丁小彥老師入選全國中小學幼兒園師德師風建設委員會……師生榮獲各級各類榮譽逾兩千人次。

榮譽是激發前進的動力。

“共同經歷,彼此滋養,最好的小學教育就是愛的陪伴。巴蜀小學就是這樣,用‘兒童立場’和‘做的哲學’,生長起一所學校文化的力量。”馬宏説。

所有的探索,都從追問開始;

所有的追問,都以實踐回應。

真心做,做至真。

image.png

征途漫漫,惟有奮鬥。聚焦“人”的全面培養,巴蜀人一直沉心靜氣,砥礪前行。( 重慶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