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八面來風

“馮跑腿兒”煉成記

發佈時間: 2020-11-30 13:11:46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回到市直機關以後,因為是聯繫村的緣故,我開始關注東方村。原以為東方村可能是因為地理位置而得名,東方村卻在四川省華鎣市的西北角,是由原東嶽村與四方碑村合併而成。

東方村聲名遠揚,起初因為“四個大字”的地名故事。民間有“不履邪徑”石刻的傳説:舊時,在廣安縣回龍場有一條廣安至鄰水的古驛道,在東方村有一段形似彎弓的岩塆,當地人叫轉轉岩,又稱魔塆。一遇亂世,更有匪徒在此殺人越貨,使得行商過客和附近鄉民惶惶不安。後來,一位雲遊道長路過此地,有感於鄉民期盼,脫下草鞋飽蘸墨汁,一揮而就在岩上寫下“不履邪徑”四個大字。當地鄉民奔相走告,請來最好的石刻藝人,把大字恭敬地刻在石壁上,並在字的週邊刻上大框。“不履邪徑”,就是不走邪路,要走正道。如今,“不履邪徑”的石刻已成為東方村的一塊歷史文化名片。2012年4月,“不履邪徑”的傳説入選廣安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民間傳説增加了東方村的傳奇色彩。而東方村真正發展的奇跡,發生在脫貧攻堅這場大戰中。東方村轄七個村民小組,965戶,3304人,有黨員80名,耕地1965畝。2017年完成整村全戶脫貧。2019年全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370元。在最新一輪動態調整中,有建檔立卡脫貧戶75戶、249人。在東方村脫貧攻堅戰和鞏固提升行動中,有一個人是不得不説的。

兩年前,因為第一書記輪換,一名從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選調到市委宣傳部的年輕幹部,主動要求到東方村任職。這個人叫馮沫力。光聽名字沒見面時,以為是位取“茉莉”為芳名的美女。見面後,才發現是位個頭不高、皮膚白皙、眼神柔和、經常愛笑的陽光男孩兒。

我想有個“跑腿兒”的機會

一見面,就自我介紹:我叫馮沫力,是單位派到東方村的第一書記,領導,加個微信好嗎?

一加微信,發現他的昵稱叫“肥仔”。

我笑了:為什麼取這個昵稱?

就是想“跑瘦”噻。他説。

你為什麼主動申請去當第一書記?我一步步深入。

他説,我出生在廣安前鋒場鎮附近的農村,從小沒幹過農活,父輩、祖輩都是農民。我覺得當農民很不容易,他們勤勞淳樸,渴望被尊重、被認可,真的很可愛。但老實説,農民是一種身份,還不是一種職業,應該得到更多的關心。

我小學一到五年級是在前鋒小學上的,上學路幾乎全是泥巴路,下雨天有時摔得一身稀臟,平時玩得最多的是泥巴。我覺得自己與泥土有特殊的關係。從小學六年級到高中,我轉到廣安城裏讀書,依然覺得自己還是個農村娃。我每天往返一個多小時,覺得自己還是個跑路的料。

我的家庭氛圍很好。父母從小教育我要有同情心,要關心人。記得有一次,在城裏上學的路上,我看到有個年紀與我相倣的娃兒,赤著雙腳,顯得很冷很餓,我當時什麼都沒想,把自己的鞋子脫下來,連同手裏的兩個包子,一起送給了那個小孩。到學校後,老師批評我為什麼不穿鞋子,我沒有解釋。回家後被父母責罵了一頓,我還是沒有解釋。後來,是一位知情的老婆婆將看到的情形告訴了我父母。我父母為此很是自豪。

我覺得,人就是要多幫助人。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農民有著樸素的感情,又學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應該多研究一下中國農村,多關注一下“三農”問題。我有這個願望,也一直在尋找機會回到農村,到最基層最艱苦的一線去實打實幹一場,去深入了解和服務農民群眾。我覺得有些東西光待在機關是學不到的。

我就想有個為農民群眾“跑腿兒”的機會。我覺得這很有意義,我自己的成長也需要有這樣一段經歷。脫貧攻堅,讓我趕上了,我一定不能錯過。我之所以昵稱叫“肥仔”,就是提醒自己要多跑,不要懶惰,要變精幹變堅強必須靠跑。

呵呵,領導,作為年輕人嘛,我就喜歡“跑腿兒”。人一跑起來,就新鮮得很,像有使不完的勁!

還沒怎麼深入,我就被這個陽光男孩先“上了一課”。

代取包裹

小事很小,但聊起來溫暖。

東方村六組的于德蘭,年近八十,留在家裏就婆孫兩人,孫子有點智障。

這天,于德蘭老人正在發愁、著急,突然看到剛到村不久的馮沫力,就像看到了救兵:毛書記(該村前任第一書記),毛書記!我找你。原來,老人的一位親戚從遠方寄了一個包裹,老人既高興又發愁,不知道怎麼去取。她説,好像要到回龍(注:舊稱回龍場,今華龍街道)去取。

馮沫力説,婆婆,莫急,我幫你跑哈。

他騎上電瓶車,很快將老人的包裹取了回來。當他把包裹交到老人手裏時,老人笑得一臉燦爛,連聲説感謝。這時,馮沫力才不緊不慢地對老人説,婆婆,不用感謝哈,我是剛來接任第一書記的小馮,我叫馮沫力,以後有事叫我小馮就可以了,我是市委宣傳部派來的幹部。

事後談起這件小事,馮沫力很感慨:沒想到,就這麼小的事,于德蘭老人整整給鄉親們講了兩年。後來,她還幫我們村幹部做了好多群眾思想工作。

由這件事受到啟發,馮沫力開始寫駐村日記,把每天走訪中收集到的群眾要代辦的事項和訴求梳理形成臺賬,分類處理,逐項落實,銷號管理。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也寫進日記,見證歲月曆程,推動身心成長。

做群眾工作其實並不難,關鍵要將心比心、心貼著心。從小事做起,千萬不要小瞧小事。馮沫力説,群眾工作真的無小事,像取包裹這類的小事,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説確是小事一樁,是舉手之勞,但對於農村留守老人來説真是難事。還不要説這其中承載著老人好多複雜情感呢。比如,在老人眼裏,包裹説不定就是親人關懷的寄託。

小事不小,我們基層一線的幹部一定要上心。馮沫力在駐村日記上鄭重地寫道。

找狗

還是小事。

在一次走訪中,馮沫力看到村裏的一位老婆婆在哭,而且哭得很傷心。一問,是家裏的一條小黃狗丟了。老婆婆一人在家,養了一條小黃狗陪伴。兒孫幾年都沒有回來。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在湖北經商原準備回家的家人也未能成行。

婆婆,莫傷心哈,我們幫你找。馮沫力一邊安慰著老人,一邊動員幾個小組長和村民分頭找。他騎上電瓶車沿著周圍找,邊找邊問,找了三四個小時,找遍了附近幾個組,終於在五組附近找到了。

老婆婆沒有電話,馮沫力打電話給老婆婆的鄰居,通知老婆婆來認領。擔心正在玩耍的幾條狗跑掉,馮沫力靈機一動,跑到小賣部買了幾根火腿腸,把狗吸引住。老婆婆聞信而來,一看,其中有自家的小黃狗,很興奮,笑得很開心,大聲喚著小黃狗的名字,小黃狗搖著尾巴快速跑到老婆婆跟前。

馮主任,馮主任……老婆婆連喊了幾聲,因為高興,竟把“馮書記”喊成了“馮主任”,感激之意、高興之情溢於言表。

老人接下來的話,讓馮沫力陷入了沉思:我一個人在家,很孤單,養一條狗,有個伴,狗還能幫到看屋。現在外面有套狗殺狗的,我怕小黃被套去殺了……

聽了老婆婆的一席話,看到她找回小黃狗像找到了一個親人,馮沫力的眼睛濕潤了。

他仿佛讀懂了老人。

他覺得他跑得很值。

“跑”出來的致富産業

因為修高速路佔地,東方村原來的油樟基地拆了。如何尋找和佈局新的富民産業,成為馮沫力的一塊心病。

方案從哪來?一個字:跑。

東方村到底適合發展什麼産業?馮沫力帶著村幹部和篩選後有強烈意願的三個業主,先從環境、氣候、降水、土壤調查等開始論證。一乾人,帶著口袋在各個小組取土,一方面交給駐村農技員帶回市裏化驗分析,一方面利用母校西南大學的優勢,委託西南大學檢測分析、提出建議,以便選擇最適合東方村發展的具體品種。結論出來後,框定了大致範圍,馮沫力帶領村幹部和業主,利用週末時間,外出實地考察學習,到鄰水看臍橙、看養兔子、養羊子、養雞;到合川看黃芩等中藥材種植;到漢源看花椒種植……前後歷時一個多月。從考察返回途中,在雅安境內路邊店吃飯時,看到到處都在賣青花椒,立即在電話上反覆諮詢市農業部門,答覆“以種植青花椒為好”,大家於是決定停下來,就地考察藤椒。村幹部找村幹部,主動學習,一説即通,當地村幹部非常熱情、大方,詳細地介紹了藤椒種植的情況,這堅定了一行人的信心。回村後,三個業主之一的李明華,説他有一個親戚在重慶江津種花椒,漫山遍野,房前屋後,幾乎全是。為慎重起見,馮沫力又帶領一行人到江津考察,並看了建在當地的目前全國最大的青花椒市場。在充分考察論證之後,大家下定決心:學習依託江津,發展青花椒。還是老辦法:村幹部找村幹部。很快,對接好了合作事宜:苗子、技術、管理指導等由對方提供,産品出來後由對方包銷。

業主唐芳,同時也是村幹部,借了10多萬元,迅速通過流轉集中土地200多畝,率先幹了起來。標準化栽植,科學化管理,規模化發展。苗子全是從江津購買的杯苗,存活率很高。2019年5月,第一個青花椒基地落地,2020年5月試挂果。唐芳夫婦將試果産品分送給本地一些店家、收購商、單位食堂,反映很好,同時收到了不少2021年的訂單。據預測,東方村的青花椒達産達效後,在本地就可以實現全部銷售,價格隨行就市。

花椒基地穩步發展,從一個到兩個。三個業主邊幹邊學,邊幹邊探索,不懂就視頻連線江津的師傅,微信上密切交流,成功掌握了技術和管理要領,發展的初步成效得到江津同行和師傅的點讚。兩個花椒基地年累計用工在2000人以上,推動了村民就近務工和土地撂荒問題的解決。

作為第一書記,馮沫力還是沒有閒下來。他經常到基地察看,與業主深謀細研,會商消費需求和市場變化,從政策、設施、機制、服務等方面扶持幫助,積極籌劃將東方村青花椒産業做成響噹噹的綠色品牌和致富産業。

“帶貨”進行時

“帶貨”是形勢倒逼出來的。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東方村的農産品滯銷嚴重。看到白菜等種在地裏,雞鴨等養在農戶家裏賣不出去,馮沫力心急如焚。東方村本來就是一個比較大的傳統小家禽養殖村,農産品可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呀。

怎麼辦?馮沫力與村幹部商量,決定駐村工作隊四名隊員先期組成“代銷隊”,把“疫情防控隊”和“産品代銷隊”兩個職能統籌兼顧起來。還是老竅門:跑!他騎上電瓶車往市場跑,鋻於價格太低,決定還是自己代銷。於是,他在朋友圈、工作群、小區業主群廣發資訊,得到了積極回應,需求訂單量很大。

馮沫力像忽然醒悟了:原來,這是一舉幾得的好事。看來,沒白跑。接下訂單後,分頭準備。一邊收集資訊匯總産品,一邊登記貼簽精準分送,點對點服務,打通産銷堵點,做好銜接文章,既滿足顧客安全放心的消費需求,又為農民群眾解決“賣難”問題,實現收入不受疫情影響。供需雙方皆大歡喜,幹部群眾皆大歡喜,都説馮沫力帶領的團隊做了一件大好事。

有人問馮沫力累不累?他説,不累是不可能的,兩頭跑,中間串,既費馬達又費油,但意義重大。這種累也是一種境界,我願意累下去,“累”出為民服務的長效機制。前不久,在單位工作群裏,“馮跑腿兒”的新昵稱得到大家一致公認。馮沫力説,很喜歡這個為他取的新昵稱。隨後,發了一長串愉快的表情符號。

近日,馮沫力傳來一組“流水賬”:今年以來,東方村帶貨代銷,賣了雞蛋4萬多枚,土雞700多只,鴨子30多只,紅苕粉700多斤,大米2300多斤……

他還表示,下一步將做好農旅文結合的文章,把“不履邪徑”的故事講出時代新意。

東方村的故事還在繼續。現實的東方村,雖然少了民間傳説上的幾分神秘,但實實在在多了發展的輝煌壯麗:脫貧攻堅戰和鞏固提升行動極大地改變了東方村的“顏值”和品質。在一系列嬗變的背後,是一批批像“馮跑腿兒”一樣的基層幹部帶領群眾在辛勤耕耘,在日夜奮戰,在踏石留印。

東方圖景,折射中國前進的鏗鏘步履。“馮跑腿兒”們,讓我看到了中國崛起的青春力量!(黎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