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科教文衛

知名數學教育界大咖齊聚重慶八中 探討教育與數學發展的新路徑

發佈時間: 2020-12-29 15:56:44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image.png


“第十三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頒獎活動暨中學數學教育論壇”盡顯學術魅力和教育初心


中國網12月29日訊 12月26日,“第十三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頒獎活動暨中學數學教育論壇”在重慶八中渝北校區舉行,這是“蘇步青數學教育獎”設獎20多年來首次在重慶頒獎,意義重大。

在論壇會的講座環節上,知名數學教育界的同仁們共同對數學教育熱點專題展開分享、碰撞,探討教育與數學發展的新路徑。本次講座,五位數學大咖們站在數學教育的角度上,深入探索融合式數學教育教學模式,促進高品質的中學教育發展。這場幹貨滿滿的論壇,讓與會的教育界同仁産生了強烈共鳴,八中教師們也紛紛在會後總結消化,帶來了精彩的會後“感悟”。

image.png

八中教師精心排練阿卡貝拉《阿楚姑娘》(重慶八中solo人聲清唱團),向論壇活動致敬,向辛勤工作在教育一線的同仁們致敬

中學階段培養數學興趣有三條渠道

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重慶賽區主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重慶大學二級教授楊虎圍繞《中學數學文化教育與數學建模思維訓練》作了主題報告,八中教師劉夢靈、嚴傲對此感悟深刻。

要在高考的短時間內獲取高分,必須通過訓練熟能生巧,但興趣才能引領學生走得更遠。而對於思維,楊虎教授從《三體》一書中的四維空間故事引申到數學中特徵函數能夠完美的統一刻畫離散型變數和連續型變數的分佈規律,其優勢就是升維打擊,提出思維的升維打擊,形成高思維後,就很容易解決低思維的問題。楊虎教授還對中學階段培養數學興趣展開具體講解,認為有三條渠道:開展中學生數學文化教育,開展數學建模活動,以及老師、家長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針對中學生數學文化教育,楊虎教授推薦了復旦大學李大潛院士主編的《數學文化小叢書》,並向大家展示了其中的兩個案例。一是摸牌,運用排列組合知識可以計算出現各種遊程數量的概率,以此分析摸牌結果是否真實。二是博彩、搖號、彩票等稀疏編碼的概率,經計算其實比出現空難的概率還低。由此讓大家意識到通過數學文化的普及教育,可以讓更多的人明白只要多統計、多思考,就能讓運氣掌握在自己手上。

接著,就開展數學建模活動,楊虎教授展示了國內的中學生數學建模比賽,如上海的“金橋杯”、北京的“方正杯”、重慶的“雛鷹計劃”、國家級的“登峰杯”等,讓學生能走進高校實驗室參與課題研究。

最後楊虎教授分享了他的幾點思考:中學階段應培養高中生的研究興趣、發散思維、創新思維和實際動手能力;給予中學生學術論文的早期啟蒙;鍛鍊中學生的編程能力,如對中學生門檻低的R程式。

研究數學本質 實現深度教學,是每一位老師不懈努力的方向

西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唐春雷做《例談高觀點下的初等數學》的報告後,八中教師梁志霞更深入地認識整個數學基於序結構、代數結構和拓撲結構。

唐教授提出,整個數學基於序結構、代數結構和拓撲結構。他圍繞“結構主義”“幾何與變換群”“第五公設”“拉格朗日插值公式”“斐波那契數列的通項”“一個不定方程”五大版塊展開,介紹了歐式幾何、羅氏幾何、球面幾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詳細講解了求解不定方程的幾種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唐教授幫助在場教師更深入認識初等數學,他龐大的知識體系、條理清晰的報告,使整個講解深入淺出,站位高、舉例細、思考深,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一些常見問題的數學本質,在拓展了現場師生知識視野的同時,也引導師生鑽研數學,深入思考數學,點燃了大家對數學的研究熱情,在場教師深深為唐教授的博學多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所折服。

研究數學本質、實現深度教學,也將是每一位老師不懈努力的方向。

把握數學本質和育人價值,發展核心素養

對於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數學編輯室主任李海東報告的《基於數學理解的中學數學教材教學》,八中教師張曉青老師表示,要把握數學本質和育人價值,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並重視研究方法的引導,培養“四能”,發展核心素養。

首先,李主任從數學學科的特點、育人價值、數學課程目標的發展三個方面來解讀如何理解數學的核心素養。併為教師們在教學中如何發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指明瞭方向。

李主任指出,要加強對教學內容的學科理解、課程理解、教材理解,把握數學本質和育人價值;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並重視研究方法的引導,讓學生經歷完整的再發現、再創造的學習過程,在過程中落實“四基”(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基礎思想、基礎活動經驗),培養四能(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核心素養。

李主任利用“三角函數”“平面三公理”“統計中的數字特徵”這三個具體例子,從知識的起源,發展歷史以及應用等方面為教師們細緻地分析了如何基於數學理解去解讀教材。

最後,李主任再次強調,數學是自然的,它的概念、原理、法則、公式、性質等都有其內在的邏輯必然性。

李主任的報告,拓寬了我們的數學理解視野,進一步提升了教師對教材的認識水準,為教師教育方法的改進提供了理論支援,指明瞭研究方向。

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具有教育自信

中學正高級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教育部國培專家,浙江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組成員,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社外作者,教材培訓專家,主要從事中學數學教育研究吳增生進行了《努力做一個卓越的數學育人的實踐者和研究者》的報告,八中教師李志方從中深刻認識到,要理解到數學本質和數學文化,理解學生的學習規律、學習心理與腦機制;理解教育教學規律和教育教學研究方法。

在報告中,吳老師就自身體會和反思進行了詳實的闡述,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交流:不斷學習是自己專業成長的基礎;用數學和心理學腦科學理論指導具體內容怎麼教是自己30年來持之以恒的研究方向。

在交流自己的學習經驗時,他分享了3個學習方向和成果,即:理解數學本質和數學文化;理解學生的學習規律、學習心理與腦機制;理解教育教學規律和教育教學研究方法。

最後,吳老師提出了自己的展望與問題。主張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具有教育自信,並提出了一些值得大家繼續研究的數學教育問題。

這次交流過程中吳老師分享了一個個初中數學教學的實例,結合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和心理學相關知識,深入淺出,內容貼近教學實際,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創新,站在更高的角度對一些數學問題的本質進行了解讀。通過此次交流,老師同學們受益頗多,留給我們的思考縈繞腦海。

八中人的思考 立德樹人任重而道遠

周迎春重慶市第八中學校校長作了《尋道——數學·樹人》的主題報告,八中教師羅彪有共鳴。

周校長首先從樹人溯源、樹人鑄魂、樹人尋道三個方面將學校的發展與成就進行了分享。周校長表示,重慶八中始終將“樂育天下,為國育才”作為價值追求,為給八中“鑄魂”,大家要努力把八中建設成為具有精神感召力和教育原創性的高成就學校。八中從“德智體美勞”出發,提出了具有重慶八中特色的課程觀、德育觀、運動觀、美育觀、勞動觀,培養出了大批全面發展的卓越人才。

緊接著,周校長著重將八中數學組最近30年風雨發展的探尋之路作了交流。數學組以“向上、向善、躬行、躬作”為組訓,一直在變革,不斷在進取,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就,這離不開所有數學人幾十年的奮鬥。

周校長提到八中的探尋之路一共分為四個階段:1995年—2005年是基於數學知識形態的教學策略研究階段,八中老前輩2003年“蘇步青數學教育獎”獲得者陶興模老師在那個時候取得了許多優秀的研究成果;2005年—2013年是基於有效教學的“課堂變革”時期,這個階段大家對教學常識、評課標準、評價原則達成了共識;2013年—2018年是基於個性發展的“校本選修課程”構建時期,學校依託課程創新基地,開發了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打造了教師專業成長的體系;2018年至今是基於育人方式變革的“融合課程”構建時期,周校長提到數學教育要從核心素養出發,要重點對教材進行研究,融合課堂一定是“內容系統化”“結構體系化”“評價多元化”的,並重點對“三創”課程進行了介紹。

最後,周校長與全體同仁共勉: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些變革,能夠真正形成與當前時代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八中人也正在思考面向未來的教育,因為八中的學生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未來”,未來的教育應該更好地著力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激情,培養學生的參與度和才能,鼓勵學生變得有創意。

數學教育大咖們的真知灼見,讓八中教師深刻感受學術魅力的同時,也深知育人工作責任重大。他們表示研究數學本質、實現深度教學將是自己不懈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