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用中國種 如何打好“種業翻身仗”?|農業觀察

發佈時間:2020-12-23 14:23:3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靜 姚宇琛  |  責任編輯:王靜
分享到:
20K

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成為明年中國經濟八大重點任務之一。種子作為農業的“晶片”,關乎端牢中國人“飯碗”這件大事,我國種業發展情況如何,有何壁壘需要攻破,打好“種業翻身仗”需從哪些方面突破?《農業觀察》帶您一覽。

種業進入自主創新新階段

“十三五”期間,我國大力推進種業事業高品質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當前,我國種業已進入到以自主創新為驅動力的發展新階段。但應該看到,我國種業自主創新水準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特別是核心技術創新不足,亟需加大育種核心技術創新。

種源“卡脖子”技術仍需攻關

專家分析,當前,國外種業已進入“常規育種+生物技術+資訊化”的育種“4.0時代”,我國仍處在以雜交選育為主的“2.0時代”,基礎理論和原始技術創新不足。

例如,蔬菜、生豬、奶牛品種選育,滿足自身沒有問題,但品種水準上有差距。從種業科技創新水準看,我國畜禽遺傳資源佔全球1/6,但鑒定選育工作這一塊,還是明顯的跟不上,甚至可以説還處在起步階段,技術創新應用差距較大。

此外,我國農作物育種規模化組織化程度低,商業化育種體系不健全,生豬、奶牛等畜禽品種多世代持續規範的性能測定和選育體系亟待健全。

據報道,部分種業市場面臨“淪陷”風險:玉米、馬鈴薯等種子部分依賴進口,不少蔬菜品種也依賴“洋種子”。畜禽種質資源也長期依賴“洋種子”——以生豬為例,我國商品豬種質資源多從歐美等地引進,而引進後選育沒有跟上,生豬産業陷入“引種-退化-引種”的迴圈。

媒體調研發現,我國種業市場模倣抄襲嚴重、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當前我國育種創新面臨多重難題,主要在於科研和市場“兩張皮”。

培育種業“國家隊”一直在努力

專家建議,力爭到2025年,以企業為主體、基礎公益研究為支撐、産學研用融合的國家種業創新體系基本建立,培育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重大品種,攻克一批突破性關鍵核心技術,重點作物和畜禽育種創新能力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全國農技中心相關專家表示,未來五年,做好“十四五”工作,種業事業重點加強六個方面工作:優化品種區試體系;健全品種登記體系;提升種子檢驗認證體系; 創新品種展示評價體系;優化良種繁育服務體系;強化種業監測服務體系。

本期文案:王靜 楊宇帆(實習生)

本期製圖:姚宇琛

欄目定位:農業是天下之根本。古今中外,各國政府都高度重視農業問題。針對當下農業領域的重要政策以及熱點話題,中國網《農業觀察》欄目通過國際視野、專家視角為您深度解析,挖掘産業機遇,與世界共用農業發展,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貢獻智慧。

進入專題: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