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北魏516年始建,唐687年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訶羅遺身而重建
香山寺為龍門十寺之首。位於洛陽城南龍門東山上,緊鄰龍門石窟。建於西元690—700年之間。武則天稱帝時常駕親遊幸,禦香山寺中石樓坐朝,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
唐垂拱三年(西元687年),印度來華高僧地婆訶羅(日照)葬於此,為安置其遺身重建佛寺。天授元年(西元690年),武則天在洛陽稱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奏請,敕名“香山寺”,並重修該寺,當時香山寺危樓切漢,飛閣淩雲,巍巍壯觀,武則天常駕親遊幸,禦香山寺中石樓坐朝,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
萬歲通天元年(西元696年),“海東瑜伽之祖”——新羅人圓測,圓寂後起塔于香山寺,香山寺因此成為南韓唯識宗祖庭之一。唐大和六年(西元832年),河南尹白居易捐資六七十萬貫,重修香山寺。並蒐集5000多卷佛經藏入寺中,撰《修香山寺記》,寺名大振,這篇文章開篇第一句即是對香山寺的推崇“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清康熙年間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稱頌“龍門凡十寺,第一數香山”,並建造禦碑亭,至今仍存于寺中。
香山寺歷經1400多年的滄桑,一直以來法音綿延,香火熾盛。2003年,香山寺第五次修復,借鑒唐代風格,對蔣宋樓,乾隆禦碑亭,衣缽塔等作為歷史文物予以修繕、保留、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