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彭水:交通建設織密網 連通群眾幸福路
聯合鄉同連村通村通組路 攝/楊敏
青山如黛,大道如虹。行駛在彭水,從集鎮到鄉村、從幹線公路到偏遠村道,一條條“暢、潔、美、安”的“四好農村路”縱橫交錯,編織出四通八達的鄉村公路網路,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逐步成歷史,一個個鄉村,一戶戶農家拓寬了致富路,打開了致富門。
近年來,彭水大力推進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造彭水“一江二鐵三高鐵七高速”對外交通網路,銜接佈局建設通用機場,構建東西南北“四向”連通、鐵公水空“四式”聯運的交通物流運輸體系,促進全縣農村公路“加硬”、高速鐵路“加快”、普通幹線公路“加等級”、高速公路“加密度”,為彭水發揮民族、生態、文化優勢,建設生態特色宜居城、生態旅遊目的地、生態産業發展區、生態文明示範縣,提供外通內聯、通村暢鄉、客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路。
全面化、深入化
拓寬扶貧致富路
三義鄉,位於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北邊,是彭水最為偏遠的鄉鎮之一。由於群山環繞,山高坡陡,臨崖、高邊坡路段多,路面狹窄,車輛通行能力很差,産業發展滯後,多年來一直屬於深度貧困地區。
“以前路還沒有擴寬、硬化,車進不來,要用飼料只能靠人背,山路走一趟就一個多小時,一天來回好幾趟。”看著養殖場門口的新水泥路,三義鄉五豐村生豬養殖戶秦中海深有感觸地説,“現在路修好了,車子可以把飼料直接拉到門口,要出售的豬又從門口直接拉走,方便多了。”
秦中海家的生豬養殖場建在群山之間的牛滾凼,過去只有一條彎彎窄窄的土路連接著山脊處的公路。2017年,這條路被納入五豐村産業路的規劃之中,2018年11月硬化通車。
近年來,彭水堅持把加強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決戰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高站位、高品質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努力構建“結構合理、因地制宜、便捷暢通”的農村公路網路體系。2017年至2020年,僅三義鄉就建成小康路120公里,通車里程從49公里上升至194公里。
路通則財通。2019年,借助家門口的硬化路,秦中海的養殖場出欄的400多頭生豬順利完成收購,掙了100多萬元,從貧困戶變成了致富能手。秦中海的“致富路”,僅僅是彭水以脫貧攻堅為統纜,統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一個縮影。隨著彭水農村交通條件的持續改善,鄉村特色産業也隨之發展起來,以紅薯、烤煙、畜禽養殖、晶絲苕粉等為代表的特色産品,隨著通達的道路,走出大山,走進城市。
規範化、精細化
夯實幸福暢通路
山道彎彎,流水潺潺。初秋時節,行走在唐家壩平整光潔的鄉村公路上,欣賞著沿途的鄉村美景和一處處獨具風格的苗寨,心情格外舒暢。
“自從修好了鄉村路,咱這山裏一下子熱鬧起來了!”3名唐家壩村民一邊閒聊著,一邊在公路上開展清掃垃圾和沿路鋤草等公路養護工作。
近年來,彭水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總目標,採取定員養護、承包養護和委託養護3種方式,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的作用,全面加強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管理。2020年,全縣新開發800個公益性崗位(鄉村道路維護崗)用於鄉村公路養護。
一條鄉村路、暢通路的背後,最不能缺的就是公路人的“精心照料”。據彭水縣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彭水圍繞“四好公路”管護目標,科學編制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手冊,建立健全管理養護考評指標體系,實現了管理養護規範指導和硬性約束的有機配套;按照“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的要求,建立健全養護機構、落實管養人員、保障養護經費、規範養護制度,全面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設立公路養護公示牌,加大農村公路養護督查力度,實行百分制考核標準……在各村各路段的養護過程中,形成比品質比進度的良好局面。
同時,該縣還圍繞強化公路日常管護、有序推進小修保養、紮實推進大中修工程、深入開展鄉村公路養護,多措並舉,嚴格落實公路管養責任,管養工作規範操作,公路保暢保通取得明顯成效。
立體化、多元化
打通全面發展路
7月1日,彭水上塘烏江大橋復線橋順利建成投用。據了解,該項目的投入使用,進一步拉近了彭水老城、彭水新城和蚩尤九黎城之間的空間距離,將有效促進摩圍山、蚩尤九黎城以及靛水街道、潤溪鄉、黃家鎮、大埡鄉等地的旅遊發展。
遇水架橋、逢山開洞。近年來,彭水加快推進對外大動脈建設,不斷暢通骨幹道路,有序推進縣城至鄉鎮的所有幹線通道路面整治提升行動;同時,積極研究規劃通用航空建設和烏江黃金水道功能整治和提升,著力補齊空路、水路短板,全面助推交通建設立體化、多元化。
渝湘高鐵彭水段、渝懷鐵路二線彭水段、黔石高速公路彭水段、渝湘復線高速公路彭水段、S522曾家坪至小龍橋段公路,一個個項目有條不紊地推進;水泥廠至九黎城、保家至喬梓、S204芙蓉江大橋至大田埡口、S518菖蒲塘至大埡段、Y013沙灣大橋至蘆塘段等,一個個項目相繼完工;道路建設、路面拓寬、綠化建設……
據彭水縣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彭水立足“交通是經濟社會發展先行官”定位,以“外聯內通”為目標,統籌推進公路、鐵路、水路建設,加快構建外部配套成環、內部縱橫成網的開放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多措並舉加快實現“進得來、出得去、行得通、走得暢”,破解貧困地區交通制約,加速形成“40分鐘主城、1小時周邊、1.5小時縣域”交通圈,努力打造渝東南水陸聯運支撐點城市。
修一條路,帶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一條條道路不僅僅串聯起了“美麗鄉村”,更是鋪就了一條走出去的“致富路”。一個個項目不僅暢通了彭水對外的連接,更是助推了縣域生態經濟、旅遊經濟、文化經濟等高品質發展,提升了區位優勢和城市價值,僅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超過3000萬人次。
截至目前,全縣鐵路里程68.00公里,水路里程320.70公里,公路里程7895.74公里,其中,高速路65公里、國省道663.8公里。縣鄉村道7166.94公里,公路路網密度202公里/百平方公里。鄉鎮和行政村通暢率、撤並村和小組通達率、貧困村通暢率和農客投放率均達100%。(劉茂嬌 李德方 曾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