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美景美食

黔江新名片已確認“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清新黔江歡迎您”

發佈時間: 2020-10-12 13:42:22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是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視察調研時對黔江的“宏攬之謀”,是市委、市政府加快推動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發展的“點睛之筆”,是黔江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新發展優勢的“燈塔之光”。站在兩個百年奮鬥目標、兩個五年發展規劃的歷史交匯點,黔江的“新定位”在繼承中優化、在傳承中創新、在接承中賦能。未來已來、將至已至,“黔”程無限、“黔”景可期。


“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站位高、定位準、方位明,格局大、佈局新、起局穩,符合中央市委要求,符合黔江發展實際,符合幹部群眾期盼。

何以稱為“中國峽谷城”

一是定位“有依據”。2016年中國氣象學會授予黔江國內唯一的“中國清新清涼峽谷城”稱號,該稱號集政治性、專業性、權威性于一體,“中國峽谷城”是“中國清新清涼峽谷城”的簡化版,作為定位來講更具傳播性、可讀性。


二是形態“有特質”。全世界具有峽谷城市形態的以盧森堡最為知名,其餘形成品牌的絕無僅有。全國範圍來看,峽谷峽江不少,但與城市完美融合的唯有黔江,峽谷城市形態的唯一性、獨佔性是定位為“中國峽谷城”的最大底氣。


三是資源“有優勢”。地處北緯30度神秘地帶,峽谷絕壁如畫,峽江柔美靈動,溶洞千姿百態,蒼林翠染碧空,城中有峽、峽中有城,共生共美、如詩如畫。

image.png

何以稱為“武陵會客廳”

一是中心定位決定品牌價值。黔江一直以來都是國市定位的武陵山片區中心城市和渝東南中心城市,是成渝地區和武陵山片區中心城市地理上的唯一“交匯點”和發展上的交互“加強版”,中心即客廳、客廳即中心。


二是區位條件決定集散功能。黔江地處渝鄂湘黔“幾何中心”,向為“巴楚要衝”,素稱“渝鄂咽喉”,重慶南下東進和武陵山區互聯互通的重要“聯結點”,武陵山區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帶來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高速高效集散。


三是民俗人文決定魅力特質。“民俗風情”無疑是“武陵”的代名詞,黔江土苗風情異彩紛呈,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擁有全國首個土家民俗博物館、全市唯一民族博物館、民族歌舞團,在武陵山區極具典型性、代表性、特質性。

image.png

“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既是旅遊形象定位,也是城市發展定位;既是空間形態標識,也是城市靚麗名片;既是極大鼓舞鞭策,也是重大使命任務。中國峽谷城,集“峽、江、山、水、城”于一體,宛如一幅“幽、險、清、奇、美”的詩意山水畫。武陵會客廳,融區域性“産、景、人、文、路”功能于一身,是一座匯聚“心、樞、集、宜、樂”的開放活力城。總體來看,可理解為城市與峽谷在這裡相遇,世界罕見、中國唯一;客商與遊人在這裡雲集,武陵盛景、重慶榮耀。


“峽谷城”直指城市空間形態,極具辨識度的地理標識,極具獨佔性的地理名片,“城市與峽谷”珠聯璧合,“峽江與溶洞”完美加持,“青山與綠水”掩映相依,堪稱“武陵盛景,古今一也”,註定這座城市的非凡氣質。著眼全球視野冠以“中國”二字,既代表其國內的唯一性、國際的獨特性,又折射出使命之艱巨、期許之殷切。


“會客廳”直指城市功能特質,公共服務輻射周邊,集散能力持續提升,從渝鄂湘黔“幾何中心”向“綜合中心”漸次轉變,喜迎八方客、悅見四海賓,體現了開放、利他、共贏的城市價值觀和時代使命感。


著眼區域格局冠以“武陵”二字,一則賦予黔江協同渝東南代表重慶參與武陵山區競爭的重任,跳出渝東南、輻射武陵山,融入大格局、推動大發展;二則彰顯黔江多彩多姿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風情之美,以神秘清奇的城市峽谷和古樸濃郁的民俗風情塑造武陵山獨特標識。


“清新黔江”直指美麗山水顏值,市委主要領導讚嘆黔江“城區有好風景、全域有好風光”,這裡有山有水、有人有物、有聲有色,充滿畫面感和詩意性的冬雪夏涼、春清秋爽、水綠山青,代表宜居宜業宜遊“三宜共用”、生産生活生態“三生共美”、清新清涼清心“三清共彰”的大美勝境,是一個“全程清風為伴、全程清爽宜人、全程美景相隨、全程美不勝收”的近悅遠來之地。


“新名片”體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發展理念。“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向人們形象直觀地展示了一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城市融入大自然,生産美、生活美、生態美的靚麗畫卷。深入挖掘利用橫跨7個地質年代、城峽相擁10公里、垂直落差500米的特色資源稟賦,立體釋放“一江穿城、一峽連城,江峽相擁、城景一體”的獨佔效應,持續放大“中國清新清涼峽谷城”“綠色中國·傑出綠色生態城市”“中國森林氧吧”等品牌效應,致力打造“文景産城”融合發展典範,真正讓城區成為景區的客廳、讓景區成為城區的花園,推窗見景,出門入園,給人一種“城在峽谷上、人在畫中游”的詩意體驗。

image.png

“新格局”放大“世界罕見、中國唯一”品牌效應。“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市域“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背景下,高位推出的一個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城市品牌。黔江擁有國家4A級景區8個,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穩定在350天左右,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5%以上,榮膺“綠色中國·傑出綠色生態城市”“中國森林氧吧”“中國最具魅力宜居宜業宜遊城市”等稱號。城市峽谷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乃至亞洲唯一在城市中的峽谷,全世界極其罕見,素有“東方盧森堡”美譽,而且體量更大、品質更高、特色更亮,“不是盧森堡,勝似盧森堡”。名副其實、聲名遠播,具有國際視野、中國標誌、武陵特色,是重慶“行千里·致廣大”的一顆“閃亮明珠”,成為建設國家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打造“大武陵”國際旅遊目的地、世界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的重要支撐點。


“新內涵”彰顯“文化繁盛、心靈潤澤”獨特魅力。“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有著武陵山一樣的堅毅和靜美、阿蓬江一樣的溫柔和善良,是一個可以安放心靈的好地方。黔江自古人文薈萃,人傑地靈,哺育了先秦實業家巴寡婦清、大成丞相范長生等傑出先賢,留下了劉伯承、鄧小平、賀龍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戰鬥足跡,是紅三軍政委萬濤的故鄉,紅色情、民族情、奮鬥情、忠孝情載入史冊、化作詩篇。1800多年沉澱“丹興”古韻,北宋名相寇準在其《武陵景》中留下“武陵乾坤立,獨步上天梯;舉目紅日盡,回首白雲低”的韆鞦詩韻,勾畫出武陵群山綿綿、峽谷深深、流水潺潺、白雲悠悠的桃源盛景。南溪號子、帥式莽號等非遺文化,是土苗民族風情競相綻放的大觀園。


“新定位”賦予“區域中心、協同聯動”特殊使命。“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承載了建設武陵山區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特色産業集聚區、重要經濟中心等重大使命。市委、市政府明確黔江渝東南中心、重慶次中心定位,戰略機遇前所未有,政策支撐持續發力,要求黔江帶頭髮展、帶動發展,協同渝東南、連結川南、聯動武陵山,既有內部協作,又有跨省協作,代表重慶參與武陵山區競爭和協同發展,更能彰顯開明姿態、開闊視野、開放格局。同時,作為中心城市,還要帶頭走好城鄉互動高品質發展路子,在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上先行一步、更優一些。


“新價值”彰顯“融合利他、近悅遠來”美好願景。“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從歷史中走來、在新時代崛起,厚積薄發,博觀約取,飽含一種自強進取、開放包容、融合利他的城市氣質。堅定不移走深走實“從交通上建中心、從功能上建中心”發展路徑,未來黔江必將跨入一個高品質發展新境界。一方面,不斷完善“快進”交通體系、提升全境通暢水準,隨著東西南北“大通道”、鐵公水空“大樞紐”日臻完善,黔江將真正成為武陵山區第二大綜合交通樞紐。另一方面,持續豐富 “慢遊”産品體系、提升全域服務功能,隨著武陵山旅遊集散中心、西部醫學中心渝東南副中心、現代物流集散中心等重大項目落地,將成為旅遊、教育、醫療、商貿等“增強版”功能中心,黔江大地呈現出一派“峽谷城”遊人如織、“會客廳”高朋滿座的繁盛景象。


高水準打造“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需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同心協力辦好協作的事情。樹好融合、利他、銜接的“發展觀”,下好規劃、建設、管理的“先手棋”,打好“産、城、景、人、文、路”的“組合拳”,奏響“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的時代主旋律。


一是圍繞“紛至慕名來”,讓城市“強起來”。堅持老城做減法、新城做加法,推動城市南向擴容,重構“一主兩副五組團”空間佈局,打造“泛峽谷城市”,力爭2025城市規模實現“雙30”目標;持續擦亮國家衛生區、全國文明城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國家産城融合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等城市品牌。


二是圍繞“持續不斷來”,讓産業“興起來”。堅持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樹牢“生態+”“+生態”理念,因地制宜發展氣候經濟、山上經濟、水中經濟、林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新材料、節能環保、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等産業,把綠水青山變成源源不斷的金山銀山。


三是圍繞“隨時可以來”,讓交通“暢起來”。堅持“補缺”“加密”“提速”,對外構建“7幹線2站場”鐵路網,“1環6射”高速公路網、20條以上重要城市航線網,借道搭建萬州、涪陵等4條水運網;對內推進有軌電車促進城市快聯,構建“三環五縱六橫” 區內幹線公路網。


四是圍繞“遊客留下來”,讓景觀“靚起來”。堅持一城主導、一江拉動、多點引爆、全域發展,打造濯水5A景區、城市峽谷5A景區、三塘蓋國際旅遊康養度假區“三大拳頭”,構建“群山有峰”“眾星拱月”“月照星空”的旅遊發展格局。與南川金佛山、武隆仙女山、彭水阿依河、酉陽桃花源等4個5A級景區串珠成鏈,打造渝東南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標桿。


五是圍繞“來了不想走”,讓人氣“旺起來”。堅持交通牽動、産業帶動、服務拉動,打造功能中心,增強輻射帶動,提升承載能力,依託高鐵輻射打造“泛城市”中心,吸引毗鄰地區和轄區鄉鎮人口轉移落戶,力爭2025年外來就學、就醫、消費分別佔到25%、35%、40%。


六是圍繞“走了還要來”,讓文化“炫起來”。堅持以旅彰文、以文促旅,辦好中國武陵山國際民俗文化旅遊節、中國雞雜美食文化節、中國山地馬拉松系列賽、原創大型民族鼓舞詩劇《濯水謠》,協同打造大武陵、大生態、大山水品牌,讓優秀民族文化“放歌”“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