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的不只是野生動物,還有“野生”動物園

發佈時間:2020-10-28 08:02:00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馬宇平  |  責任編輯:呂依依
分享到:
20K

“野生”動物園

危險的不只是野生動物,還有野生動物園。

10月17日,上海野生動物園的一名工作人員在猛獸區實施作業時,遭受熊攻擊,不幸身亡。乘客拍下視頻的顯示,一群熊圍攏在一起,還有其他熊向此處跑來。有目擊者稱,“它們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拖著人往草叢裏移動。”

事後流出的視頻讓人震驚。但是在野生動物園裏,這樣的情況並非第一次出現。2017年,寧波雅戈爾動物園,一名遊客翻越隔離護欄被老虎襲擊致死;2016年,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一名工作人員給大象喂食、打掃象舍時,遭大象踩踏致死,兩名遊客在這家動物園猛獸散養區自駕時下車,一名被老虎撕咬死亡;再往前一年,河北秦皇島野生動物園,一名遊客在參觀白虎園時下車,被咬傷死亡。武漢森林野生動物園,發生過多起獅子咬人事件,一對母子被咬成重傷,一名飼養員被兩隻母獅咬死。

筆名花蝕的科普作家曾走過許多中國的動物園。他發現,野生動物園的防護設施和管理水準參差不齊,“很多地方新建的野生動物園非常差。”他見過最差的一家,遊客在裏面可以隨意投喂,動物來源、飼養方式有問題,還有很多安全漏洞——一個老大爺去打掃熊圈,拿著一把掃帚就進去了。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策劃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張勁碩也認為,我國野生動物園普遍面臨管理、理念等問題,“全世界動物園,哪個像我們現在這樣出現動物咬死人的呢?這就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這問題解決不了,別的都別談。”

但實際上,中國修建野生動物園的步伐並未因此減緩。1993年,中國第一家野生動物園——深圳野生動物園對外開放。隨後的10年,各地紛紛效倣,國內野生動物園總量超過30家,這一數量是日本野生動物園的6倍、美國的3倍。

1997年,全國政協委員趙忠祥建議,不要濫建野生動物園。2000年,原國家林業局制定全國野生動物園30年規劃,規定每省原則上只批一家。但是,這份規劃制定後,一些打著“省長項目”“市長項目”旗號的仍“趕風潮開工”。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共有49個野生動物園。其中有不少野生動物園動輒耗資10多億元,佔地幾千畝,有些還配套五星級賓館和夢幻馬戲小鎮。某座城市曾宣佈,將在同一年“迎來三家航母級別的野生動物世界”。

野獸兇猛,資本急迫。“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野生動物園?”有網友問。

1

10月18日,上海野生動物園通過官網發佈公告:園方正在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進行事件調查,全力做好事件處置和善後工作。截至記者發稿,上海野生動物園並未披露事件發生的起因與過程。

據《財新》報道,事發時一輛挖掘機在熊區進行除草施工作業,東北虎區飼養員駕車在旁監工。家屬和園內人士介紹,當時挖掘機出現故障無法挪動,司機下車查看。飼養員見狀徒手下車警示,不料自己慘遭不測,“整個過程一分鐘都不到”。

“在動物的活動場所,為什麼有人在裏面施工?這個是不能理解的,管理上肯定是有漏洞。”張勁碩説。

張勁碩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國內許多野生動物園沒有成熟的管理能力,也缺乏專業的團隊。這些“野生動物園”大多建在郊區,面積有幾千畝。與公益單位屬性的城市動物園不同,這些野生動物園多由私人投資建成,自負盈虧。有的野生動物園聲稱倣照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而建,“以大型野生動物為主題”。員工多是失去土地的農民——他們以土地入股,以效益分成代替遷移安置費。當野生動物園“過剩”,“暴利期”過後,有的虧損關門,因此導致野生動物死亡。

有人認為,在國際上,與中國的“野生動物園”最相近的是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張勁碩介紹,國內的野生動物園名稱,大部分都會翻譯成safari park或者wildlife safari。safari特指在東非、非洲南部的捕獵野獸的行為,禁獵之後,多指代觀賞野獸的長途旅行。

張勁碩曾18次帶團到非洲考察。在非洲肯亞、坦尚尼亞這些地方,safari的旅遊特別成熟。司機會根據動物的一些習性,馬上可以判斷出,獅子要捕獵了、羚羊要過河了,甚至大家管他們叫“自然學家”。

張勁碩看來,非洲safari的動物與動物園裏的動物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處於完全野生的狀態,後者則在人的影響下生活,習性與生活狀態已經被人改變了。

國內野生動物園一個普遍的保留項目是乘車穿越猛獸區遊覽——有的是乘坐動物園統一的車輛參觀,有的允許私家車駛入,但用壕溝、欄杆、電網等隔開猛獸。在某個動物園官網上,這個項目被叫做“狂野地帶”,能夠“體驗與猛獸的尖牙利齒僅一步之遙的驚險刺激”。

花蝕認為“讓猛獸靠近車不是一個好的運營模式”,這種遊覽方式強烈干擾了動物的生活,“真正好的動物園裏,動物不應該圍著人來轉。”

“國外很少有這種動物園。”張勁碩説,形式上類似,但內容不同。比如新加坡夜間野生動物園(Night Safari)也有散放區,但只散放極少的一些動物,都是食草類動物。從來“沒有像虎豹豺狼熊這些食肉類的”。

另外,在花蝕看來,這種方式還會帶來另一個風險。“因為人不好控制,有極大安全隱患。人如果下車怎麼辦?你防不了的。”

2

有網友猜測,上海野生動物園裏的熊襲擊人可能是因為饑餓,動物園通過饑餓提高動物的活躍度,滿足遊客參觀的興趣。

這一點尚未得到證實。但是兩位不願具名的研究者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國內野生動物園確實存在類似情況。

“野生動物園裏,猛獸一直跟著人的車子互動,是來要食物,而這往往是因為它們處於饑餓狀態,它們很少能吃飽。”

有償投喂是常見的人與動物互動方式,也是野生動物園的“招牌項目”。但在動物學家眼中,遊客投喂動物極其危險。在許多國外動物園裏,投喂幾乎都被嚴格禁止,一旦發現,要接受高額罰款,因為“那是一種破壞人與動物平衡關係的行為”——動物們不僅改變了生活習性,也更加依賴人,甚至産生矛盾。

張勁碩解釋,習慣被投喂的動物對人類有心理預期。如果它沒有從遊客手中得到食物,就會主動跟隨,去扒車、翻包,甚至作出攻擊行為。

在他看來,一些原本獨居的動物被迫在動物園過上了群居生活,獨立覓食變成人工投喂,這不僅改變了動物之間的關係,也改變了動物與人之間的關係。

申亮(化名)在國內一家野生動物園做飼養員,飼養13隻猛獸。他管理的獅虎混養區很受歡迎。每天早上,完成例行的籠舍觀察後,申亮和同事會把猛獸從各自獨居的籠舍裏放出,讓他們進入活動場。一個幾百平方米的活動場中,會放入1隻獅子、6隻老虎,供遊客觀賞。

他有時會給遊客講起猛獸打架、老虎間“單挑”的“有趣故事”。但這樣的爭鬥對野生動物來説並非是自然和愉快的事。

張勁碩解釋,在野外,老虎、熊都是獨居動物,有很強的領地意識。進入動物園群居後,要通過打鬥分出高下,會有很大的精神壓力。一些處於下風的猛獸,搶不到食物,又被欺負,一旦有更弱者進到籠舍或散放區,它一定會攻擊弱者。

“咬人的一般都是總被欺負的。平時別的老虎都拼不過,現在有人類進入它的領地,它一定會攻擊人,它要釋放這種壓力。”

張勁碩常年到野外考察,他發現不管到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去看老虎,還是到肯亞、非洲去看獅子,絕不會有動物把人從車裏拽下來。有時他們開一輛連車門都沒有的敞篷車。獵豹、獅子就在周邊,卻並不會攻擊人。“在野外,很多動物警惕性很高,是怕人的。而且對它來講,野外食物豐富,不需要和人搶食物。”

令張勁碩印象深刻的是,一段拍攝于雲南野生動物園的視頻裏,遊客拿線拴著一塊肉“釣老虎”。這個項目讓他覺得動物園已經失去了教育的功能。

“靠投喂動物、娛樂動物賺錢,是非常低級的,還停留在百十年前的動物園水準。”張勁碩説,“創收應該有更高級的做法。”比如,可以請高級別專家來做科普講解、舉辦小小飼養員培訓、昆蟲標本製作、飼料加工體驗活動,甚至可以脫離展館本身,帶大家去野外觀鳥,去非洲看自由自在的野生動物。

他認為這些項目都可以收費。完全可以把野生動物園做得高雅、高尚,不是非得娛樂動物才能賺錢。

花蝕也觀察到,遊客坐車遊覽野生動物園時,不論車開得快慢,都會對動物産生很大的影響。“當有車進去的時候,一般都會搭配投喂,這種情況下也會影響動物的自然行為。”

“我的一個核心觀點,理想的動物園裏,動物應該展示它的自然狀態、自然行為。”花蝕舉例,北京動物園的棕熊在冬天會冬眠,是可以給遊客看到的,“這是一個非常高超的展示。”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園長沈志軍也認同這個觀點。

在他看來,動物園的基石是尊重動物,給動物好的福利,讓它表達出天性行為。好的動物園是自然的窗口,要展現真實的自然,不能刻意把動物拉出來給人看,而要把人類往自然環境裏引。

3

有客人來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參觀時,沈志軍帶他們去園內的中國貓科館看豹子。客人和沈志軍都找不到豹子,他們慢慢靜下心來去看,發現它隱藏在距離人不到10米的草叢裏。

他形容那一刻的感受,“它生活在我們的身邊,但是又像精靈一樣不能被你所熟悉,它是神秘的,這就是大自然”。

“讓動物展示出它天性的行為,讓公眾被這種自然行為的魅力所打動,然後人會接觸到它的棲息地知識,進而思考怎麼去保護它”,沈志軍這樣闡釋如何依託動物展示開展保護教育。

在沈志軍看來,開展保護教育對動物園也提出了要求,比如動物園必須要以動物的健康福利為首位,要有具備同樣價值觀的人才。

他和同事想方設法增加動物福利。想出幾十種豐容(為豐富動物生活情趣,滿足動物生理心理需求,促進動物展示更多自然行為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的總稱——記者注)的辦法,輪換著使用;騰出“不展出運動場”,生病、懷孕、哺乳期的動物,都可以獨自待著。動物心情不好的時候,也可以不見人。

照顧動物的飼養員隊伍也進行了“迭代”。他把之前從園林、安保、保潔等崗位上來的飼養員逐漸換成了有專業背景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還要繼續招攬人才。國外的飼養員有的畢業于哈佛、康橋等名校,因為“飼養員的工作特別重要,絕對不是鏟屎官,實際上是在觀察、研究動物。”但國內普通動物園的一線飼養員素質遠遠達不到這一水準。

成為飼養員前,申亮是動物園後勤部門的司機。在一次人員調整中,他申請轉崗去養老虎。沒有任何專業背景,靠師傅現場教學,他用半年時間熟悉了業務。

申亮對“動物福利”“豐容”這些詞並不熟悉。他認為,野獸們在動物園裏比在野外更幸福,“犧牲掉一部分自由”,但沒有生存壓力,不需要捕食,平均壽命比在野外要長5年左右。

這半個月,申亮一直在訓練老虎完成一個跳水動作。最近,終於有一個老虎按照他的指示成功完成了。老虎從一個平臺上躍向高空,落在水裏,水花四濺。“要是拍照片,拍視頻,那是最精彩,非常好看的”。這成了申亮最近最有成就感的事。

他在抖音上開了一個賬號,分享自己飼養老虎的日常。有看了他抖音視頻的網友心情複雜,覺得“他愛動物,但用的是一種樸素又有點落後的方式”。

變成好的野生動物園,需要轉變的不僅僅是動物園。

在法國南特美術學院讀書的李晨曲計劃以動物園為主題進行畢業作品的創作,她在中國、歐洲、美國、澳洲逛遍了動物園。她在這裡觀察動物的表情、為它們拍攝肖像。

她走過的大部分動物園,人和動物是平等的,互相觀察,又互不打擾。

有一次,她見到一群訓練中的海獅,有一隻海獅獨自對著山的方向發出嘶鳴,剛剛失戀的李晨曲站在那兒默默流淚了,“雖然我聽不懂它的語言,但是我能感受到一種疑問和痛苦在裏面”。她覺得那一刻站在了和動物交流的邊界上。

但是國內的遊客有些顯得缺乏耐心。看不到動物時,他們會拍場館玻璃、衝著獸籠吹口哨。“他們覺得花了門票,就得看到更多的動物,否則就要去投訴。”

花蝕想告訴讀者,真正的野外和大家心理預期的不一樣。很多人以為在野外看動物,是坐在一輛車上,在大草原上到處跑,然後有成群的獅子、豹子、長頸鹿、大象、犀牛等,想看見的動物都有。但實際上,找動物對體力和腦力要求非常高,有時吉普車在大草原上面顛簸了一晚上,探照燈照了一晚上,什麼動物也沒看到。

“自然環境下人是需要去找動物的。”沈志軍認為,如果動物園只有光禿禿的一片水泥地,毫無疑問,遊客一眼就能看到動物。但好的動物園展示的不是動物,而是展示人與自然的關係,展示的是棲息地環境。

“你進去以後,你一看找不到動物,這就對了。”張勁碩記得,自己在英國做訪問學者的時候,看到一個動物園,規模特別小,但非常別致、精細。儘管沒幾種動物,但給動物的福利做得特別好,有山、有水、有河流、有植被,跟野外狀態是一樣的。

他想起小時候逛公園,大象被鐵鏈子拴著,但是那時,他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學了專業知識、了解先進的方法和管理理念後,反過去看這些事情,他才發現以前的做法不對。

最近,沈志軍想改造園裏的一處設計,那是為遊客們所熟悉的澳洲區的木棧道。棧道架在高處,人站在上面可以俯視動物。他現在意識到,這個設計會使動物恐懼,參觀的時候平視或者仰視最好。他覺得木棧道環繞展館也不好,動物360度都能被人看見,無處可藏,沒有選擇的權利。

人和動物的相處,經過了緩慢的進化。人們慢慢學會愛動物的同時,馬戲團悄悄退出了城市動物園。

“馬戲團裏,人享受作為萬物主宰俯視動物的感覺,既傲慢,其實也很渺小,很快就會被自然的災難所吞噬。”沈志軍説,“動物園的存在,其實是引發我們人類如何與野生動物相處、如何與大自然相處的思考,這兩個關係其實是人們一直沒有想清楚的。”

張勁碩相信,落後的理念和管理方式,早晚都會像馬戲團一樣退出動物園。而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動物園一定會繼續變好”。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