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家政服務到家豈能變麻煩到家?

發佈時間:2021-01-22 07:32:29  |  來源:工人日報  |  作者:郜亞章  |  責任編輯:吳一凡
分享到:
20K

不兌現承諾,解約後收取高額仲介費,服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家政服務,服務到家豈能變成“麻煩到家”?

近年來,家政服務市場發展迅速,家政相關企業年註冊增速保持在20%以上。但與此同時,家政服務行業也存在一些不規範的地方,引發消費者投訴。比如,不兌現承諾,解約後收取高額仲介費、服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律師建議,在選擇家政服務時,儘量選擇一些大型的、正規的家政公司,並對履行期限、服務內容、服務費用等事項進行書面約定。

“去年買的時候説是600元提供4次保潔服務,之前已經用了3次了,但是最後一次預約的時候,客服人員竟然跟我説只剩150元,餘額不足,不能生成訂單。”1月18日,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曾女士對記者説。

曾女士告訴記者,她去年在某電商平臺購買了一家保潔公司的保潔服務卡,沒想到遭遇商家不兌現承諾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家政服務市場發展迅速。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家政相關企業數量穩定增長,年註冊增速始終保持在20%以上。目前,名稱或經營範圍含“家政”的企業共有166萬家。家政服務公司不斷增多的同時,家政服務人員的“頭銜”越來越多,服務範圍越來越廣泛,有保姆、育兒嫂、月嫂、日常保潔、清洗服務、家居養護等。

不過,《工人日報》記者採訪發現,某些家政公司的服務與宣傳內容大相徑庭,且解約後收取用戶高額仲介費用。此外,一些家政公司的服務人員也並不像其所説的那麼專業。

解約後竟收取兩個月仲介費

去年7月,浙江杭州的王女士因為懷孕需要雇一名保姆協助處理家務。“當時找了一家在家附近的家政公司,想著應該有保障。”王女士告訴記者,家政公司顧問得知她的需求後,便熱情地介紹公司的服務內容,並向王女士推薦了兩名阿姨面試。

“顧問給我看了阿姨的簡歷,上面寫得很全面,包括阿姨從事家政的工作時間、服務過多少個家庭、取得什麼技能證書、擅長什麼領域。面試後,感覺阿姨符合我的要求,並且顧問介紹得也很全面。我以為不會有後顧之憂,於是就在去年7月份與家政公司簽訂了一年的服務合同。”王女士説。

簽訂服務協議之前,王女士與家政顧問溝通得知,每個月的仲介服務費按照家政服務人員月工資的百分之十收取。雖然事先需要繳納一年的仲介服務費,但是中途解約則按照家政服務人員實際工作時長按天數收取費用,剩餘仲介服務費用如數退還。

2020年8月1日至8月31日,家政服務人員在王女士家工作1個月,王女士因要為即將出生的孩子請月嫂,隨即向家政公司提出解約。“誰知家政公司説要扣除兩個月的仲介服務費,原因是我9月份才告知家政顧問。但是阿姨下戶當天我已經通知了家政公司,他們應該知曉此事。”王女士説,“期間與家政公司客服多次溝通均未得到滿意答覆,客服只説在審核、在走流程。”

阿姨“説走就走”,沒有合同約束

在杭州工作的馮女士在享受家政服務的過程中同樣遇到煩心事。由於工作繁忙,馮女士雇傭家政服務人員成為常態,前前後後換了很多個家政公司,遇到很多問題。

“去年6月,我們家請的一位阿姨工資6500元,她從老鄉那裏聽説有一位僱主願意出8000元請她,第二天竟然就走了,在我們家只做了一個星期。”馮女士説,“我把簽訂的合同拿出來,想通過正當渠道彌補自己的損失,但是發現合同中只約定了消費者什麼時候給阿姨發工資,不按時發會怎樣等內容,而針對和約束家政服務人員的條款寥寥無幾,雙方權利義務不對等,這讓我很不理解。”

對此,北京雲嘉律師所律師趙佔領認為,如果合同的制定方所制定的某些條款單方排除對方權利,加重對方責任而免除自己責任,那麼這種條款應屬於無效條款。消費者在選擇家政服務時,要儘量選擇一些大型的、正規的家政公司,並對履行期限、服務內容、服務費用等事項進行書面約定。

培訓蜻蜓點水,專業服務只是口號?

“後來,我們家又請了一名阿姨。阿姨簡歷上寫著通過了家政行業培訓,掌握‘S’形拖地技能,並且號稱收納達人。但是來我家工作後發現拖地並不乾淨,收納達人也是徒有虛名,甚至還得我親自示範。”馮女士告訴記者。

在馮女士的追問下,該家政人員表示公司安排的崗前培訓只是觀看相關的視頻,沒有實際操作課程,也沒有實操考核。

記者在某家政服務培訓公司網站看到,培訓範圍涵蓋月嫂、催乳師、小兒推拿師等工種,並且在全國130多個城市設有遠端培訓教學點,有“高級母嬰護理師班”“高級營養師班”“高級産後修復師班”等,培訓週期大多為1~2周。

該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交400元在兩周內就能拿到“高級營養師培訓證書”“育嬰師培訓證書”,並且沒有學歷和從業時間的要求。

業內人士表示,與家政行業相關的“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和“育嬰員”需持職業資格證書就業的要求已經在2015年被取消,家政服務公司發給家政人員的所謂“資格證書”類似于一種培訓結業證書,是企業自主認定的,證書是否有用主要看消費者是否看重。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