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科教文衛

8年努力只為一個願望 重慶璧山的劉輔波獲評全國勞模榮譽稱號

發佈時間: 2020-12-02 17:22:54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每5年評選一次,,今年重慶市共有67人光榮入選,璧山區新星果蔬種植股份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輔波就是“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之一。

image.png

“第一次到北京接受表彰,內心非常激動,也很受鼓舞。”會後,劉輔波分享了自己的心情。

自2012年2月創立新星果蔬種植股份專業合作社以來,劉輔波一路前行、紮根基層,懷揣著濃厚的鄉土情帶動農民鄉親共同致富,以實際行動造福當地群眾。“這份榮譽不是屬於我一個人的,而是屬於每一個在農業戰線奮鬥的勞動者。”他説。

帶領社員走小康路


image.png

劉輔波是健龍鎮白果村6組村民,白果村屬於丘陵山區,山高田地多。“因為窮,大家都説‘單身漢’是我們當地的特色。”劉輔波打趣道,因為這個玩笑話,他以“單身漢”為商標品牌,成立了重慶市璧山區新星果蔬種植股份專業合作社。

通過與社員們商議,劉輔波決定以“種養結合”新模式作為合作社的未來發展方向。“社員都覺得他肯鑽、肯幹,相信他的眼光,所以入社積極性很高。”老社員陳興河告訴筆者,合作社當年就有58戶農戶入社,土地約有500畝,解決40余名當地農民就業。

合作社初具雛形,劉輔波便帶領社員利用學習來的種植新技術開始種紅薯,並用紅薯殘渣餵養生豬。“最後紅薯獲得大豐收,10畝紅薯年産量達6萬斤,生豬也都賣了個好價錢,‘單身漢’這個牌子也趁此機會‘走’了出去。”陳興河介紹説。

趁熱打鐵,閒不下來的劉輔波轉身又籌建了一條豆腐加工生産線,每天銷售量近萬斤,主要供應市區交易市場,年利潤近50萬元,帶動了15人就業,每人平均年務工收入達4萬元;同時規劃了苗木和果蔬基地,産品與渝州交易市場對接,解決了當地蔬菜銷售難的問題。

不僅如此,劉輔波還將之前的成功種植經驗送給當地村民,“把成果與鄉親們一起分享,一起致富,這才是我的最終目的。”嘗到“種養結合”的甜頭,劉輔波立志要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在其成本價供應種子和示範效應的帶動下,村民種植積極高,58戶群眾成片種植紅薯、花生、兒菜、柑橘等作物,切實解決當地農民就業,更是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如今,各條生産線都已經有序運轉,但是劉輔波依然親力親為。這次剛從北京受獎回來,劉輔波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工作崗位,“一年365天,有362天都在工作。”他經常打趣自己閒下來不自在,接下來,他將繼續用實實在在的努力弘揚勞模精神,最大限度地造福當地村民,“讓農業不再落後,讓農民走上小康路”。

眼光獨具尋商機破隱患

傳統農産品最大的問題是同質化帶來的衝擊,某個果蔬産品一旦在市場上稍一暢銷,馬上就會有大量的同類産品涌入市場,産品增多帶來價格走低,傳統農産品很快便沒有了足夠的利潤空間。新星果蔬合作社最初依賴的黃花、紅薯等暢銷産品也同樣因為這個因素逐漸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優勢,要想繼續生存下去,合作社需要有打得開局面的“拳頭産品”才行。

面對鄉親們的殷切期盼,劉輔波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憑藉長期跑市場跑銷售的經驗,細心的劉輔波發現,最近幾年來,仔姜的需求越來越大,在交易市場裏,基本都是一有貨源,很快就被一搶而空,甚至還有外地客商為了爭奪貨源臨時提價競買的情況。劉輔波覺得,新星合作社的機會,來了!

“仔姜種植週期短,見效快,對勞動力要求不高,比較符合我們當地青壯勞力少的條件。”劉輔波有自己的思考。

於是,一回到合作社,劉輔波就馬不停蹄地發動和組織鄉親們開始種植仔姜,雖然大家都相信劉輔波的眼光,但是合作社從來沒有人種植過,不少社員對種植前景有些猶豫,遲遲不肯開始種植。“商機其實就是時機,仔姜的市場雖大,但誰先進入誰就能獲得更大的優勢,一猶豫,機會就沒了。”劉輔波不停的給鄉親們做思想工作,甚至直接為一些經濟條件困難的社員墊支購買種子農資,在他的動員和幫助下,新星合作社和白果村當地的村民們開始陸續種上了仔姜。

經過了一輪辛勤耕耘,當社員們看著地裏的仔姜被一筐筐抬上車拉走,變成手中實實在在的鈔票,大夥心裏都喜滋滋的。看著鄉親們的勞動有了回報,劉輔波雖然高興,卻沒有真正的開心起來。原來,因為經驗不足,第一次種植仔姜的他們還是遭遇了姜瘟病,實際的産量跟預期有不小的差距。

為了不讓鄉親們的汗水白流,劉輔波又當起“指導員”,指導農民用藥,收集反饋意見。他到處查閱資料、請教農技專家,在自己家地裏專門開闢了一小塊“試驗田”,經過不斷摸索總結,合作社終於掌握了一套相對成熟的種養植方法,大大降低了仔姜重茬易患姜瘟病的風險,而劉輔波自然也成了當地農村科普示範的帶頭人。

做永不停歇的故土追夢人

“小時候,大人們管這裡叫亮石灘,我經常都從這塊大石灘的頂端墊著樹枝一滑而下,非常刺激好玩。”在採訪過程中,劉輔波帶領筆者來到村後的一處半山,回憶起兒時的場景,他笑容滿滿。

劉輔波口中的“亮石灘”,正是遠近聞名的璧山古八景之一的“石泉凝脂”。從小聽著村裏的長輩們講述著這裡的神奇傳説,遊玩于遍佈奇怪巨石的蒼翠山嶺,劉輔波對家鄉有著一份深深的情懷。

憑著村民的信任和踏實肯幹的性格,劉輔波被層層推舉,最終成為了一名區人大代表。有了這層身份,劉輔波幹起事兒來,更多了幾分魄力和決心,如何能夠讓“石泉凝脂”這張天然的文化名片為村裏帶來更大的效益成了他時常思考和琢磨的事情。

於是,在帶領村民們開展生産之餘,他帶著社員們前往江津合川等地,實地考察鄉村文化旅遊發展較為成熟的地方,借鑒他們的經驗。

“如今,高標準的四好公路已經修到了山腳下,村民們家家都有不少貨真價實的土貨,這些都是城裏人追捧稀罕的,需要有一個理由能夠吸引他們來到這裡,一個聞名遐邇的旅遊品牌必不可少。”劉輔波有了自己的判斷,他帶領著社員們整修出上山的土路,又安排幾名熟悉地形的村民為前來遊玩的遊客當起了免費嚮導,經過反覆的論證思考,劉輔波以區人大代表的身份提交了《關於打造清八景之一“石泉凝脂”景點的建議》的提案,引起了區政府相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

“要想成事,還要會造勢。”劉輔波明白這個道理。兩年前,合作社開始組織村民們種植沃柑,如今全村種植沃柑的面積已經達300多畝,馬上就要進入成熟採摘期,劉輔波告訴筆者,合作社正在籌備一次盛大的沃柑採摘節,以水果搭臺,用風景、文旅唱戲,通過網路平臺宣傳烘托,線上上線下營造一次良好的消費體驗。

……

劉輔波的這一切努力,只為實現心裏的一個願望——那就是讓白果村的鄉親們日子越來越好。(王淼、張保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