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共話:助力行業食品安全管理水準整體提升

發佈時間:2020-12-01 09:43:2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孟超
分享到:
20K

近年來,在食品行業監管部門、科技界、企業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食品安全環境持續改善,公眾食品安全滿意度穩步提升。然而,在食品供應鏈日益全球化和複雜化的今天,食品行業仍面臨新的未知挑戰。為加強食品企業通力合作,促進食品行業的食品安全最佳實踐交流與分享,助力行業食品安全管理水準整體提升,共創合作共贏食品安全發展新局面,11月26日,在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舉辦期間,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攜手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共同召開“國際食品安全最佳實踐論壇”,邀請食品科技界專家和國內外知名食品企業代表參會,共同分享食品安全管理經驗。此次研討會由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羅雲波教授和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執行主任嚴志農共同主持。

本次論壇共設置了“食品供應商管理和認證”“冷鏈物流與倉儲”與“網際網路+食品安全治理與供應鏈透明”三個主題,每個主題下各有1—2家代表性企業進行最佳實踐案例分享。同時,鋻於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需要,本次會議通過線上平臺直播的方式與大家見面。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研究員在致辭中表示,安全的食品是生産出來的,不是監管出來的,更不是檢驗出來的。我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食品生産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但由於我國食品産業結構相對落後,存在大量的中小型企業,食品安全問題不能完全避免。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訴求不斷地提高,食品安全水準亟待提高,國際食品安全最佳實踐論壇的召開,就是號召企業分享如何在生産、運輸等方面保障産品安全的優秀經驗,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價值建設:建設食品安全文化實現企業與供應商共贏

作為食品生産領域重要環節,做好全産業鏈供應商管理對食品安全而言尤為重要。嘉吉蛋白中國食品安全品質法規總監謝志新以嘉吉蛋白中國成立八年來,在原輔料供應方麵食品安全零事故、到貨品質表現不斷提升為案例,分析表明食品安全文化建設和系統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和有序性。謝志新表示,“總結來説,嘉吉在供應商和外部加工商管理方面有六點: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統和物料數據庫、基於科學的物料和生産商評估系統、基於風險的供應商分級管理和監管模式、對重點供應商實施全産業鏈審核監管、專業的供應商審核監管團隊、全方位食品安全文化建設。”

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執行主任嚴志農表示,嘉吉蛋白的管理系統裏邊講到了要保障合格的供應商和原料,同時保護客戶和品牌,和供應商一起建立共同的認知和價值觀,以及共同可以遵守的行為規範,這對推進食品安全文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經驗。

新技術新方法:進一步提升食品全程溫控管理

食品的溫度對食品品質、安全、保質期、損耗有非常大的影響,食品溫度監測是食品溫度控制與管理的重要環節,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合規總監王捷偉分享了沃爾瑪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提升全程冷鏈溫度監測與控制方面的相關經驗。王捷偉表示,通常食品溫度監測的方法有很多痛點,比如用人力的方法進行測溫、記錄,工作量大、費時費力,而且這種監測做不到全程連續監測和記錄,並且記錄也可能存在不真實或被修改的可能。針對這些問題和痛點,沃爾瑪應用了全程冷鏈溫度監控的解決辦法,通過無線溫度標簽記錄商品所處環境的溫度,並且按照時間的維度儲存這些溫度數據,可以實現從供應商完成生産到進入門店整個過程的溫度監測,同時將異常資訊及時發送給工作人員。溫度記錄數據結果不可修改,並能夠作為收貨的依據。此外,沃爾瑪還把電子溫度標簽用於門店內商品的溫度監控,不僅提升了效率,也達到了實時監控效果,溫度異常波動時,系統會自動發送通知到門店管理人員的終端設備上,提醒及時處理。通過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沃爾瑪對商品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環境溫度的監控進一步加強,也幫助門店確保溫度需要控制的區域盡在掌握,使商品能保持在適宜的溫度下被顧客選購。對此,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副院長孫崇德教授表示,沃爾瑪冷鏈管理系統的分享對企業溫度監控策略上具有借鑒意義,找準適合企業特點的冷鏈管理系統更有利於企業發展。

風險監測:實現網際網路+食品安全治理與供應鏈透明

網際網路+時代下,食品與網際網路的融合越來越緊密,為食品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助力,面對層出不窮的新産品,産品如何在早期做好風險識別和評估也顯得十分重要。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新中心副總經理黃小平以《乳品早期風險識別和評估》為題從食品安全風險早期識別方面進行經驗分享。他表示,食品安全風險早期識別,對消除風險非常重要,這涉及到早期風險預警數據庫的工具,識別原料、産品,涉及到可能的食品安全風險相關方面的建設。“我們將生産工藝、供應商、生産加工過程等維度帶入原料風險評估過程中,在生物、化學、物理等方面對原料的安全性進行分析。隨著食品安全工作的開展,對原料摻假我們制定了食品原料脆弱性評價指南。”黃小平表示。

李錦記(新會)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法規與標準副經理歐陽春林也特別指出,在疫情基本穩定之後,李錦記增加了疫情風險因子評估,關注食品安全的動態、疫情通報、媒體通報等等,在公司內網上面專門增加了疫情資訊的板塊,對人員出差、採購,包括運輸車輛的路徑都制定了監控的管理措施。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羅雲波教授表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不是無頭蒼蠅式的工作,而是通過風險監測有的放矢、有重點的工作。風險管控做到心中有數,能夠把控,讓企業在食品安全當中有底氣有信心。

硬法+軟法:完善生産行為規範具像化場景要求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雷斯尼克食品法律與政策中心創始執行主任邁克爾•羅伯茨(Michael T.Roberts)表示,對於食品安全,中國的監管要求不僅僅是直接的監管方式,還包括所有利益攸關方在食品安全風險的教育、資訊交流和報告方面進行協同合作,未來中國在食品監管過程中將發揮了社會共治這一概念的巨大力量。

中國人民大學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山姆•沃爾頓食品安全法教席研究院孫娟娟副教授表示,長期以來,食品安全聚焦點都是在所謂的“硬法”,如食品安全法的授權、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等。但行業的發展是非常快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斷與時俱進,會有越來越多通過資源性的私營標準甚至通過合同去規範行為,規範産品的要求。

“品質源於設計,安全食品是生産出來的,從事後産品檢測到強調過程監管,很多企業已經強化了原料的管理,在同一健康理念之下要怎麼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的規則,企業也會帶來很好的經驗分享。”孫娟娟表示。

論壇還對企業在供應商管理方面、冷鏈科技與産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如何治理和杜絕劣質網紅産品進入市場以及中國乳企如何利用網際網路與資訊化的措施保證産品品質安全進行了交流討論。此外,為匯集來自食品行業優秀企業的食品安全最佳實踐,形成案例庫,助力行業食品安全管理水準整體提升,為監管部門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聯合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共同組織行業企業撰寫了《食品安全最佳實踐白皮書(2020年)》,該白皮書共計13家企業參與撰寫,經過4次意見徵集與修改,陳君石院士和多名專家審核把關,最終形成5萬2千余字的定稿,並將在12月3日的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開幕式上正式發佈。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