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科教文衛

潼南區教育扶貧全面解決貧困生失學輟學問題

發佈時間: 2020-10-28 15:58:05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脫貧攻堅,教育為先。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讓每一個孩子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權利,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這是潼南區委、區政府的莊嚴承諾。近年來,全區教體系統以決勝脫貧攻堅為目標,把教育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優先任務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攻堅克難、精準發力、完善機制、強化保障,堅決打贏教育扶貧“攻堅戰”。


控輟保學一個不少


“我終於又可以上學了!”2020年5月,玉溪中學學生小茹(化名)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回到了校園。此前,由於家庭貧困,小茹父親打算讓小茹輟學,跟著家人到鎮上打工。班主任得知後,多次到小茹家找小茹父親談心勸説。在村幹部和家裏親戚的協助下,小茹父親被説動,改變了想法,小茹也如願所償地返回了課堂。

近年來,潼南區教委成立教育扶貧辦、出台資助政策、創新機制、責任制;開展“送政策進萬家”“送政策進農戶”活動,組織6700余名幹部職工進村入戶,宣傳義務教育入學、學生資助等扶貧措施,圓滿完成義務教育控輟保學目標。去年底,潼南區在接受各級巡視巡察、檢查考核以及“回頭看”中,均未發生一例建卡適齡貧困兒童少年因貧而失學輟學。

同時,區教委按照“一人檔”“一人一案”,共建立失輟學學生檔案67份:因身體原因確實無法到校學習的殘疾適齡建卡學生送教到府檔案120余份,累計開展送教到府近4500節次,解決了教育扶貧“九龍治水”“散亂漫灌”問題,做到了資訊鏈條的全覆蓋。

患有智力障礙的周菊菊家住龍形鎮丁壩村,無法接受正常的義務教育。龍形中學了解情況後,指派有愛心、有能力的教師承擔“送學到府”任務,進行“一對一”幫扶。老師為她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和進度,除語文、數學等常規課程,還開設智力啟發、能力培養等針對性課程,努力增強她的學習和生活能力。現在小周逐漸變得開朗起來,最近她順利完成初中學業,學校給她頒發了初中畢業證。

送教老師帶著記者去看小周時,小周不僅寫了很多字,還在本子上畫出了她心裏的小夥伴們。“沒想過她能學到這麼多東西,生活上也變得愛笑了,特別感謝老師們來教周菊菊,老師和學校對我們真是太好了!”周繼明拉著送教老師的手説。

據了解,潼南區就讀的建卡貧困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3847人,所有義務教育建卡失學輟學貧困生“一個不少”的回到學校,失學輟學學生全部清零。全區小學入學率、初中入學率以及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留守兒童、貧困家庭子女和殘疾兒童入學率均達100%。


資助政策一項不少


邱柳華是潼南一中高一年級的學生,父母離異,她和妹妹、弟弟由外公和外婆撫養,解決邱柳華三姐弟上學生活費成了老兩口最大難題。

潼南區在積極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為建卡貧困戶等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免費提供安全、衛生、營養、可口的“愛心午餐”。邱柳華家庭因學致貧,在學校和老師的幫助下,初中時就享受到這一政策。

現在已升入高中的她,生活費用也增加了,給家裏帶來的壓力日漸增大。學校在了解到她的情況後,不僅讓她享受了免費“愛心午餐”,還為她購置床上用品,解決了她上學期間生活費用。“一直以來,學校給了很多幫助,解決了我上學中的實際困難,老師和同學們也對我關愛有加,讓我感覺就在家裏一樣溫暖。”邱柳華説。

“我在學校享受了愛心午餐和住校生生活補助,減輕了家庭經濟壓力,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龍形中學學生陳佳馨説。“學校老師經常到我們家了解情況,解決困難,給予幫扶,現在我們家的生活比以前好多嘍!”小陳父親陳章貴高興地説。現在小陳家在政府幫助下進行了危房改造,母親也被安排在村裏的公益崗位工作,全家的小日子越過越紅火。

像邱柳華、陳佳馨一樣生活困難,卻受到資助關愛的學生還有很多。

今年,區教委修訂印發和出臺了《潼南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重慶市潼南區教育委員會關於進一步規範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通知》,確保貧困學生認定有章可循,統一了義務教育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和非寄宿貧困生生活補助標準。

2020年春季學期,潼南區在學前教育、義教學校、普高學校、中職學校等開設資助項目14個,實現了貧困生應助盡助,惠及學生20262人,資助金額達1751.7225萬元。其中,建卡對象學生5807人,資助金額641.975萬元。


辦學條件一樣不少


近年來,全區各類學校教室、桌椅、實驗儀器、運動場等教學設施配備全部達標,學生宿舍、食堂(伙房)、飲水、取暖等生活設施提檔升級,留守兒童學習和寄宿需求得到滿足,實現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

曾經的上和小學離城區遠,教育設施設備和人才都很匱乏,藝體課都由其他老師兼職,基本的課程量也很難保證。隨著義務教育均衡區的創建和推動,現在該校無論在教學設施設備的增添,還是教學品質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現在上和小學教室都配上了一體機,黑板、幻燈片教學等功能應有盡有,讓孩子們學習起來更投入,更有興趣;操場上也鋪上了綠色的草皮,音樂、美術等功能室一應俱全,孩子們的學習條件得到了很大提升,與城裏孩子教學條件一樣,做到了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滿意。

“我和孩子目睹了學校的發展變化,學生們生活學習也豐富多彩,比如剪紙、美術、音樂,學校老師教學品質也是相當好,真的感覺現在鎮上小朋友學習,跟城裏小朋友相比沒有什麼差距了”。學生家長周君容説。

目前,潼南區為補齊短板,進一步加強學校基礎建設,實施了實驗中學初中部擴建、寶龍益海學校學生公寓改造;獨立建制龍形、群力、崇龕、五桂、別口鎮等7所中心幼兒園;持續推進建設龍形小學等8所學校運動場。

據了解,潼南區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實施,城鄉攜手、聯盟辦學、送教下鄉、支教走教和走訪名校影子研修等,集中開展中小學教師素養提升自主選學公益培訓4000余人,通過全區中小學教育大數據雲平臺培訓學科教師6000余人,破解了“教、學、考、評、管和學習空間、家校共育”等方面應用的難題。城鄉間、校際間差距明顯縮小,教育品質明顯提高,教育現代化明顯加快,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

“近年來,區教委聚焦發展教育脫貧目標,著眼義務教育有保障的工作要求,全面推進教育脫貧一體化工作,做到了控輟保學一個不少、學生資助一個不少、辦學條件一樣不少,有力有效地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區教委負責人介紹,教育扶貧的“總攻令”發出後,教育在扶貧工作中的作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的理念深入人心。潼南區編織起了一張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因貧輟學的“防護網”,保障了家庭貧困孩子的公平求學機會。

當下,從貧困村走出了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希望之光在一個個貧困家庭升騰,教育扶貧的美好圖景正在潼南區全面展現。(關羽 張峻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