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文化藝術

深情回眸2020 珍惜美好未來

發佈時間: 2021-01-01 10:49:5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庚子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給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工作方式、生存方式、生活理念、價值取向、生命態度等,産生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經歷這場疫情的範圍之廣、規模之大、人數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人們對國家、民族、生命價值、身體免疫力、身體抵抗力、公共衛生健康、公共突發事件、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社會穩定、安全生産、復工復産等的思考與參與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切身感受到中國共産黨執政能力的強大、抵禦風險能力的強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眾志成城和萬眾一心抗擊新冠疫情的空前團結等等,讓我們感覺到身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中國是一個有使命擔當的負責任大國,中國是一個把人民利益放在高於一切位置的現代文明國家,是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日益推進的國家。

2020年,我國的扶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這一年,十三五規劃全面收官;這一年,國家十四五規劃和3035年遠景規劃藍圖繪製,給我們開啟了新的征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給我們強大動力和方向指南。

當然,2020年,作為一個凡夫俗子,讓我感悟最深的是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有什麼煩心事放不下?有什麼恩怨情仇放不下?有什麼功名利祿讓我們在乎不已?過往糾葛,只要沒有事故,都是值得回味的故事。人這一輩子,最大的財富就是活著,因為離開活著,沒有生命的本體,一切都追求與創造,都不成立。所謂金錢,在健康面前,不值一提。名利,在平安面前,什麼都不是。只要我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自由自在,我們的生活就是像花兒一樣,我們的日子就是面向大海,春暖花開;説到底,人這一生,無論帝王將相,還是黎明百姓,健康一樣重要。金錢名利換不來健康。很多時候,我們都仗著自己年輕,熬夜加班,晚睡早起!多少時候,我們都仗著自己年輕,油膩辛辣,海吃海喝!這些年,很多年紀輕輕的人,未老先衰,癌症一類的疾病問津他們,讓很多年紀輕輕的人英年早逝,令人惋惜,痛徹心扉。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告別壞習慣,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減少以車代步,減少不必要的交際應酬,多一點琴棋書畫,多一點強身健體,既陶情操,又修身養性,凈化心靈,昇華靈魂。

莎士比亞説:“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過去已經屬於歷史,歷史必將昭示未來,未來屬於珍惜當下的人們。面對美好未來,我們應該在全面總結回顧2020年的基礎上,多一些深刻反思。我們在做好慶祝建黨100週年,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等重大活動的基礎上,要堅持固本強基,固強補弱,把具體項目一件一件抓落實,抓出成效。

生命草木一秋,事業韆鞦萬代。要把韆鞦萬代的事業做好,沒有延綿不斷的生命延續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應該在珍惜生命基礎之上的前提下,倍加珍惜當下,倍加珍惜親情、友情、愛情!因為時間和精力有限,我們應當篩選該要的,放棄不需要的,那些人該交?那些書該讀?哪些網該上?哪些資訊該看?那些場所不該去?哪些飯不該去吃?説到底,要具備拒絕的藝術,能斷舍離,當棄則棄!我們應該明白,誰和你真相伴,誰把你計算?那麼真心為你付出的的,絕不辜負他;欺負欺騙你的,絕不慣著他,遠離他。人活這一輩子,只有這一輩子,不要為了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與精力!

繁華萬千,皆是浮雲,唯有家人親人才是真的最好。別説誰對你多麼好,窮一次、失敗一次、落魄一次試試看有幾個人留在你身邊?父母深愛我們,別對他們説狠話;愛人陪伴我們,別對他們發脾氣説假話。我們今生能成為家人親人,只有這一次機會,錯過便不再有,來世不可能,因為誰也沒有見過來世!親人、愛人、知己才是這個世界最在乎你的人,往後余生多包容他們,不隨便吵架生氣發脾氣!懂得珍惜,才配擁有!


人這一生,有因有果,種什麼樣的因,結什麼樣的果。懂得珍惜,才配擁有,知道感恩,才有援手。人這一生,就是一場盛大的遇見,唯有珍惜曾經的遇見,感恩遇見,才能將遺憾降低最小。此生有遺憾,努力去補全;此世有挂牽,真心去陪伴。不要總是等來日方長,等著等著,就有可能變成人走茶涼,物是人非事事休,況且,來日也未必就方長。這個世界總有一些無奈和無助,人生旅途總有一些坎坷與挫折,我們難以預料,明天和意外究竟誰先來,你我人間凡胎,豈能預料,這就是人生未來的不確定性與不對稱性,當然,也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不確定性與不對稱性,才給人們以無限的希望和美麗的憧憬,也正是人生有了美好的希望和無限的憧憬,人生的活著、追求、創造、奮鬥、拼搏、成果才有無限的意義和價值。親愛的朋友,勸君好好珍惜當下,善待身邊摯愛,余生不長,且行且珍,愛的溫暖才能形成浩瀚的海洋,愛的歌聲才能傳遍四方,愛的瓊漿才能沁人心脾,愛的詩篇才能走心入魂,愛的故事才能代代流傳! (作者:雷學剛,土家族,作家,詩人,教授,研究員,當代文化研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