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新區溫暖2021服務旅客專項行動啟動
中國網1月22日訊 1月21日,筆者從兩江新區了解到,重慶火車北站地區綜合管理局(簡稱“北站綜管局”)啟動“兩江新區溫暖2021服務旅客專項行動”,在做好站區日常旅客服務和常態化防疫的基礎上,進一步提檔升級,優化旅客出行體驗。
兩江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火車北站是重慶的重要交通樞紐,南廣場改造是市級重點應急民生工程,兩江新區高度重視,高標準高品質規劃建設,改造工程竣工投用後將更好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站區服務更優質
據悉,2021年春運將於1月28日持續至3月8日。北站日均到發旅客預計將達到20萬。
“春運是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北站綜管局高度重視、多次研究,制定專項行動,將在社會治安、交通秩序、站區服務等方面進行提升和優化,做好春運期間各項保障措施,讓市民‘回家路’更通暢。”據北站綜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峻介紹。
由北站綜管局牽頭,站區將針對社會治安、交通秩序隱患展開專項整治行動,以進一步改善站區秩序,提升旅客出行安全感。
“我們還將在火車站、軌道交通站出站口等重點區域加派人員值守,嚴禁喊客、拉客的擾序行為。”楊峻説。
據悉,今年北站地區將有近1400名工作人員參與春運服務,在常態化便民服務站、“兩江·站小青”志願服務隊伍等基礎上,將增加60位“兩江·站小青”志願者,及時向旅客提供指路問詢、重點幫扶、應急救援等服務。
(“兩江·站小青”志願者 冉雨琳 攝)
為進一步提升站區環境,營造節日氣氛,站區已全面展開道路沖洗、綠化提升等工作,鮮花景觀、迎春燈飾的佈置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進出站區更快速
為解決南北廣場間交通不便、耽誤出行的問題,日前投用的北站南站房升級改造項目打通南北廣場,旅客從兩個廣場均可由地面進入北站候車廳,可避免因走錯廣場而耽誤乘車的現象。
“兩個廣場間的地下通道根據防疫要求,目前僅作為持票旅客出站通道。通道將在防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一步向市民開放,方便周邊居民出行。”楊峻介紹。
據悉,南廣場預估將承擔北站70%客流量。為提升進出站效率,兩江新區投資2.4億元,實施南廣場配套改造升級項目,全面梳理片區交通組織,並升級相關硬體設施。
(重慶北站南廣場 鄒樂 攝)
項目建設管理單位兩江新區渝高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計程車,私家車、網約車等社會車輛,公交、長途車等公共交通均有專門的上下客區域。
“目前,南廣場地下停車場提供超過400個停車位,較原有車位增加一倍。同時新增一對出入口,提升通行效率。”該負責人説,“我們還在南廣場增設地下換乘廳,與3號線、10號線、環線出口無縫銜接,方便旅客換乘軌道交通。”
目前,北站全面實施鐵路至軌道安檢單信,鐵路旅客換乘軌道交通可免安檢,有效提升通行速度。
為加快疏散旅客,北站正開展旅客流量、流向的跟蹤和預測工作,同時協調各方,及時調整軌道、長途汽車、公交的車次和發收班時間。
“我們還將通過站內廣播、工作人員現場指引等方式,幫助旅客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避免長時間等待和運力資源浪費。”楊峻説。
疫情防控更精細
“在常態化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站區將嚴格落實春運期間各項防疫要求,進一步做好來渝返渝人員的健康管理工作,嚴防死守,守好重慶北大門。”楊峻説。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站區所有進出站口均設置紅外線體溫檢測儀,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一旦出現體溫異常的情況,立刻將相關人員送至隔離區,並通知指定醫院接收。
站區設置中、高風險地區抵渝旅客專用通道、資訊登記區和臨時隔離區。
(中、高風險抵渝人員專用登記區 郭姝彧 攝)
筆者在現場看到,中、高風險地區抵渝車輛到站後,電動伸縮門將專用通道與普通通道隔離開來,到站乘客通過專用通道的紅外線測溫儀,進入資訊登記區登記,旅客也可通過火車北站旅客管理系統小程式提前完成登記。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完成測溫和登記的旅客持健康碼、身份證、車票,中、高風險區域還需出示核酸檢測報告,在確認無異常情況後即可順利出站。
近28天內有境外旅居史的需持有14天隔離證明,符合“14+7”居家隔離的由疫情防控相關部門專人專車接送至目的地,符合“14+7+7”自我管理的書面承諾後可放行。
體溫異常的旅客送至專用隔離觀察點,由專業醫護人員接診,疑似病例從專用通道送至指定醫院。
出行體驗更智慧
目前,北站綜管局正持續優化站區服務。楊峻透露,站區正籌備打造一體化出行方式,開發鐵路、公路、航空聯程聯運産品,推出一票到底、多票價機制等靈活措施,提供多元化出行服務,滿足旅客多種出行需求。
此外,正在推進的大數據中心智慧平臺項目通過視頻、圖像採集等方式,對站區各類場景進行分析和治理,同時提升管理部門數字化程度,使管理更及時精細、服務更優質高效。
楊峻介紹,該項目預計將於2022年上半年上線,投用後將極大地提升站區服務民生能力。“借助該項目,我們將打通數據壁壘,實現更大範圍的數據共用,服務於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等多個領域,助力兩江新區建設重慶智慧之城。”楊峻説。(郭姝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