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美景美食

重慶彭水:鄉村旅遊激活苗鄉“一池春水”

發佈時間: 2020-08-24 15:04:32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一個小鄉村就是一個景點,一座民房就是一棟民宿,一名農戶就是一位老闆……

近年來,彭水縣緊盯“世界苗鄉•養心彭水”這一大主題,依託大旅遊帶動,以“品農家飯,住農家屋,賞田園風光,購綠色食品,體驗農事生活”為內容,著力發展以“休閒納涼、生態觀光、民族風情”為主 題,以“養生、養老、養心”為特色的鄉村旅遊,推動全縣旅遊産業轉型升級,走出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和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徑。

也正是得益於此,借助全域旅遊的發展契機,昔日的小小鄉村不斷轉型、升級、發展,鄉村旅遊正展現出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不斷激活鄉村發展活力。

鄉村變景點

亮出新顏值

一個鄉村成一個景點。

彭水大力推進全域旅遊發展,鄉村展新顏,鄉村有看點,一個又一個小山村成為了鄉村旅遊景點。

鞍子鎮羅家坨苗寨,木質吊腳樓250余間,居住著80多戶、350余名苗族村民,因村民全都姓羅而得名羅家坨,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重慶最大且保存較為完好的家族苗寨。

2012年被國家民委正式掛牌命名為首批“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2016年開始,以農旅、文旅融合為著力點,分三期推進羅家坨苗寨提檔升級改造工作。

目前,羅家坨苗寨已經完善了苗寨基礎設施建設及寨內旅遊步道建設,建成田園景觀、荷塘景觀和風情廣場等項目,從苗族文化、農耕文化、田園文化和稻田文化等四個主題區,充分展現了苗寨的全新面貌。

如今,遊客們走進羅家坨苗寨,宛然進入了一個“世外桃源”。這裡四面環山、青山悠悠、層巒疊嶂,是生態之美與人文之美的有機結合;這裡阡陌交通、田園如畫、花香四溢,是田園之樂與農耕體驗的相融樂土;這裡吊腳樓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黛瓦翹檐、發黃的木板,講述著一個不老的民族歷史。

來到鞍子鎮羅家坨苗寨,遊客們不僅可以住苗居、唱苗歌、跳苗舞、習苗俗、行苗禮……體驗苗族風情;還可以品嘗石磨豆腐、糍粑、臘肉、紅薯粉絲……品味苗鄉味道。

昔日的苗家村寨村落,如今已然變成了一個遊人如織的鄉村旅遊景點,羅家坨苗寨正在迸發出無限的魅力。

而羅家坨苗寨的華麗轉身,正是彭水縣將一個又一個鄉村打造成旅遊景點的縮影。

近年來,彭水將自然資源與民族特色文化相融合,將旅遊産業作為生態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柱産業來打造,以推進“旅遊+”戰略為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持續推進鄉村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據縣文化旅遊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鄉村景點打造過程中,彭水縣一方面立足田園風光、生態資源、民俗文化等資源優勢,以景區為依託,以農業為基礎,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形成以休閒農業、採摘體驗、農耕體驗等為主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供給體系;另一方面,以推進潤溪、善感兩個鄉和櫻桃井、周家寨、廟池三個村鄉村振興試驗示範建設為重點,完善配套設施,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使鄉村旅遊惠及更多貧困群眾。

目前,全縣以休閒農業觀光、採摘體驗、民俗風情體驗、避暑納涼等為主的鄉村旅遊示範點30多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鄉村遊。2019年,全縣實現旅遊收入150億元。

民房變民宿

打通致富路

綠水青山就是青山銀山。

彭水,借助獨特的資源優勢,在綠水青山中成就了民宿産業,以民宿産業為代表的旅遊業也正讓這裡“點綠成金”。

在摩圍山風景核心區內的潤溪鄉櫻桃井村2組,為實現脫貧,借助區位優勢,與巴渝民宿公司展開闔作,打造了黃地峽巴渝民宿示範點項目,昔日閒置低效的鄉村資源經過盤活利用,如今成了農戶脫貧致富的“金餑餑”。

潤溪鄉櫻桃井村2組村民晏珍玉就是其中的獲利者之一。

晏珍玉,今年67歲,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她家的房屋是黃地峽巴渝民宿之一,一樓是自家住房,二樓和三樓是民宿。

初見晏珍玉時,她正忙著打掃房間衛生、更換被套,為接待避暑遊客做好準備。

“完全沒想到,之前的爛房子現在居然變成了大家搶著預訂的民宿。”晏珍玉看著眼前古色古香的房子,至今都有點不敢相信。

晏珍玉告訴記者,隨著近期高溫天氣來襲,來這裡避暑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住房需求自然也是爆滿。

“遊客來到這裡後,由公司統一分配房間。我們不擔心沒有遊客,只要管好房間衛生就可以了,輕鬆得很。”晏珍玉談到現在的生活,她表示非常滿意。

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已經讓她有點不敢相信了,但是還能借這房子生財,更是讓她喜不自勝。

“就我們老兩口平時整理下房間,一年下來輕輕鬆鬆3萬元到手。”晏珍玉豎起三根手指,笑容堆滿了她的臉。

在黃地峽,像晏珍玉家這樣,將民房變成民宿,借“房”生財的村民還有很多。

據統計,目前,黃地峽共計有民宿21棟、280間房間。每當夏季高溫來襲,這裡常常供不應求,村民也是忙在其中、樂在其中。

櫻桃井村黨支部書記王海霞介紹,櫻桃井村依託黃地峽巴渝民宿,讓昔日的民房變成了民宿,不僅為當地老百姓找到了一條穩定增收的致富好路子,還實現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

民房變民宿,打通致富路。

目前,以“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願景打造的彭水民宿紛紛落地:鞍子羅家坨苗寨、善感周家寨、廟池農莊等民宿,或充滿野趣,或田園范十足……

一業興帶動百業旺,將民宿與文化、農業、康養等産業傾情擁抱,帶動周邊交通、餐飲、商業、娛樂等多行業,形成了一二三産業聯動發展、共同繪就旅遊藍圖的新格局。在全域旅遊理念的引領下,實現多産業同頻共振,帶動整個縣域發展、轉型、升級。

農民當老闆

吃上旅遊飯

鄉村旅遊帶活一方百姓。

羅家坨苗寨是重慶境內最大的苗寨,2014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首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寨子依山而建,寨內木質結構的吊腳樓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但以前,這裡不為外人所知。

苗寨裏的村民靠種玉米、紅薯、馬鈴薯等維持生計,村民家境都不寬裕。“公公患癌症,3個孩子都要上學,丈夫又患肝病,自己也做了幾次手術。”曾經的貧困戶謝瓊細數起幾年前的窘境,她坦言,就在短短的幾年前,她曾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這樣的苦楚、這樣的家境,在這個小苗寨裏,還不在少數。

生活的轉機來源於羅家坨苗寨的旅遊開發。

2016年,羅家坨苗寨所在的鞍子鎮以農旅、文旅融合為著力點,分三期推進羅家坨苗寨提檔升級改造工作。為鼓勵村民發展鄉村旅遊,開辦農家樂,當地政府多方籌措資金200余萬元,修繕了全寨43棟民房,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民房修繕遵循“外貌民族化、內部現代化”原則,43棟民房全部改建成了民宿,擁有300多個床位。

自從羅家坨開發鄉村旅遊以來,謝瓊也搭上了鄉村旅遊發展的“快車”。

在政府統一設計規劃下,謝瓊把自家老宅改造成了農家樂、民宿,吃上了“旅遊飯”。

如今,隨著羅家坨苗寨的名氣越來越大,慕名而來的遊客也越來越多,謝瓊的農家樂常常是供不應求。

“現在,刨去成本,每年的營業純收入達到了10余萬元左右。”謝瓊一提起農家樂、民宿給她帶來的變化,笑得合不攏嘴。

羔羊跪乳、飲水思源。

“政府幫了我,我也要幫其他人。”謝瓊説,慕名前來的遊客很喜歡這裡的土貨,謝瓊就聯繫周邊村民,把土貨拿來賣給遊客,增加收入。

曾經的貧困戶謝瓊,成了脫貧的帶頭人,當起了名副其實的小老闆,正帶領著不少村民吃上“旅遊飯”。

在相隔40公里的梅子埡鎮梅花社區3組村民馬勝華,也充分利用當地土地資源優勢,發展垂釣、採摘、觀光于一體的生態農家樂。

馬勝華説,儘管農家樂還沒完全建好,但還是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消費,在提高自己收入的同時還帶動周邊群眾進行土特産銷售拓寬收入來源。

“相信有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援,我們的生意會越來越紅火。”馬勝華信心滿滿地説。

近年來,彭水縣做大做強鄉村旅遊,以鄉村旅遊帶動就業創業,引導和扶持農戶利用自家房屋、土地等生産生活資源,開辦農家樂、家庭農場等,直接參與鄉村旅遊經營促進脫貧增收。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縣發展農家樂、鄉村酒店近600家,其中星級農家樂120余家,7500多戶貧困農戶通過旅遊産業實現增收致富,旅遊業已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支柱産業。(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