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鄰水:聚焦民生熱點難點 創新履職亮點紛呈
中國網9月27日訊 近年來,鄰水縣政協聚焦民生熱點難點,提建議、建諍言、出實招,可以説是成果滿滿、亮點紛呈,僅“委員建議落實”“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和“常態化履職盡責”就呈現出多個亮點,得到了省市政協領導的充分肯定,一些省內外政協前來考察學習,盛讚鄰水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委員建議“開花結果”
9月以來,鄰水縣政協研究室陸續收到縣交運局、縣農業農村局、縣環保局等10多個縣級部門發來的政協意見建議辦理情況的報告。報告反饋了政協委員意見建議辦理落實情況,同時還將建議“落地”情況作了詳細説明。
幾年前,情況並不是這樣。按照慣例,縣政協召開常委會議提出協商建議,通常由縣政協研究室整理,並以文件的形式轉交相關部門落實。不過這一做法往往流於形式,協商報告提交後,通常是“一去不復返”
“建議到底有沒有得到採納,問題有沒有解決,沒有反饋,政協不清楚,委員不知道。”在鄰水縣政協主席馮永斌看來,問題的關鍵在於政協履職沒有實現制度化、程式化、規範化,要想實現高品質履職,必須在‘三化’上做文章。
2016年,鄰水縣政協換屆之初,面對政協建議“有去無回”現象,該縣政協立即從制度著手,積極探索走出一條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路子,研究出臺了《政協委員意見建議辦理落實情況反饋制度》 (以下簡稱《反饋制度》)。其中明確提出,對於政協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商請各承辦部門在10個工作日內進行反饋。在此基礎上,縣政協還專門製作了委員意見建議督辦清單,以及意見建議辦理落實情況反饋表。
《反饋制度》還規定,縣政協常委會、主席會專題協商後提交的協商報告,相關單位須在一定時 間內向縣政協報告意見建議辦理落實情況。縣政協還將視情況組織專項調研、視察,對重要意見和建議落實情況進行跟蹤。
“這是今年環保部門對《關於禦臨河、大洪河生態修復保護專題協商報告》意見建議採納落實情況的反饋,90%以上的建議都得到了採納。”鄰水縣政協秘書長甘德清手拿一本報告告訴記者,“你看,大洪河庫區餐飲業得到了集中整治,251個禁養區養殖場全部關停。”
對政協委員而言,提出的意見建議長期得不到相關部門的反饋,還將帶來一個惡性迴圈, 即挫傷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積極性, 影響政協整體履職水準。《反饋制度》出臺後,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從目前的情況看, 鄰水縣各職能部門在辦理委員意見建議時,通常會主動與委員進行聯繫,邀請委員參加相關活動,並聘請委員監督工作。面對採訪,鄰水縣政協委員余碧珍有感而發:“以前提了建議,很多時候不了了之。現在不一樣了,職能部門會打來電話溝通建議辦理情況,讓我們委員更有履職熱情。”
為確保政協委員建議辦理不留“尾巴”,鄰水縣政協還建立完善了縣政協常委會、主席會以及專委會督辦機制。通過組織委員開展座談交流,了解對部門辦理情況的意見,開展滿意度測評,以及強化測評結果運用,進一步推動承辦部門辦理落實委員建議,力促建議“開花結果”
“有事來協商”成果滿滿
“鄰水縣政協‘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別是在聚焦民生熱點難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開展的一系列‘小微協商’活動,可以説是亮點紛呈,成果滿滿。”……這是近日廣安市政協相關領導在鄰水調研政協工作時,對該縣政協“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試點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讚許。
去年以來,鄰水縣政協按照省政協開展“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試點工作的要求,通過“政協搭臺、各方唱戲、群眾受益”的生動實踐,初步構建起了融協商、監督、參政于一體的“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體系,並取得了多個方面的成果。
通過構建“2+4+X”的協商體系,加強“X”即:“小微協商”,建立片區中心鎮“協商驛站”和鄉鎮“委員工作室”,補齊了政協協商體系短板,實現了政協與基層協商的有效銜接,打通了政協基層協商“最後一公里”。
通過擴大群眾參與、運用自願參與、邀請代表參與等方式,創造各界群眾平等參與公共事務協商的機會,鼓勵群眾發言,有效擴大了公眾有序政治參與,進一步弘揚了團結民主主題。
通過始終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歸縮點,積極搭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平臺,傾力促進民生改善,有效維護了群眾的切身利益,詮釋了“人民政協為人民”的真諦。
通過主動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解決了基層一個又一個矛盾和問題,豐富了城鄉基層治理模式,有力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通過充分發揮界別優勢,聚焦營商環境開展多形式界別協商,不僅促進了民營企業融資難、用工難、辦事難問題解決,更堅定了民營企業家堅定的發展信心。
“縣級政協大量工作直接面對老百姓,同人民群眾更直接、更廣泛、更密切,具有更加獨特的優勢,在推進基層協商民主有著天然的聯繫。”縣政協主席馮永斌説,建設“有事來協商”平臺,既為黨委政府拓寬了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的渠道,也為政協委員履職盡責搭建了平臺,更為廣大人民群眾表達訴求,反映民意,實現利益提供了平臺。
馮永斌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總結探索,切實加強“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用真情真心架起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真正實現“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的良好格局。
常態化履職頻獲點讚
廣場舞不再撓民、僵屍車不再堵心、大水缸不再有污染……這一件件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政協委員常態化履職建言,近期在鄰水相繼得到解決,贏得了廣大群眾的頻頻點讚。
政協委員履行職責,往往是通過一年一度的全委會來體現,而閉會後除了偶爾參加調研視察活動外,幾乎再無履職表現,委員的常態化履職如何落到實處,成為了各級政協一致救解的難題。為解決這個問題,近年來,鄰水縣政協在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總結出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這就是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委員教育管理,大力倡導委員樹立常態化履職意識,積極主動參政議政,引導委員時刻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及時聽取並處理公民的意見建議,當好人民群眾的代言人。
開闢政協《社情民意資訊》內刊,為委員常態化履職建言搭建平臺,這已成為廣大政協委員履職常態化的一種有效實現方式。通過政協《社情民意資訊》的編報,讓黨委、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及時了解民意,聚集民智,為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提供參與依據。通過這種資訊反饋機制,既有效推動了一大批民生問題的解決,拓展了政協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的途徑,提高了政協履行職能的實效,更拉動了黨委政府與政協委員的距離,較好地調動了委員參政議政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政協工作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推動了地方經濟社會的高品質發展。
“利用《社情民意資訊》反映民眾訴求,這條路子走對了,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民主監督一般都是通過“兩會”和提交提案來實現的,可“兩會”畢竟一年一次,提案也不可能時不時就來一條,要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必須要有一條途徑,一個日常發表意見的平臺,而政協《社情民意資訊》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起到了拾遺補缺的作用。希望這個亮點工程發揚光大,越辦越好”。經濟界政協委員朱明輝深有感觸地告訴筆者。
“近年來,鄰水縣政協根據委員常態化履職建言成果,共編報《社情民意資訊》128期,反映問題382條,所提建議大多數得到了解決落實,讓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該縣政協主席馮永斌告訴筆者。(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