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美景美食

邊城秀山 土風苗韻 踏歌邊城

發佈時間: 2020-08-31 13:49:19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image.png

大溪酉水

image.png

花燈美食街 攝/唐磊

image.png

隘口太空蓮

image.png

大溪酉水水上運動 攝/唐磊

image.png

太陽山民宿 攝/齊嵐森


秀山地處渝湘黔鄂四地接合部,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8.7%。多元的地域與民族文化,孕育了以花燈歌曲為代表的秀山民歌。在勞動中誕生,在鄉村裏傳唱的《黃楊扁擔》,更是從1000余首曲目中脫穎而出,享譽世界。

土風苗韻,不僅孕育了《黃楊扁擔》,也扮靚了秀山的大美田園。入清溪場龍鳳花海,赴玫瑰之約,賞土家織錦;臨大溪酉水河,聽漁家唱晚,品土風苗韻;登隘口太陽山,住土家民宿,看脫貧藍圖……一曲《黃楊扁擔》,唱不盡邊城風光。

歌與時光的傳奇

“黃楊扁擔呀麼軟溜溜呀那麼姐哥呀哈裏呀,挑一挑白米下酉州呀姐呀姐呀,下酉州呀那麼哥呀哈裏呀……”從1958年首次公開演唱,到多位知名歌唱家接續傳唱,原汁原味的秀山民歌《黃楊扁擔》蜚聲華夏,到如今已有半個多世紀。

秀山縣溪口鎮,一座大橋橫跨石壘溪,為兩岸群眾出行提供著便利。這座以“思和”命名的大橋,是為了讓世人永遠記住一位民間藝人——《黃楊扁擔》作者嚴思和。

溪口鎮的村民世代都愛跳花燈、唱民歌。生長於此的嚴思和,天生一副好嗓子,年紀輕輕就成了當地的花燈名角。每逢春節跳花燈或夏日“打鬧(薅草鑼鼓)”,村村寨寨都爭著請他“寄調”。

嚴思和曾和朋友從官莊貓鼻子洞出發,挑起白米經湖南花垣到酉(當地人發音同“柳”)州售賣。他將下酉州賣米的體會,編成了《黃楊扁擔》在田間地頭演唱。

新中國成立後,嚴思和已能演唱200多首花燈曲調。藝術家們遠道而來,把他演唱的所有花燈歌曲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1958年1月出版的《四川花燈歌曲》,刊載了嚴思和演唱的《黃楊扁擔》。同年,四川省歌舞劇團獨唱演員朱寶勇公開演唱,引起轟動。

此後數十年,包括李光羲、吳國松、李雙江、蔣大為、鬱鈞劍、呂繼紅在內的多位著名歌唱家先後演唱《黃楊扁擔》,令其風靡全國,長盛不衰。

《黃楊扁擔》是秀山不可多得的金字招牌。秀山將嚴思和故鄉白粉墻村更名為黃楊扁擔村,借歌發力,做大鄉村旅遊經濟。

目前,黃楊扁擔村正積極傳承以《黃楊扁擔》《一把菜籽》為代表的秀山民歌,以及以秀山花燈、薅草鑼鼓為主體的地方戲,致力建設“花燈藝術之鄉”和休閒旅遊文化名村。

歌與花海的邂逅

每逢節慶,位於清溪場鎮的龍鳳花海玫瑰之約鄉村旅遊景區總會響起《黃楊扁擔》優美的旋律。這裡曾創下“千人同唱《黃楊扁擔》”的盛舉。

清溪場鎮是秀山第一人口大鎮,是秀山的“花燈藝術之鄉”和“辰河戲之鄉”。這裡花燈文化、邊城文化、川渝文化、田園文化、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薈萃。

龍鳳花海是首批“中國美麗田園”全國十大油菜花景觀之一,是清溪場鎮鄉村旅遊的主要景觀。每到油菜花開,百米長的超大“龍鳳呈祥”圖案躍然花海,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打卡拍照。龍鳳花海旁,還有佔地面積約1500畝“玫瑰之約”四季花海以及如茵的草坪。整座景區集休閒觀光、花卉苗木、婚慶活動、親子娛樂、科普研學等功能于一體。

依託鄉村旅遊的發展,景區所在的太平村組建了10多人的文藝演出隊伍,節慶到景區開展民俗文化演出,成為一種慣例。同時,村裏鼓勵並組織村民保留和開展好“三月三”打粑粑、供奉“火星菩薩”、“四月八”等土家特色民俗活動,讓濃厚的民俗文化氛圍和鄉村旅遊發展實現互促共贏。

放歌龍鳳花海,體驗土家織錦。“反面挑織”的土家織錦,是我國少數民族四大名錦之一,與土家語言、土家民俗共同構成土家族最顯著的標誌。

清溪場鎮是土家織錦技藝主要傳承地。近年來,該鎮結合鄉村旅遊發展和脫貧攻堅,在大寨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起了扶貧工坊。

工坊中,土家婦女用古老的木織機,以棉紗為經,以五彩絲線或棉線為緯,嚴格按照傳統的12道工序製作土家織錦,織就了清溪場鎮鄉村旅遊版圖上的又一大看點。

歌與綠水的牽手

酉水又名北河,有“武陵玉帶”之美譽。它發源於湖北,經秀山大溪鄉、石堤鎮,然後接納梅江河水,浩浩蕩蕩奔騰而去。

大溪鄉豐聯村位於大溪酉水風景區以及大溪鄉鄉村旅遊的核心地段,擁有獨特的自然旅遊資源和極具民族特色的人文旅遊資源。全長15公里的峽谷型河谷景觀河道九曲,壁立千仞,儀態萬千,是諸多珍稀動植物生長繁衍的樂園。

酉水河中魚獲鮮美,河畔的豐聯村打撈寨是土家族、苗族群眾聚居區,民俗風情濃郁。一棟棟木樓依山傍水,建築手法精湛。

打撈寨的村民多以打魚為生,不僅人人都是捕魚高手,而且能歌善舞。據説,這裡“會走路的人就會游泳,會説話的人就會唱歌”。

“月兒彎彎挂山尖,老漢撐船下沙灘。一網撒在水中間,只見魚兒網裏翻……”黃昏時分,漁船穿梭于波光粼粼的酉水河上,歡快的歌聲回蕩兩岸……

歡歌的還有移民風情街的近百戶群眾。依靠鄉村旅遊的發展,他們當中不少人已經吃上了“旅遊飯”。街上的居民不僅熱情純樸,而且烹調手藝絕佳。河水煮魚、豬腳燉竹筍、土雞熬蕨苔、香菇炒瘦肉等地方美食遠近聞名,讓人垂涎。

為發展鄉村旅遊,近年來豐聯村積極舉辦鄉村旅遊文化節、山歌大賽暨龍船下水儀式、“神秘酉水·靚彩大溪”鄉村旅遊文化季、大溪酉水龍舟賽等大型活動,能歌善舞的土家族、苗族群眾更是為活動增加了不少看點。

歌與青山的相擁

大溪的水綠,隘口的山青。走進隘口鎮太陽山村洪家組,一棟棟掩映在綠水青山中的土家木屋錯落有致,層次分明,令人眼前一亮。近觀,參天的古樹、墻頭的青藤、檐下的紅燈籠、怒放的格桑花……步移景異,更是美不勝收。站在民宿前的觀景臺舉目遠眺,薄霧升騰,群山蒼翠,讓人不禁心生波瀾。

盛夏每到節假日,太陽山民宿總是一房難求,入住必須提前預訂。此時,離這些民宿正式開業不過才3個多月。“酒好不怕巷子深”的道理,在這裡再次得到印證。

太陽山村位於市級自然保護區太陽山林區。儘管這裡生態環境優美,但曾卻是出了名的貧困村。

脫貧攻堅啟動之後,特別是被確定為市級深度貧困鎮以來,隘口鎮確立了“旅遊+”的發展思路,結合人居環境改造提升和鄉村旅遊發展,引導群眾打造土家特色民宿增收。

太陽山村洪家組、青龍組地處山頂附近,海拔適宜,視野開闊。山泉、古樹和良好的植被,更是為打造民宿奠定了良好基礎。

隘口鎮採取政策性投入,引導兩組11戶村民對老房子進行修繕和改造。原本破敗的老房,蝶變為極富土家特色的民宿,成功吸引了遊客的關注。

太陽山上,不僅可以住土家民宿,還能吃土家美食,賞花燈儺戲。十碗八扣、社飯、黑毛豬老臘肉,令遊客食指大動;花燈歌舞、余家儺戲,精彩刺激,好戲連臺。

花燈歌舞,不僅是吸引遊客的看點,也是隘口人表達喜悅的方式。隘口原本就是“花燈藝術之鄉”,涼橋花燈、余家花燈和黃泥堰花燈歷史悠久,全縣聞名。

脫貧攻堅中,隘口各村大力發展茶葉、中藥材等特色産業,全面實現了“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産業佈局。

閒暇時,老鄉們便聚在一起,跳起原生態的秀山花燈,唱起歡快的《黃楊扁擔》,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全都融入了身後的綠水青山。(趙童、劉玉珮、彭光燦 圖片除署名外由秀山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