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醫療隊員國慶中秋重返武漢:從此武漢是故鄉

發佈時間:2020-10-08 09:13:38  |  來源:武漢晚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呂欣
分享到:
20K

援鄂醫療隊員國慶中秋重返武漢,説到最多的一個字,就是“回”。 在武漢經歷生死,與武漢休戚與共,對他們來説——
  從此,武漢是故鄉

  陳前、黃建芳、陳石聰(從右至左)在黃鶴樓登樓遠眺武漢美景。

記者史偉 攝

待到無恙時,武漢再相聚。

過去8天,國慶中秋雙節合璧的假日裏,武漢信守了與全國人民的承諾與約定,笑迎八方賓客。

“我們回武漢了。”那些白衣為甲、驅散黑暗的援鄂醫療隊隊員們,佳節重返武漢時,説到最多的一個字,就是“回”。從“去”變成“回”,一字之差,是情感的賓主轉換,是休戚與共的精神羈絆。武漢,已然成為他們心中的故鄉。

武漢,是責任彰顯地。

難忘疫情焦灼之時,4萬多名白衣戰士,聞令而動馳援湖北,決勝武漢。廣東援鄂醫療隊護士盧俊,國慶長假前回武漢,看望88歲的馮保會和83歲的李紹華夫妻。1月初,兩位老人同時患上新冠肺炎,經廣東醫療隊悉心治療後康復。“和爺爺奶奶相處久了,一直惦記著他們。”在馮爺爺家,盧俊和兩位老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生命至上,心繫每一位患者,援鄂醫療隊員與患者之間的特殊感情,早已超越了普通醫患關係。經歷生死,走出黑暗,已是親人。有親人的地方,就是故鄉。

武漢,是生命託付地。

英雄者,國之幹,捨生忘死,不畏艱難。上海醫療隊黃建芳醫生,疫情期間堅守雷神山醫院。10月3日,黃醫生一家登上黃鶴樓,看到如今的武漢街頭人如潮水,她覺得驕傲自豪。丈夫陳前説,當初得知妻子要援鄂,同為醫生他恨不得替妻子去。但考慮到妻子是感染科醫生,比外科醫生的他,專業上更適合,只能含淚送別。疫魔肆虐時,這樣的送別,每一名援鄂醫療隊隊員都曾經歷。前路未可知,一眼或永別,但抗疫的勇士們,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獻我英靈,唯有故鄉。

武漢,是未來期許地。

當各大高校新生,陸續報到時,人們欣喜地發現,不少援鄂醫療隊員的孩子,考到了父母戰鬥過的武漢念大學。來自上海的新生孫樂,選擇了武漢大學臨床醫學本碩博連讀。疫情期間,他的父親在火神山醫院負責接收重症患者。大學所在地,是除家鄉外,孩子學習生活最久的地方,是成長立志之所。孫樂説,他希望成為像父親一樣的醫生,畢業後為武漢的醫療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蓬勃發展的武漢是承載理想的好地方,未來可期。留武漢,新故鄉。

而今江城已無恙,英雄的精神和感恩的情懷已融入城市的血脈與肌理。無論是全體援鄂醫療隊隊員,還是支援雷神山、火神山建設的外地工友;無論是山東壽光為武漢捐贈蔬菜的菜農,還是重慶巫山為武漢贈送柑橘的果農……那些千千萬萬,幫助武漢鬥罷艱險走出至暗的人們,你們的恩情,武漢人民銘記於心,歡迎你們常回武漢。 從此,武漢是故鄉。

記者賈代騰飛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