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和諧重慶

扎牢農村醫療的“網底”——看重慶榮昌區如何留住近六百村醫

發佈時間: 2020-11-18 14:07:56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村醫穩,基層醫療才能穩。作為農村醫療的“網底”,如何穩定村醫隊伍,是各地正在積極探索的民生課題。記工分,向村醫提供正向激勵;給位置,讓優秀村醫有職業上升的通道……重慶榮昌區不斷創新政策,努力為村醫“除近憂”“解遠慮”,全區近600人的村醫隊伍總體保持了穩定,滿足了農村群眾就近就醫的服務需求。

記工分:向村醫提供正向利益激勵

面向村醫落實公衛服務經費補助、兌現基本藥物補貼……近年來,政府在農村基層夯實醫療“網底”,提升村醫待遇的政策不斷出臺。但同時,政府補助也不能搞成“大鍋飯”,“幹多幹少、幹好幹差都一樣”也無助於調動村醫的工作積極性。

在榮昌,一項政策創新就是,將10多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按勞動強度、重要程度等確定不同分值,對村醫記工分算待遇。工分越高,獲得的補助越多。“建立政府購買村級衛生服務的新機制,就是要讓在基層踏實能幹、業績優秀的村醫能多勞多得,形成一種正向激勵的業務氛圍,向群眾提供更好的衛生服務。”榮昌區衛生健康委主任竹林村介紹。

産婦姓名:劉茂,分娩後一週進行入戶訪視,登記訪視時間、嬰兒姓名等基礎資訊,産婦無感染,嬰兒體重、身高正常……這是今年以來,鄭國萍入戶訪視的第15名新生兒産婦。

在榮昌區清江鎮分水社區,在村醫鄭國萍工作本上,仔細記錄著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情況:新增0—6歲兒童基本情況登記,一次計1分;入戶隨訪結核病患者,一次計5分……2018年鄭國萍公共衛生服務計分量達到1.58萬分,結合品質考核評價,當年鄭國萍得到公共衛生服務補助1.22萬元。

“以前村醫收入低,而且幹多幹少一個樣,可能發現了有慢性病患者也懶得上報。”鄭國萍説,現在她經常要到農戶家隨訪,發現一例就上報一例、服務一例。只有努力踏實工作,才有更高收入。

正因為記工分能讓踏實肯幹的村醫得利,群眾也受益,榮昌區已將這項政策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展至村醫一般診療費、基本藥物“零差率”補助等醫療服務項目上,有些村醫服務量大、群眾滿意度高,一年能拿到四五萬元補助,大大增加了職業獲得感。

給位置:讓優秀村醫職業上升有通道

在榮昌區清升鎮古佛山社區,村醫李承勇醫術好、醫風正,可謂遠近聞名。20多年來他一直背著藥箱,紮根農村基層,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最近周圍不少老百姓聽説,李醫生快要調到上級醫院上班,不在社區裏執業了,紛紛跑到衛生室來挽留他,“李醫生,大傢夥生了病,有個頭疼腦熱的,第一時間都想到你,你走不得哦!”

“我只是調到清升鎮衛生院工作,多跑不了幾分鐘路程的。大家有啥子事情,還是可以到醫院來找我。”遇到到府詢問的群眾,李承勇總是笑著耐心解釋,而且新的村醫馬上就上崗了,一樣能提供服務。

今年李承勇評上了中醫副高職稱,作為村醫優秀人才,被招錄到鎮衛生院工作,還獲得了事業編制。“對於優秀村醫,不僅要給待遇,也要給位置,逐步暢通職業上升通道,讓他們看得到職業發展的希望。”清升鎮衛生院院長賴嘉彬告訴記者。

在榮昌,通過暢通村醫職業發展通道,使不少村醫能在更大平臺上施展才能。曾經做村醫,如今是清江鎮衛生院院長的劉作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採訪劉作友時,他正忙著給一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做著檢查。“老人家,你不要慌,心態放鬆哦。你現在咳喘累,我們先給你做對症治療,然後安排住院,做詳細檢查哈。”

“在鎮衛生院工作,既要坐門診,管住院部,還要參與醫院值班,就是當一個‘多面手’來用。”劉作友説,醫院服務人口有1萬多人,工作量肯定比做村醫時大得多,雖然累但也更有成就感。

引新人:補充“新鮮血液”夯實醫療“網底”

與其他地方相似,榮昌區也面臨著村醫老齡化的問題。為了補充“新鮮血液”,去年榮昌區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將19名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才補充到村醫隊伍中,逐步改善村醫年齡、知識結構。

此外,榮昌還專門將村醫納入了定向培養名單,計劃用3年時間,培養60名全日制大學專科醫學生充實到村醫隊伍中去。

在昌州街道海螺村,剛剛從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的郭柯燃,正在村衛生室裏忙著幫患者煎煮中藥。她還有一項任務,就是協助村醫走村入戶,做好慢病患者隨訪。

郭柯燃就是榮昌區一名村醫定向培養生,在大學期間,就簽訂了村醫就業意向協議。為了讓郭柯燃儘快獲得相關執業資格,榮昌區衛健委還將她送到區級醫院進行規範化培訓。“我就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現在村醫收入有保障,在農村也有地位,我願意當好一名村醫服務患者。”郭柯燃告訴記者。

村醫是農民健康“守護人”。在基層採訪時,不少村醫反映,如今國家創新政策,完善村醫待遇保障,村醫職業“含金量”在提高,建議進一步完善村醫退出和養老政策,解決鄉村醫生後顧之憂。(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