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高竹新區:産城景融合發展,打造雙城經濟圈合作樣板
川渝高竹新區一角 (資料圖片)
一個多月前,川渝兩省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川渝高竹新區總體方案》,完成了新區規劃建設的頂層設計;十三天前,兩省市政府共同批復同意設立川渝高竹新區。
中國人習慣用“新生”來定義成長的開始。這個剛剛由川渝兩省市共同孕育並批復設立的首個共建新區,甫一設立,便被賦予“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産城景融合發展等新路徑”的重任。如今,這方熱土涌動著澎湃生機:
不到兩周,重慶工商大學工作專班已2次到新區對接洽談合作辦學事宜;
近一個月來,中國中鐵、中國交建、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等30余家企業頻頻對接,達成投資意向20余個……
落實大戰略
站在川渝高竹新區胡家梁子觀景平臺上舉目眺望,一片整齊的標準化廠房已經拔地而起。
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川渝交界地,新圖景讓重回故鄉投資考察的迪信通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東海忍不住感慨:機會來了,這次,一定要抓住!
1月4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對外發佈《關於同意設立川渝高竹新區的批復》。當天,迪信通科技集團與廣安金財集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川渝高竹新區內新設數字經濟産業園。
看清大棋局,才能明白落子的深意。2020年初,黨中央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
晚幹不如早幹,要幹就幹好。廣安搶抓機遇,積極與重慶市級部門和渝北區等毗鄰地區對接,加速“進城入圈”。
6個月後,四川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確提出,支援廣安與渝北共建高灘—茨竹産城融合新區,探索跨省域一體化發展、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
落實大戰略,一石激起千層浪。
廣安市委五屆十次全會後把川渝高竹新區作為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範市的“橋頭堡”全力打造,並於10月中旬與重慶市渝北區共同召開川渝高竹新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11月下旬,雙方抽調工作人員到位開展工作……
單幹,變為共同幹;市區層面,上升為省市層級。川渝兩省市、廣安渝北雙方一盤棋謀劃、一體化發展,高位推動下,川渝高竹新區開發建設工作提質增速。
“川渝高竹新區,是川渝兩省市深化合作的歷史性選擇,是落實黨中央部署的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新區。”廣安市委常委、川渝高竹新區籌委會黨委書記陳捷介紹,從孕育到誕生,川渝高竹新區跑出了當年啟動、當年規劃、當年批復、當年建設的“雙城速度”。2020年,預計實現工業産值57.62億元、同比增長48.66%,年底入駐企業增加至129家。
既幹得快,更幹得好。然而,事非經過不知難。
2013年6月,在與重慶市渝北區只有一橋之隔的高灘鎮,高灘園區啟動建設。但由於川渝兩地很多政策存在差異化,園區除了靠近重慶、企業擴能所需的土地充裕外,再無優勢可言,不少客商考察過後就沒了下文。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調研時就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建設內陸開放高地作出重要指示。彼時,像逸致檢具夾具項目一樣,不少重慶企業敏銳嗅到新發展理念即將帶來的突破性變革。
工廠搬不搬?生産線怎麼擴?向哪擴?這些問題不只企業很關心,重慶有關方面也很關心。
“留不住企業就留不住稅收!重慶有需求,廣安有基礎,開放、共用,高灘園區正是好平臺!”時任鄰水縣委書記趙璞回憶,搶抓機遇,鄰水出臺系列優惠政策,打出招商引資組合拳,陸陸續續有企業把高灘園區作為産業轉移目的地。當年前8個月,鄰水就引進重慶項目38個。截至2017年,高灘園區90%的企業來自重慶,實現工業産值20.76億元。
不到5年時間,一個鄉鎮上的工業園區就能夠吸金納銀、身位領先,是不是可以歇歇腳、喘口氣了? 8個月後的一場調研,給出了答案。
2018年8月,履新廣安市委書記的李建勤首次赴鄰水縣調研,他明確要求,鄰水縣要學習昆山依託上海、融入上海的發展經驗,積極承接重慶産業轉移。
坐標從未如此清晰,路徑從未如此明確。廣安,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家鄉,如何“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做好融入重慶這篇“大文章”?廣安市委給出答案:把鄰水高灘園區升級為高灘新區,並將其作為開展“三大合作”、建設“三大園區”的重點平臺進行打造。
思路決定出路,思想上“融冰”,行動上才能“破冰”。趙璞清楚記得,從江蘇昆山考察歸來,不少黨政代表團成員心裏都有點“酸”:不只緊鄰上海的昆山,就連位於蘇北的鹽城也在全方位接軌上海。
拿起“放大鏡”探尋癥結所在,鄰水篤定:不能自我陶醉,必須主動加壓。
隨後,一個全面對接融入重慶建設川渝合作先行示範區的5年行動方案細化出臺。32條幹貨,明確了規劃、交通、産業、環境、民生等方面具體舉措。
“高灘新區在川渝産業合作中脫穎而出,呈現蓬勃發展景象。”2019年10月,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赴高灘新區調研,點讚其建設發展成效,併為新區發展定向明路——要緊緊把握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機遇,積極主動融入重慶發展,進一步探索創新地方間合作機制。
幾個月後,全省唯一以川渝合作為主要內容的省級園區——四川廣安川渝合作高灘園區誕生。
從鄉鎮工業園區到縣級園區,再到市級新區、省級園區,高灘園區建設明顯提速,簽約、建設、投産企業數均創歷年新高。
萬事看開頭,起步定後程。
從最初“做配套”到“促融合”再到現在“興共建”,由“縣域經濟發展的支點”變為“毗鄰地區合作的載體”再升級為“跨省域一體化發展的平臺”。善於搶抓機遇的廣安,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省委“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佈局,開展“三大合作”、建設“三大園區”,勃勃生機在這片土地上涌動。
這些天,有關川渝高竹新區的新聞報道趙璞幾乎是一則不落。已任資陽市副市長的他將目光鎖定在批復中“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産城景融合發展等新路徑”的表述上。
“川渝高竹新區獲得川渝兩省市政府批復設立,為廣安和鄰水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是戰略位次和發展能級的雙重躍升。”趙璞認為,以視野格局引領發展、以創新創造推動發展、以務實苦幹成就事業,不論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戰略來看,還是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大佈局來看,川渝高竹 新區的設立,既立足解決當前問題,又著眼長遠發展大計,新意之中飽含深意。
融入新格局
超過200家!這是近段時間前來川渝高竹新區對接“搶灘”的企業數。
有數量,更有品質。
中信、中交、中電……新區猶如一塊“磁石”,吸引著一家家名頭響噹噹的“國字號”企業前來考察洽談合作事宜。
一個才設立不久的新區,魅力為何如此之大?
2020年,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人類航船遭遇激流險灘。巨大挑戰,考驗人類破浪前行的意志和能力。基於國內發展形勢、把握國際發展大勢,中央作出“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科學判斷和重要戰略選擇。
風高浪急之時,更要把準方向。小平幹部學院教研部部長胡利群認為,推動形成雙迴圈的新發展格局,需要高水準的開放,需要探索以制度型開放為引領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高品質建設雙迴圈平臺載體。而川渝高竹新區的設立,正是川渝兩省市積極融入大格局的具體實踐。
發展有所需。四川迅華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張小玲從客商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位於川渝毗鄰地區的川渝高竹新區橫空出世,不僅得天時地利,更有重慶、四川兩省市政策“加持”。突破一隅謀發展,巨大的前景讓川渝高竹新區成為投資寶地!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
川渝高竹新區一齣,立馬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兩省市政府聯合印發《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區域發展功能平臺推進方案》,明確支援廣安、渝北共建川渝高竹新區;
兩省市共同完成川渝高竹新區頂層設計;
川渝高竹新區獲批設立……
一直尋覓返鄉創業契機的廣安鄉友楊君,儘管身在廣東,但凡有關川渝高竹新區的最新消息,他都會第一時間關注。從川渝兩省市的頻繁動作中,他捕捉到了強烈信號——在川渝毗領地區這塊土地上,一座新區即將崛起。
從新聞中提取關鍵詞——“川渝兩省市共建” “一體化推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産城景融合”“兩省市有關部門(單位)給予政策支援”……讓包括楊君在內的企業家們振奮不已:“政策、資源、要素將加速向川渝高竹新區集聚,這裡將迎來發展的春天。投資新區,正當其時!”
以“新”破局,以“新”開路,以“新”立標。
1月8日,重慶市經信委和四川省經信廳公佈了首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産業合作示範園區名單。毫無懸念,川渝高竹新區名列其中!
一個才設立不久的新區,地位為何如此之重?
大格局謀劃新藍圖,頂層設計裏見端倪——《川渝高竹新區總體方案》明確,新區要努力建成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試驗區、産城景融合發展示範區、重慶主城都市區新型衛星城。
“這意味著,川渝高竹新區,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工業園區或産業園區,而是一座跨省市未來新城。”重慶市渝北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川渝高竹新區籌委會主任劉章權坦言,這座新城瞄準的是“國字號”。
“在先行先試方面,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毗鄰地區合作共建的‘九大功能平臺’之一,川渝高竹新區肩負著為川渝毗鄰地區跨省域合作提供‘樣板’的重要歷史使命。”劉章權認為,在經濟融合方發展方面,依託重慶核心城市,帶動周邊,這將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再者,推動川渝高竹新區建設發展加快成勢,對渝北、廣安而言,本就是互利雙贏之舉。
事實上,川渝高竹新區的地位之重,從兩省市政府聯合印發的《關於同意設立川渝高竹新區的批復》中亦了然可見——
“總面積262平方公里,其中,涉及渝北區124平方公里、鄰水縣138平方公里”;
“堅持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打造區域協作樣板”;
“創新管理體制,賦予與新區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管理許可權,一體化推進新區高水準建設和高品質發展”……
大視野、大目標、大格局、大手筆!川渝高竹新區這步“大棋”,是先行先試的探路之舉,更是事關長遠的發展大計!
歷史選擇了高竹,高竹也必將創造歷史。
推動大發展
前有天府新區、兩江新區,今天的川渝高竹新區潛力有多大?有人這樣探討川渝高竹新區的發展前景。
看優勢,川渝高竹新區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有基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
察定位,打造區域協作樣板,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試驗區、産城景融合發展示範區、重慶主城都市區新型衛星城,責任重大、使命清晰。
如何率先突破、打造樣板?怎樣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在川渝高竹新區“12345”工作思路指引下,實幹是最好的回答。
這些天,鄰水縣副縣長、川渝高竹新區綜合事務中心(籌)主任趙冬總是一腳黃泥。開好局、起好步,儘管2021年才剛過一旬,他辦公桌的一本新臺曆,已標注得密密麻麻。“去年7月以來和新區簽約的數十家企業,即將陸續落地。要忙的事情特別多!”
在談項目促簽約,簽約項目促落地,落地項目強推進。
在川渝高竹新區核心區域,西部模具城項目自去年底交付兩棟廠房後,目前7棟廠房正抓緊建設。項目負責人汪俊宏打算再增加些人手和設備,儘快將一期30棟廠房全部修建完畢,交付使用。
重慶渝北區連接川渝高竹新區的快速通道——重慶南北大道正緊張施工。目前,項目二期工程興隆至茨竹段路基主體已經完工。整個項目建成後,從川渝高竹新區30分鐘就能到達重慶主城區。
破解交通“近而不快”,快,再快點!
去年11月以來,川渝高竹新區籌委會積極謀劃川渝大道、合廣長高速、軌道交通等重大交通項目,強力推進南北大道北延段、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項目建設,加快構建外聯內暢、安全快捷的新區進出大通道。
今年,川渝高竹新區又謀劃推動多條快速通道、高速公路以及軌道交通建設。
站高謀遠編制規劃,快,再快點!
按照“國家級新區”標準,高起點、高標準做好新區規劃編制工作;組建專班調查、調研、論證、分析,確保新區規劃不留遺憾、不留隱患、不搞重復建設。
今年,將完成新區概念性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交通、水利等專項規劃。
聚焦項目出擊,快,再快點!
按照“三個一線”工作法,採取“清單制+責任制”,成功破解一批長期制約重點項目建設的問題。
擬定招商引資普惠政策和産業準入負面清單,突出招大引強,招新引高;市委書記李建勤挂帥,積極對接重慶大學、重慶工商大學等院校機構,力促引進一批優質醫療和教育資源入駐新區。
夯實基礎保障,快,再快點!
一個多月,廣安和渝北兩地抽調到新區辦公人員全部到崗,領導班子搭建完畢,新區實現機構組建快速到位、人員快速進入角色、工作快速全面啟動。
組建土地、財稅、機制體制3個政策研究專班,加大研究力度和對接力度,全力促發展。
抓好政策研究,快,再快點!
去年底,依託“鄧小平研究中心”,廣安在小平幹部學院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中心”,借助北京大學等名校專家研究力量打造高端智庫平臺,服務國家戰略落地、助推跨省域一體化發展、深挖川渝高竹新區潛力。
今年,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川渝高竹新區總體方案》和中省(市)配套文件,爭取兩省市黨委政府共同出臺《關於支援川渝高竹新區創新發展的意見》,打好政策研究“提前量”、下好政策爭取“先手棋”。
搶機遇謀發展,快,再快點!
“想要更大的發展,就必須要有更大的空間。原有場地不夠用,就積極申請擴面。”四川迅華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搶抓機遇,進一步擴大産能、擴展業務。
四川瑞創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加緊制定人才招引計劃,公司行政人員王渝坦言,兩地政策“加持”,企業對周邊年輕人的吸引力將越來越強。
潮來勢轉雄,獵獵駕長風。
從園區到新區,一字之差,蘊含著理念之變、思路之變;體現的是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大視野。
把藍圖細化實化具體化,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打基礎、五年大發展”的“三步走”路徑,不久的將來,川渝毗鄰地區將崛起一座産城景融合新城。
以大作為迅速打開發展大局面。誠如廣安市委書記李建勤所言,川渝高竹新區建設,國家有期許、省市有政策、渝廣有需求,佔天時、得地利、享人和,其勢已成、前景可期、大有可為。
站在胡家梁子鳥瞰,青翠的華鎣山脈在遠方勾勒出一抹綠色的天際線。放眼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大好河山,宏圖正起! (張天文、唐力、蔣師帥、劉定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