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今日重慶

智慧化推動傳統産業破舊出新——涪陵工業轉型升級的探索

發佈時間: 2021-01-04 13:49:31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image.png

2020年8月26日,磷石膏庫閉庫治理工程現場,原本磷石膏堆積的白山治理後變成了青山。

image.png

2020年12月23日,攀華板材有限公司,智慧化設備正在生産鋼卷。

長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長江經濟帶是引領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黃金經濟帶。

作為重慶市新型工業化主戰場之一,近年來,涪陵區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大力推動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加快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不斷破除舊動能、增添發展新動能,産業發展邁入“新天地”。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其四大支柱産業仍舊逆勢增長,走出了一條綠色高品質發展之路。

關鍵詞 污水處理

榨菜廢水“變廢為寶”

一年可省160萬元用鹽成本

“這是我們賣得最好的榨功能表品,一年銷售額達12億元。”近日,“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五週年”行進式採訪團來到位於涪陵區的涪陵榨菜集團白鶴梁榨菜廠,筆者看到,腌制好的青菜頭進入智慧化生産線,經過十多道工序後,就裝袋成為一包鮮脆可口的榨菜。

榨菜是涪陵區傳統支柱産業之一,涪陵榨菜鮮香爽口,遠近聞名,其市場佔有率多年來穩居國內第一。而這個産業之所以能持續發展壯大,關鍵就在於不斷地破舊出新。

“我們也曾面臨一些技術難題。”穿過智慧化生産線,涪陵榨菜集團副總經理吳曉容帶著筆者來到廠區一角的榨菜廢水收治區域。高約25米的龐大蒸發濃縮裝置正在全力運作,對榨菜廢水進行濃縮處理。

“我們智慧化生産車間可年産20萬噸榨菜、泡菜,前端榨菜腌制和生産過程中的廢水,都要通過管道進入這個裝置進行處理。”吳曉容説,榨菜廢水含鹽量高,直排會對周邊生態環境和水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廢水治理一直是榨菜行業發展的一個難題。

過去,為了治理廢水,涪陵榨菜集團按照傳統的生化處理模式,累計投入5億元,在所有生産廠建立污水處理站9座,雖然也能使廢水達標排放,卻存在運作成本高、效率低、廢水回收難等問題。

為了更好地提升榨菜廢水治理效能,2019年4月,企業投入1100萬元,在行業內率先探索引進MVR技術,並在白鶴梁工廠建起了長30米、寬14米、高25米的MVR蒸發濃縮裝置,通過將榨菜鹽水中的鹽分蒸發結晶,形成濃鹽水和清水進行迴圈利用,從源頭減少鹽廢水排放,引領行業綠色健康發展。

“這套裝置每天可以處理220噸榨菜廢水,回收食鹽16噸。”吳曉容説,與過去傳統的生化處理方式相比,MVR技術每噸可以降低處理成本25元,並具有佔地面積小,自動化程度高的優勢。目前,涪陵榨菜集團已實現榨菜鹽水回收利用率100%,榨菜廢水綜合排放達標率100%。

“春節前,我們將投用更為先進的結晶系統,將腌制廢水進一步結晶成85度固體鹽。”吳曉容説,該技術引進後每天可結晶12噸鹽,一年可為企業節省約160萬元的用鹽成本。

關鍵詞 污染治理

開創大規模磷石膏廢渣處理行業先例

工業廢渣上建生態公園

“這裡就是中化涪陵化工堆砌工業廢渣的地方。”近日,在中化涪陵化工公司南岸浦廠區的後山,一個距離長江直線距離不到1公里的小山坡前,被翠綠的植被覆蓋。很難想像,這裡原本是一片塵煙漫天的磷石膏工業廢渣堆積庫。而更鮮為人知的是,這個廢渣場的處理,開創了國內大規模磷石膏工業廢渣處理的行業先例。

中化涪陵化工始建於1966年,由一個地方小化肥廠發展成為化肥年生産能力150萬噸的國有企業,然而,隨著對生態環境要求的不斷提升,該廠工藝、設備等已逐漸不能滿足新發展理念的要求,煙粉塵收集設施不到位、污水收集不全等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同時該廠緊鄰長江,環境風險點位多,磷石膏堆積量大,已成為長江邊上的環境安全隱患。

2016年底,涪陵開始啟動中化涪陵化工的環保搬遷,南岸浦廠區也于2019年全面停産,開啟了新的發展歷程。

“企業的生産設備拆卸處理相對簡單,但這個堆砌磷石膏的工業廢渣堆積庫卻不好處置。”中化重慶涪陵化工總經理葉少華介紹,在行業內,大規模磷石膏庫的處理一直沒有先例。為了完成磷石膏庫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好這個體量達1800萬方、已經堆砌成一個小山頭的磷石膏庫,企業多次邀請專家“問診把脈”,最終創新性地建成了日處理3600噸磷石膏渣場滲濾液污水處理站1座,在國內首次成功實現該類廢水的穩定達標排放。同時,完成了磷石膏庫780畝的覆膜、覆土、復綠和排洪疏水系統工程,完成了磷石膏渣場及滲濾液攔水壩安全評估和攔水壩、截洪溝加高、加寬、加固等工作。

筆者沿著梯道走上這座磷石膏庫,原磷石膏庫的頂部是一片數百畝大小的平整地快,上面栽種了青草,放眼望去,就是一片大草坪。

“現在到了週末,還有市民到這裡來露營。”涪陵區一負責人表示,這一地塊距離涪陵城區不遠,目前已納入涪陵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未來,這裡將成為一個城市生態休閒公園和生態環境教育實習基地,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關鍵詞 轉型升級

智慧化改造提升傳統産業

攀華集團年産值可達200億元

近日,筆者走進位於涪陵高新區的攀華集團全智慧化熱軋一期項目生産車間,一股熱浪撲面而來,數噸重的板坯被傳輸輪送入加熱爐,經過高溫加熱後,進入軋製、卷取、打捆、編號、入庫等流程,全程幾乎見不到工人。

“這是今年投産的重慶單個産值最大的製造業項目。”涪陵攀華集團副總經理劉安劍介紹,攀華集團于2009年在涪陵高新區投資建設萬達薄板,2019年營收超140億元,是涪陵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産業的支柱企業之一。

“此次新建投産的熱軋項目,産品是熱軋鋼卷,是萬達薄板生産的主要原材料。”劉安劍説,作為一個傳統産業,很多鋼鐵企業都生産熱軋鋼卷,他們在考察過程中發現,一些鋼鐵企業生産方式十分傳統,還靠人工操作機械,不僅效率低、成本高,高溫高濕的生産環境也十分惡劣。

因此,在熱軋項目建設過程中,攀華集團把提高生産線智慧化水準放在了首位。為了創新技術,提升核心競爭力,集團與燕山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高校建立聯合技術産學研合作,與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鋼鐵研究總院等機構開展新技術示範應用,最終建成了這條具有原創性、前沿性,達到世界一流水準的全智慧化熱軋生産線。

“我們整條生産線的人員只有6個人,主要是在控制室進行設備監控,生産線旁邊是沒有人的。”劉安劍説,就拿板坯加熱環節來説,從加熱爐出來後,板坯通紅一片,最高溫度達1200℃,如果工人在一旁操作機械,那絕對是一件“苦差事”。

接下來的高壓水除鱗環節,需噴水對板坯進行降溫,會産生大量水蒸氣,濕度非常高,整個車間都是水汽蒸騰。人在這種高溫高濕環境中,異常難受,更別説長期在此操作設備了。還有後面的編號工序,別看只是噴塗一個小小的編號,但過去卻要三四個人來操作,而現在全部都交給了機械臂。

“有了這條智慧化生産線,企業生産效率和效益都大幅提高。”涪陵區經信委一負責人表示,攀華集團全智慧化熱軋一期項目達産後,年産值預計可達200億元,將成為涪陵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産業的又一支柱,助力涪陵高品質發展之路越走越寬。(文/王翔、圖/謝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