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津:一對夫婦6年帶動164人成為遺體捐獻志願者
中國網11月30日訊 日前,重慶江津區德感街道南華康居小區,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告別儀式。已年過六旬的龔光榮夫婦和遺體捐獻志願者們身著白色體恤衫,鞠躬、默哀,目送重慶醫科大學遺體接受站的車輛遠去……
龔光榮發動大家簽署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陶亞克 攝
對於龔光榮夫婦來説,這樣的告別並不顯得沉重。“挽救別人的生命,也是延長自己的生命。”每當被問及為什麼要投身遺體捐獻公益事業,龔光榮的回答樸實而動人。從兒子捐獻遺體,到夫婦二人簽署遺體捐獻志願書,再到帶動周邊164名群眾加入遺體捐獻志願者的行列,他們用愛為生命續航的故事,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緣起 平凡家庭蘊藏不凡大愛
生於1958年的龔光榮,是一名從小聽著志願軍抗美援朝英勇故事長大的熱血青年,報效祖國的種子在心裏生根發芽。後來,龔光榮的兒子龔莜植出生,他從小教育兒子愛國愛家,長大後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龔莜植沒有辜負家人的期望,2006年,他光榮入伍。在服役期間,龔莜植牢記雙親的教誨,努力學習、刻苦訓練,這讓龔光榮夫婦感到驕傲。兩年後,義務兵生涯結束後的龔莜植捧著“優秀士兵”的獎狀光榮退伍。
就在一家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時候,不幸卻悄然來臨。2011年,工作不到三年的龔莜植不幸罹患淋巴細胞白血病,鉅額的醫療費用花光了這個家庭的所有積蓄。為了給兒子治病,龔光榮不僅賣掉了江津城區的2套住房,還欠下了鉅額債務。
龔光榮輔導居民填寫申請捐贈資料。陶亞克 攝
輾轉醫治一年多的龔莜植自知治愈無望,向父母提出了一個特殊的要求:“爸爸,我生病一年多,得到了很多社會各界的捐助,我無以為報,就把器官和遺體捐了吧。”聽到兒子的話,龔光榮沉默了。老伴李洪玉嚎啕大哭,死活都不同意兒子的請求。
“我當過兵,接受過國家的培養,把我的器官捐給更多需要的人不好嗎?”龔莜植反覆勸説父母。“你就當我在戰場上犧牲了吧!”龔莜植“狠心”的一句話,最終説服了母親。
2012年9月7日,27歲的龔莜植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天。按照兒子的遺願,龔光榮夫婦向重慶醫科大學捐獻了龔莜植的遺體及眼角膜。4天后,龔莜植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讓兩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
一年後的清明節,走出悲痛的夫婦在紀念碑上看到了兒子的名字。“讓咱一家三口的名字在紀念碑上團聚吧!”當天,面對兒子龔莜植和紀念碑上數千名遺體捐獻志願者,夫婦二人下定決心。不久後,龔光榮、李洪玉前往江津區紅十字會,正式簽署了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成為南華社區第一個簽訂遺體捐贈協議的家庭。
堅持 一言一行種下星星之火
“生活吻我以痛,我卻報之以歌。”這是龔光榮夫婦最真實的寫照。
因給兒子治病賣掉了住房,龔光榮和妻子李洪玉搬進了位於德感街道南華社區的廉租房。
“雖然年齡大,但精神足、耐心好、熱心腸!”説起龔光榮,南華社區黨委書記白正中讚不絕口。他回憶,龔光榮剛搬到這裡的時候,南華社區還沒成立,龔光榮就發動群眾,組建了義務巡邏隊,天天夜裏騎著摩托在小區義務巡邏。社區成立後,龔光榮當上了居民小組長,對群眾就更加熱心了。溝通協調矛盾糾紛、為居民救急救難、發動群眾支援政府工作……
很快,兒子的事情被居民知道了。鄰居們議論紛紛,背地裏説龔光榮狠心。一個大膽的想法開始在龔光榮心裏出現——何不借此機會,把遺體器官捐獻這件事推廣起來?
龔光榮所獲的榮譽證書。陶亞克 攝
“最開始想著先從身邊的親戚朋友開始,大家關係親密些,不至於鬧得太難堪,可誰知很多人還是難以接受。”不久後,夫婦倆帶著資料到姐姐家宣傳,沒想到剛開口,姐姐全家都“黑了臉”,直接把他們趕出了家門。
儘管飽受打擊,龔光榮卻並沒有氣餒。“我要堅持把這件事幹到底!”為了讓更多群眾了解遺體捐獻公益事業,只有初中文化的龔光榮多次前往江津區紅十字會拿資料、向工作人員請教,積極補習專業知識。
在全面掌握相關知識、流程後,他又將群眾眼中“犯忌諱”的語句編成“言子兒”,或作為茶余飯後的閒聊,或跑到小區院壩、濱江路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宣講,降低大家對遺體捐獻的“敏感度”。
就這樣,在夫婦二人不懈努力下,鄉親們的態度從質疑到逐漸接受再到主動參與。春風化雨中,藩籬逐漸“解凍”,大家的觀念也悄然轉變。那一年,滕明德、周中全、陳安明、何高峰4位鄰居成為龔光榮動員的首批遺體捐獻志願者。他們之中,最年長者57歲,最年幼者僅30歲。
期待 匯廣博之愛為生命續航
提起送別兒子陳安明遺體時的情景,64歲的黃茂倫眼淚直流。她兒子5個月大的時候一次生病,落下了癲癇這種後遺症,語言、智力、行動都很困難,16歲開始就臥床不起,直到37歲去世,一直是黃茂倫照顧他。
在龔光榮的鼓勵下,黃茂倫同意兒子陳安明于2016年簽署了遺體捐獻志願書。
在兒子去世後的1個月裏,黃茂倫天天以淚洗面,身體消瘦了近20斤。好在龔光榮和老伴時常前來陪伴安慰,她才度過了那段最難熬的日子。“我和我兒子過得很苦,但我兒子的遺體捐獻,可以幫助到其他人,可以促進醫學研究,從而讓更多人不像我們一樣苦。”黃茂倫説,如今,她和她丈夫也已簽署了遺體捐獻志願書。
從事遺體捐獻宣傳公益事業6年來,龔光榮夫婦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他們的行為也得到了社會的尊重和認可。重慶十大最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在他們狹小的房間,一本本精美的榮譽證書被收納在一個箱子裏。但夫婦二人真正壓箱底的“寶貝”,卻是一本薄薄的遺體捐獻志願者花名冊。上面寫著經他們動員、自願捐獻遺體的164位志願者的名字。
“對我來説,最大的獎勵就是更多人成為遺體捐獻志願者。”龔光榮説。
左堯彬是重慶醫科大學遺體接受站的負責人,儘管從事遺體接收工作已經40年,但他仍被龔光榮一家的精神深深感染。“龔老哥不僅自己全家簽署了遺體捐獻志願書,還發動更多人了解、參與了這項崇高偉大的事業。”
自龔光榮夫婦先進事跡被媒體廣泛關注報道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投身遺體捐獻公益事業。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今,江津區共有1123人進行了器官和遺體捐獻登記。
如今,龔光榮夫婦的生活清貧卻充實,在每一位做出遺體捐獻決定的志願者和家人眼中,為另一個生命提供更多的選擇和可能,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另一種續航。(郭開星、李坤、程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