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今日重慶

重慶雲陽脫貧攻堅路上的“三好戰法”

發佈時間: 2020-09-11 10:38:2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黃姝穎 付戀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中國網9月11日訊  145個貧困村、13.4萬貧困群眾如期脫貧,2018年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連續5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位居全市前列……這是重慶雲陽在脫貧攻堅這場“大考”中,交出的亮眼答卷。

雲陽怎麼幹的?背後有哪些幹部群眾脫貧致富的感人故事?9月11日,重慶市雲陽縣委書記張學鋒在“眾志成城 苦幹實幹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少”雲陽縣脫貧攻堅市級新聞發佈會上表示,30多年來,該縣牢記初心使命,腳踏實地,在“三個好”上聚焦聚力、精準發力,以“眾志成城、苦幹實幹”脫貧攻堅精神,幫助35萬貧困老鄉過上吃飽穿暖的日子,實現137萬雲陽兒女“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共同期盼,考出脫貧攻堅“好成績”。

盡銳出戰,吹好脫貧攻堅集結號

雲陽縣經信委派駐沙市鎮新樓村第一書記張大勇親人過世,懷著巨大悲痛仍然堅守扶貧一線;養鹿鎮扶貧專幹向玲玲身懷六甲,臨近産期仍堅持工作;清水土家族鄉鹽壩村村主任汪培生身患肝硬化卻一直奮戰在扶貧一線,風裏來、雨裏去,聲音啞了、嘴皮裂了,吃幾片藥、喝幾口水又投入戰鬥;縣行政服務中心派駐養鹿鎮新禾村駐村工作隊員張玉霞帶著五個月大的孩子和婆婆一家三代“組團”扶貧……

這一個個感人的扶貧故事,折射的是雲陽縣無數扶貧幹部在脫貧攻堅中衝鋒在前、無怨無悔、無私奉獻的群像。

他們帶著感情、帶著堅守,以“衝在最前、幹到最好”的奮鬥姿態,以堅守執著的為民情懷,落實政策、做大産業、用情幫扶,為全縣脫貧攻堅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幹部幫扶“齊上陣”、工作隊駐村“攻堡壘”的動人故事,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部署。“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必鬚髮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必須有一支善戰必勝的精銳之師。”張學鋒表示,雲陽縣派出“指揮長”、增派“生力軍”,吹響集結號,盡銳出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據介紹,全縣30名市管領導擔任42個鄉鎮(街道)戰區“指揮長”,定點包乾、常態督戰脫貧攻堅工作,選派14836名幹部職工全覆蓋結對幫扶貧困戶,落實了1380名醫生幫扶因病致貧戶、6376名教師幫扶因學致貧戶、531名科技人員幫扶有産業發展能力的貧困戶,同時針對貧困村扶貧工作力量不足、村級班子能力不強、産業發展普遍較弱等難題,先後從全縣各級各部門精選1457名年富力強的幹部到貧困村駐村幫扶,打造一支支不走的“工作隊”。

社會幫扶也不斷發力。250家民營企業組成40個幫扶集團參與幫扶,凝聚起決戰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形成縣鄉村三級一起抓,幹部職工齊上陣,社會各界踴參與的濃厚氛圍。

精準施策,打好增收致富組合拳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

雲陽縣把産業扶貧和就業扶貧作為群眾穩定增收的主抓手,既“輸血”送溫暖,更“造血”管長遠,持續鞏固脫貧成效。

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雲陽縣開展農業産業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村級集體經濟三年倍增計劃,穩步推動“三變”改革,把貧困戶全部嵌在産業鏈上,實現村村都有主導産業、村集體經濟全部破殼清零,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60%,聯結帶動3.4萬戶貧困戶穩定增收。

對於想創業的貧困戶,雲陽則採取政策推動、金融撬動等方式,每年扶持2萬餘戶有意願有能力的貧困戶“家養一頭豬、戶種一畝菜”發展“短平快”增收項目,並建立貧困戶産業指導員制度,就地就近選聘807名“田秀才”“土專家”,通過“田間課堂”實現“技能培訓到村組、技術服務到農家”,幫助發展産業的貧困戶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産業有了,如何賣出大山?雲陽通過打造“天生雲陽”區域公用品牌和“雲陽洋”農村電商品牌,幫助55個農特産品抱團闖市場,通過電商促銷、直播帶貨等新模式新業態,讓山貨變網貨,累計助銷農特産品22.8億元,成功入選2017年、2019年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志智雙扶,聚好同奔小康精氣神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雲陽縣將志智雙扶融入脫貧攻堅全過程,全面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實現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同頻共振。

扶貧先扶志。通過評選“八好之星”,開展“三改”“三歸”清潔家園行動,雲陽縣引導群眾學榜樣、樹新風、美環境,並建立脫貧榮譽制度,對主動脫貧的貧困戶頒發“同奔小康榮譽證”,激勵貧困群眾不等不靠,以“志”脫貧。同時圍繞磚刀、面刀、菜刀為特色的“三把刀”,針對性開展實用技能培訓16萬人次,打造拆遷工、麵條工、廚師三塊就業金字招牌,幫助5.8萬貧困勞動力帶著技能闖市場,真正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在種種行之有效的舉措下,一個個自強不息、可歌可泣的群眾典型不斷涌現出來:割肝救子自立自強的錚錚鐵人謝章田,寧借薄田不受贈糧一年背壞9個背簍的背簍夫妻賀茂勝夫婦,用獨臂撐起半邊天的“不屈鬥士”劉從蘭等等。

引導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的過程中,雲陽縣廣大黨員幹部也堅持“幹群一心、一路同行”的優良作風,每逢春節、農忙時刻,就從“案頭”奔向“田頭”,深入農家院壩,聽民聲、問民情、解民憂,把“魚水情深”落實在行動上,用幹部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

扶貧必扶智。雲陽縣委縣政府深知,只有教育扶貧,才能斬斷“窮根”。為此,雲陽縣把教育扶貧作為擺脫思想貧困、阻斷代際傳遞的重要手段,率先在全市成立貧困學生資助中心,將每年8月定為貧困學生幫扶月,創新精準資助六步工作法和差異化資助辦法,並每月定期組織開展全員家訪,對不能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開展送教到府,實現全縣無一名學生因貧因病失學輟學,讓每一名適齡少兒都能上學、有學上、上好學。

如今,“教育斬窮根”的理念得到越來越多貧困群眾的認可,3791名貧困學生考入重點本科院校,5名貧困學生圓夢清華北大。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踏上新的征程,雲陽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的要求,繼續發揚“眾志成城、苦幹實幹”的脫貧攻堅精神,善始善終,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不斷提升脫貧品質,全力以赴打好全面小康收官戰,盡心竭力打好鄉村振興接續戰,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黃姝穎 付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