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彭水:文旅扶貧,深山苗寨“重生”
中國網8月28日訊 對於羅家坨苗寨裏的一些老人來説,他們去過最遠的地方不過是6公里外的鞍子鎮。如果想去鎮上趕場,他們只能攀爬山間彎彎繞繞的泥巴路。現在不到10分鐘的車程,以前要走1個小時。
羅家坨苗寨位於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地處武陵山脈深處。2007年,在全縣文化旅遊資源普查中,它被“發現”了。調查顯示,這個苗寨距今已有500多年曆史,是重慶市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式苗寨。寨內依山而建的吊腳樓層層疊疊、錯落有致,苗族風情濃郁。雖然大山阻礙了羅家坨苗寨和外界的聯繫,這裡卻因此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苗族風情。
據鞍子鎮鎮長簡遠成介紹,羅家坨剛被“發現”時,村民們都還包著頭帕,穿著傳統的苗家藍布服飾和千層底布鞋,民風淳樸。村民們個個擅長唱民歌,將生活都唱進了歌裏。有時人還沒進到寨子裏,就能聽到高亢的苗歌在山間飄蕩。
“如果不是那次普查,這個原生態的寨子可能就被廢棄了。”鞍子鎮政府二級調研員任廷國表示,當時羅家坨十分閉塞,灌溉農田仍要靠肩挑背扛地運水,村間的田坎路鋪滿牛糞。許多年輕人都離開了這裡,去外面的世界闖蕩。
由於缺乏資金,羅家坨苗寨以文興村並不容易。一段時間以來,眼看著客人紛至遝來,縣上卻決定讓羅家坨苗寨歇業。“雖然當時遊客不少,但寨子的基礎設施建設仍有不足,比如吊腳樓的衛生間建在樓外,遊客晚上如廁很不方便。”簡遠成説。
於是,羅家坨苗寨不再忙於招攬遊客,而是致力於提檔升級。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自2015年在彭水縣定點扶貧以來,積極籌措資金,打造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羅家坨苗寨,寨子逐漸走上了文旅致富路。目前,羅家坨苗寨已榮膺“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重慶市第一批歷史文化名村”等稱號。
“在政府的支援下,現在寨子裏每家每戶都有抽水馬桶,客房裏配有床上四件套、蚊帳、電視機和暖瓶,我們接待遊客的條件更好了。”村民羅海説。(王金濤、陳青冰、黃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