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益生菌越來越多健康功能研究和認知的深入,益生菌消費潮涌,産業發展迎來窗口期。來自ZION Marke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我國益生菌産業連續3年增長率在20%以上,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預計2025年全球益生菌産業的産值將超過770億美元,中國市場佔比將超過25%。為加強行業間的科技交流,探尋發展的未來航向,8月19—21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南京農業大學承辦的第十五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南京舉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理事長、江南大學校長陳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院長任發政等國內外多位權威專家出席會議。來自江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40多所科研院所的專家與學者,50多家企業代表近500人參會。
第十五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現場
逆勢上漲——彰顯與健康相關聯的市場價值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副司長樊紅平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科技界與産業界在益生菌安全性、功效性和生産技術上開展了大量研究,為益生菌在保健食品領域中應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成為保健食品熱門原料之一。伴隨著人們對益生菌認識水準的不斷深入,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市場快速發展,為滿足未來新的發展需求,2017年市場監管總局委託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開展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的研究工作,進一步明確了益生菌定義,擴大了益生菌的菌種使用範圍以及産品類型,並將益生菌安全性與功效性審評聚焦于菌株水準,使我國益生菌類保健食品逐漸與國際接軌。與此同時,市場監管總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併發布了《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保健功能目錄管理辦法》。2018年底益生菌被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研究專項課題,探索將益生菌原料納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逐步推進益生菌類保健食品備案管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整個益生菌行業“做足功課”,夯實科技基石。
“消費者的科學認知決定著一個行業的發展潛力。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的消費需求和市場潛力巨大,尤其應重視在科普傳播方面的工作。政府、協會學會、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都有科普宣傳的責任和義務,優化行業發展環境,讓消費者受益。”樊紅平表示。
江蘇省農業廳副廳長朱新華在致辭中表示,國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從醫療保健轉向食物保健。益生菌正成為食品、醫藥等眾多領域的研究熱點,也成為行業投資的重要方向。江蘇省的益生菌行業正在崛起,已有20多家益生菌生産企業成長起來。通過此次研討上行業界和科技界的交流,將共同探討益生菌研究進展,推動行業發展。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周光宏代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致辭時表示,自2005年以來,在科技和企業界的共同努力下,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已經陪伴這個行業走過15個年頭,見證著這個行業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15年來,益生菌科研的基礎不斷夯實,産業發展的空間被不斷釋放,市場在健康發展。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全球益生菌補充劑行業規模達 61.0 億美元,中國益生菌補充劑行業規模達42.4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2020年疫情期間,一季度我國益生菌産業銷售額增速達到20%以上,這個産業在特殊時期的逆勢上漲,顯示了它與健康相關聯的市場價值。15年來,益生菌領域科學家與企業家在有效對接中,夯實了行業發展的科學基石。讓我們對益生菌行業面向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周光宏致辭
周光宏指出,後疫情時代中國食品工業在發展進程中的一個主線,是健康。益生菌作為健康的載體,在圍繞這一主線的發展過程中,任務會更重,挑戰會更多。為了讓益生菌行業長久、健康的發展,周光宏代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提出如下建議,一是要進一步夯實並加快益生菌在臨床研究方面的工作;二是行業要理性面對發展機遇,形成以科技為核心競爭力的良性生態環境。“小菌種大産業”已成為目前業界對這個行業的期許,一個有活力、有未來的産業離不開良性競爭的生態環境,離不開以産品科技含量為核心競爭力的良性競爭,這是益生菌産業發展的正道。行業競爭的要素應聚焦到菌株科研及産業化本身,應立足消費者對健康需求的本身;三是要重視益生菌領域青年人才的培養,讓益生菌科技與産業的發展“後繼有人”。人才的培養不能一蹴而就,培養益生菌領域複合型青年人才應成為下一個階段的重要任務。
預判未來——將向普及化、個性化、精準化方向發展
近年來,腸道菌群與宿主健康間的關係得到了深入的闡釋,益生菌與腸道微生態製劑産業得到迅猛的發展。陳衛院士就益生菌與腸道微生態製劑産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作了專題報告。
陳衛院士作專題報告
陳衛院士從相關産業的關注熱點、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等多個角度進行了介紹,並進一步關注産業的未來發展趨勢。“益生菌産業正成為食品工業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産業將朝著普及化、個性化、精準化的方向發展。”陳衛院士預判,還需要做的工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深入基礎研究,闡明功效機制;加強技術革新,降低生産成本;注重政策制定,完善市場管理;加大科普宣傳,提升消費者認知。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秘書長邵薇作報告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秘書長邵薇在“後疫情時代的益生菌”專題報告中指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食品工業起到了中國經濟的“穩定器”作用。今年1-5月,在全國41個分行業中,食品工業出現在營業收入實現增長的5個行業中。隨著疫情中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與民生保障和免疫力相關的行業增長強勁,其中就包括益生菌行業。
邵薇介紹,為深入了解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行業發展精準把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今年在行業內進行了相關調研,3月23日至4月1日共收到149家單位的724份問卷。“重基礎、輕應用。”邵薇介紹,通過知網檢索“益生菌”,中文期刊有9541篇文獻,關於産業應用的文獻約6%, 超過90%的文獻是基於基礎理論研究的。調研顯示,益生菌生産技術研究方面,菌株的穩定性為益生菌生産技術領域關注的重點,其佔比為72.54%。此外,益生菌與特殊人群相關研究缺乏,檢測技術成為亟需攻克的技術難題。
“做好應對後疫情時代各種變化的準備。”邵薇説,要在繼續夯實基礎研究的同時,加大應用技術的研究,加速産業化。此外,還要注重法規標準體系中的基礎問題建設。
有效對接——科企“做足功課”共促行業發展
此次研討會中,主辦方特別設置了“益生菌的基礎研究及産品開發”“益生菌作用新機制及研究新技術”“益生菌功能性開發及應用”三大專題。圍繞這三大專題,國內外專家帶來了精彩紛呈的報告。
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Paul Ross連線作“從微生物到分子:利用腸道微生物組開發藥用微生態製劑”報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首都醫科大學腫瘤學系主任石漢平作“特醫食品 / 營養治療的臨床應用及我國醫療服務品質的提升”的報告;內蒙古農業大學“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和平作“遠洋人群腸道菌群的特點,益生菌干預後菌群和代謝變化”報告;北京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張玉梅教授作“益生菌對嬰幼兒健康作用及 N1115 相關研究”;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員楊瑞馥作“下一代益生菌研究進展”報告。
經過10多年的積澱和發展,益生菌行業中一些企業快速成長壯大,成為支撐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為加強企業間的交流與溝通,會議主辦方還特別搭建了企業家峰會這一平臺,企業家們圍繞“後疫情時代,益生菌行業發展的新契機”這一主題展開深入探討,共同探尋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未來可期——益生菌科學研究十大熱點出爐
作為此次會議的一大亮點“益生菌科學研究十大熱點”在會上重磅發佈。“益生菌科學研究十大熱點” 是今年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組織相關科研工作者基於文獻計量,結合科技界及産業界相關科技工作者對益生菌領域研究進展的綜合分析凝練形成,主要是聚焦當前益生菌科學的研究熱點,對益生菌研究領域急需破解關鍵共性問題作出預判。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會所特別創意的線上雲展覽,吸引了眾多與會專家及業內人士的目光。掃一掃二維碼,即可開啟觀展之旅。在展位導覽圖的指引下,各種創新産品盡入眼中。從中感受到的是,科企對接所帶來的益生菌行業創新的無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