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聚焦重慶

重慶彭水:用心澆灌精彩蝶變

發佈時間: 2021-01-06 14:02:55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image.png


石柳鄉石柳村土地整治項目。(資料圖片)

image.png


萬足鎮廖家村丹陽寨巴渝民宿。(資料圖片)


2020年2月22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公佈,彭水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序列,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緊跟縣委、縣政府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主動作為,敢於擔當,書寫了無愧於時代的奮鬥篇章。

用活土地政策

保障項目落地

潤溪鄉白果坪村,在彭石公路旁,整齊的居民房矗立在一片平壩之上。64戶村民,平均每戶約300平米,靚麗的環境,齊全的設施,不僅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更是村民的宜居之所。

這是一個幾年前才落成的農民新居。白果坪村支部書記秦禮明説,打造農民新居,是通過整合宅基地復墾和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村民告別了原有的破舊房屋,住進了新房。現在,很多村民不但有了自己的小樓,還能夠提供鄉村旅遊民宿,讓村民增加了收入渠道。

“全力以赴爭取土地指標、主動作為創造土地指標、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指標、科學合理調配土地指標。”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負責人表示,該局認真開展推動按需調規工作,成為扶貧用地保障的“定盤心”。

五年來,通過用差別化的土地管理政策優化用地佈局,爭取國家和市級扶貧專項用地指標3100畝,足額保障了教育醫療、易地扶貧搬遷、民生發展等用地項目;均衡佈局採石場13個,支援重大扶貧項目設置自採自用取料點29個,有效緩解建設項目石料供應難問題;備案設施農業用地72宗409畝,助力扶貧産業實現現代化、規模化穩步發展;深化落實東西部扶貧協作,積極組織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由國家統籌向山東省調劑2375畝節余指標用於保障新型城鎮化、工業化發展的用地需求;山東省通過財政部劃轉專項補助資金3.9億元,為彭水縣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精心整治土地

夯實發展之基

千溝萬壑的地理環境,讓彭水人民生活不易、生産更難。

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面對交通運輸、村容村貌環境、灌溉與防洪等諸多問題,堅持抓好農村土地整治,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率和産出率,改善生産、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

“十三五”期間,彭水土地整治實現了從零星開展到全縣範圍內廣泛展開的轉變,從對田、水、路、林、村的綜合整治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綜合治理的轉變,土地整治已成為現代農業産業發展的“加油站”。

近年來,全縣整合投入市縣級國土整治專項資金5.9億元,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項目61個,新增優質耕地1.65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15.8萬畝,覆蓋全縣90個村,糧食和經濟作物産量成倍增加。特別是在大埡、三義兩個深度貧困鄉分別實施投資達2000萬元的土地整治項目,貧困地區耕地品質和産出效益大大提升。大力實施農村建設用地復墾,積極盤活農村閒置廢棄的宅基地資源。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實施農房整宗地收益權收儲1010戶。復墾、收儲政策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戶的住房安全和居住條件問題,農村閒置資産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健全完善“公司+集體+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整合縣級資金8000余萬元,爭取重慶市巴渝民宿集團投資4000萬元建成黃帝峽、丹陽寨、花丘堡3個扶貧類巴渝民宿項目,讓39戶123人貧困群眾住上“漂亮房”、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

秉承資源稟賦

實現綠色發展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緊密結合全縣脫貧攻堅總體部署和産業項目佈局安排,下好規劃佈局先手棋。

諸佛鄉廟池村的廟池農莊,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村,田園裏的鋼架葡萄大棚、山上的經果林、修葺一新苗家小樓,在煙雨朦朧之中,好似一幅壯美的鄉村山水畫。

在這裡,衛生院、文化站、垃圾站、公交站一應俱全。這一切離不開縣級各部門的資金和人力的投入,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國土空間規劃和土地整治項目也是功不可沒。

據了解,在優化完善鄉村國土空間規劃佈局方面,像廟池村一樣,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全覆蓋編制237個“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高起點啟動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評估調整生態保護紅線,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合理配置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積極保障農村産業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的用地空間。

作為“巴渝民宿”的項目直接責任單位,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把責任分解壓實到每個具體工作人員,利用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讓“巴渝民宿”通過“以房聯營、以地入股”的方式,民宿公司與貧困戶共同建設、經營民宿,在扶貧實踐中探索農村“三變”,三個“巴渝民宿”項目已經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和成績,真正實現了村民富、村貌靚、環境美。

傾力定點幫扶

盡顯責任擔當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紮實開展結對幫扶,先後派出18名駐村隊員,嚴格落實“三在村”要求,傾情駐村幫扶龍射、高谷、大埡等鄉鎮,積極當好政策法規的講解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村民群眾的服務員、産業發展的領航員、組織建設的輔導員,切實幫助村民辦實事、解難題、謀發展,激發貧困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同時,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78名幹部職工認真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定期走訪幫扶對象,動態掌握基本資訊,宣傳落實扶貧政策,不斷提高貧困戶對脫貧攻堅政策的知曉度和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滿意度。

除此之外,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充分發揮行業優勢,調動各方力量,狠抓易地搬遷助力脫貧攻堅,取得了脫貧攻堅和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雙贏。“十三五”期間,3321戶14207名貧困群眾搬遷到了功能完善的城鎮和農村社區,群眾真正挪了“窮窩”,開啟了嶄新的幸福生活。同時,從節約集約用地出發,推行集中安置為主的梯度融合安置,鼓勵搬遷群眾進城入鎮住社區,集中安置267戶997人。以避災減災和耕地保護為導向,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通過實施避災搬遷,投資地災治理專項資金2億元,實施地災治理項目46個,完成金土工程搬遷703人,讓19852名群眾從根本上擺脫了災害威脅。以生態保護為目標,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累計從生態保護重點區域和生態環境脆弱區域搬遷821人,一方面,減少了人對自然環境的擾動,減輕了遷出地生態環境承載壓力;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些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張藝瀟、余顯成、杜成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