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棕櫚油最新研究 探討食品可持續發展 國際棕櫚油可持續發展論壇成功召開

發佈時間:2020-12-03 09:44:5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曹川川
分享到:
20K

棕櫚油作為食品生産加工過程中的重要原料,為促進現代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來,巨大的消費需求與有限産地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如何可持續的使用棕櫚油引發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

12月2日,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共同主辦的“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期間,舉辦了“國際棕櫚油可持續發展論壇”。本論壇由金光農業資源集團支援,論壇邀請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就棕櫚油生産、應用、營養、結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最新研究進展,以及後疫情時代國際棕櫚油市場形勢等方面進行了交流與分析。論壇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前主席、中國科學院—浙江工商大學食品營養科學聯合研究中心主任饒平凡和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王興國共同主持。

棕櫚油具有生産效能高、應用範圍廣、貿易量巨大等重要優勢

當前,全球食品工業需要一個可靠和可持續的油脂解決方案,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與傳統油料作物不同,油棕作物是木本植物,從種植到收穫週期只需要3—4年,7—8年就可進入豐産期,而且棕櫚油屬於多年生植物,整個商業生産週期長達25—30年,這些都導致棕櫚油具有高産的特點。從全球各品種食用植物油的供應端和貿易情況來看,棕櫚油産量和貿易量佔比均居首位,分別佔據了35%、 60%左右的市場。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王興國教授認為,我國每年進口600萬噸左右的棕櫚油,約60%用於食品專用油脂的製造,其中塑性脂肪基料油主要由24—45℃的棕櫚油/仁油分提物製造,包括烘焙油脂、糖果脂、冰淇淋用油等;煎炸油主要由24℃棕櫚油和/或棕櫚硬脂製造;嬰幼兒食品用油主要由硬脂通過酯交換改造製造;特醫食品用油主要由棕櫚仁油改性製造。“隨著分提技術的發展和完善,可以提供不同熔點的棕櫚油,適用於不同場景。”王興國表示。

印尼金光農業資源集團研發中心負責人Paul Wassell在《棕櫚油:營養和結構》的報告中,從棕櫚油對實現全球營養目標的重要性及其原因和棕櫚油對一般食品結構的重要性及其原因兩個方面進行了解釋。“棕櫚油是單一不飽和脂肪酸的唯一來源,也是β-胡蘿蔔素、生育酚、生育三酚的重要來源,為我們提供了多種營養和用途,所有需要在配方中使用油脂的食品都可以輕鬆使用棕櫚油産品,這是其他油脂無可替代的。”他表示。

國家糧油資訊中心糧油監測處油脂油料分析師鄭祖庭則從國內外棕櫚油市場供需進行分析,他表示,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業積極復工復産,餐飲恢復營業,油脂消費基本回歸正常,在飼料用油增加以及收儲等作用下,油脂消費好于預期。“全球各品種食用植物油中棕櫚油産量佔比約35%,其次是豆油和菜籽油。全球主要食用植物油當中棕櫚油是貿易量最大的品種,佔全球貿易量的60%左右。由於豆係和菜係貿易主要是以油籽貿易為主,油脂貿易量相對較小,食用植物油貿易主要看棕櫚油。”鄭祖庭介紹稱。

棕櫚油是助力實現“無反”的重要載體

反式脂肪是指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脂肪,部分氫化産生的反式脂肪是工業反式脂肪最重要的部分,常簡稱為反式脂肪。2020年5月,全球40個國家出臺了最嚴格的限制反式脂肪政策,其中14個國家已禁止了工業反式脂肪或部分氫化油脂,其餘26個國家將在兩年內實施。我國也通過發佈建議和要求表明態度:鼓勵遠離工業反式脂肪,特殊人群禁止使用;使用氫化油脂,使用標識反式脂肪含量等。2013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佈《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準及其風險評估報告》顯示,我國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的健康風險低。但隨著我國油脂和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而急劇增長,攝入量可能超過國際推薦標準,因此要認識到反式脂肪的危害性和面臨問題的嚴重性、緊迫性。江南大學王興國教授在報告中認為,棕櫚油是實現無反式脂肪酸的重要載體,通過棕櫚油分提是取代部分氫化的基礎,酯交換是實現無反式脂肪的精細化製造,棕櫚油為實現無反式脂肪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沒有棕櫚油就沒有琳瑯滿目的食品。

棕櫚油可持續發展尚需多方合作推動,但意義重大

一方面是消費端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則是有限産地不斷通過毀林開荒造成的生態環境的變化,因此,推動棕櫚油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推動這項工作,目前全球範圍內已有1500萬噸棕櫚油通過了棕櫚油可持續發展圓桌會議(RSPO)認證,佔全球總産量的20%左右。其中印尼認證率是18%,馬來西亞認證率是22%。值得一提的是,在歐洲超過70%的食品加工棕櫚油是通過了RSPO認證,但是中國認證率只有2%-3%。

益海嘉裏油脂部總監助理李峰表示,可持續棕櫚油在我國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主要體現在首先是政策方面,國內缺乏相應要求和相關指導;第二在企業層面,由於終端客戶對於可持續棕櫚油認知程度不足,且會提升一定的成本,這就導致企業使用可持續棕櫚油的動力不足;第三是可持續棕櫚油需要建設完善的追溯體系,大多數國內企業沒有相應的動作;同時下游客戶端消費意識欠缺,雖然歐美等跨國企業在中國工廠要求使用可持續棕櫚油,但是國內沒有客戶明確要求使用可持續棕櫚油。”

RSPO中國副首席代表萬堅則介紹了RSPO中國是如何結合多利益相關方推進可持續棕櫚油的發展工作。她建議,首先要形成合力,撬動多方宣傳渠道,做行業和消費者倡導,同時聯合國內智庫、國際組織等合作夥伴,支援政策研究。比如將“千禧一代”和“Z世代”客戶群體作為主要目標人群,聯合相關市場研究機構,細分棕櫚油消費市場,多角度推進有關棕櫚油的基礎性研究和知識傳播,推動相關投資、貿易、標準、認證以及能力建設等所有政策整合。

印尼金光農業資源集團可持續發展業務部常務董事Agus Purnomo則從小農戶生産角度進行了“確保進入中國市場的棕櫚油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報告,他指出,由於棕櫚油供應鏈的複雜性和分散性,小農戶認證,無論是強制性的還是自願性的,都還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小農可持續發展的障礙之一是缺乏可見度。“消費者不僅需要可持續生産的棕櫚油,還應該從負責任的零售商和消費品公司購買。零售商和消費品公司不僅應負責任地採購,還應投資于可持續發展的實施,如泥炭地保護或小農能力建設等。”他表示。

除了報告環節外,論壇還就“棕櫚油在不同企業的主要應用形式以及主要産品有哪些?”“應用棕櫚油看中的是哪方面的優勢?存在哪些問題?”“在棕櫚油可持續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帶來了哪些改變?”“推動棕櫚油可持續發展,有什麼建議?”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與會專家均表示,目前在中國,消費者希望能夠找到對於全脂油的一種替代品,採用棕櫚油的相關技術,是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對於整個食品界而言,棕櫚油具有明顯優勢。但如何實現棕櫚油的可持續發展則需要政府部門、行業學協會、産業供應鏈等的多方合作與推動,但意義重大。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