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農民豐收節  >  最新資訊

吉林:厚植農業優勢推動産業升級 助力脫貧攻堅

發佈時間: 2020-08-18 11:08:54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7月22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強調,要切實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深入實施東北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體現新擔當,在走出一條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上實現新突破,在加快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征程上展現新作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吉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希望,為吉林振興發展指明瞭方向。吉林幹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吉林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記囑託,強化責任擔當,努力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吉林:厚植農業優勢 推動産業升級

吉林出彩農業産品開發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訂單農業經營模式,帶領55戶共369人脫貧。圖為工人在企業灌裝車間作業。張明月攝/光明圖片

關鍵詞:振興發展補齊“三農”短板項目建設脫貧攻堅

1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7月,走進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腳下踩著的是鬆軟的黑土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沃野良田。

“我們採取保護性耕作已有10年,春天苗出得好,抗倒伏能力強。就算遇到大旱年,也能比普通農戶多打糧食。”梨樹縣宏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張聞鏑感慨,“以前這地硬邦邦的,用手摳到兩釐米都費勁。現在根系能扎到1.5米,一鏟子下去,還能看到好多蚯蚓。”

吉林:厚植農業優勢 推動産業升級

水田生産的全程機械化,讓吉林省雙遼市30萬畝水田年年旱澇保豐收。資料圖片

既藏糧于地,又藏糧于技。近年來,梨樹縣一系列強化農業技術的探索都取得可喜成效:建設中國農業大學吉林梨樹試驗站、建設全國首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院士工作站、創建科技小院、建立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形成了良法種出糧滿倉的梨樹模式。

梨樹縣是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探索者,也是吉林省加快補齊“三農”短板的受益者,更是吉林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重要指示精神的實踐者。近年來,吉林省把“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圍繞紮實推進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發力。

吉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張鳳春表示,近年來,吉林省農業生産體系標準化不斷提升,由高産農業向綠色農業轉變,建設高標準農田累計達到3230萬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9%,為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保障;經營體系組織化程度持續增強,家庭經營制度長久保持,大力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業産業化聯合體等新型經營主體,提升整個農業生産效率;産業體系逐漸融合化,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託的第二三産業儘量留在農村,産業鏈的增值收益和就業崗位儘量留給農民。

2019年,吉林省糧食産量達775.6億斤,凈增量全國第一。全省糧食産量連續7年在700億斤以上,每人平均糧食佔有量、商品率、調出量及玉米出口量連續多年均居全國前列。

三農,國家之重、社稷之重,亦是吉林省責任之重。6月22日,吉林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召開。會議指出,吉林省將始終立足吉林農業大省、糧食大省的實際,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始終著眼厚植吉林農業特色優勢,推進農業高品質發展,以農業現代化引領鄉村振興,支撐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未來可期。

2激發源頭活水,挖掘增長潛力

4月15日,吉林省“三早”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一汽紅旗新能源汽車工廠項目等6個領域538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2420億元。這是吉林省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對衝疫情衝擊、增強發展後勁的重要舉措之一。

吉林:厚植農業優勢 推動産業升級

一汽解放卡車廠總裝車間,一輛輛解放J7重卡駛下生産線。新華社發

自2016年吉林省開展“三抓(抓環境、抓項目、抓落實)”“三早(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行動以來,各地相繼推動實施了一批産業製造、科技創新、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重大項目,有力推動了産業轉型升級,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今年,面對疫情對經濟運作帶來的挑戰,吉林省“三抓”“三早”行動堅持在變局中開新局。2月25日,2020年吉林省“三抓”“三早”行動動員大會以視頻形式召開。會議對奪取疫情防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雙勝利作出部署。

號角吹響,生機一片。3月3日,一汽紅旗産能提升項目順利竣工投産,産能成功提升至15萬輛;作為化纖産業的“頂梁柱”,吉林化纖集團正全力推進“年産1.5萬噸差別化連續紡長絲項目三期”“年産8000噸大絲束碳纖維項目二期3號線”等一系列重大生産擴能項目建設,確保年內投産……

“年産3.5萬噸碳纖維原液項目已進入試生産階段,今年年底碳纖維原絲産能可達4萬噸。”吉林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東傑説,“在政府幫助下,集團已獲得各類貸款支援4億元,疫情期間還獲得電費減免和防控物資等支援。”

截至目前,吉林省今年實施的995個産業轉型升級重點項目已有714個實現開復工,開復工率達71.76%。今年上半年,吉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3%,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線下,大項目接連開工;線上,同樣一片火熱。

6月8日,在吉滬兩地同時啟幕的2020年吉林大米上海“雲推介”活動中,吉林大米企業與上海經銷商“雲簽約”,達成大米購銷協議2.72萬噸,成交金額2.25億元,線上觀看的網友接近200萬人。活動中,“雲集市”圍繞大米、鮮食玉米、雜糧等吉林特産,開展網紅行銷、文化宣傳等品牌行銷活動;“雲課堂”以生活化的場景演繹,傳播大米科普知識以及吉林大米品牌文化;“雲劇場”融品牌推介於東北特色文化、稻作文化、獨特風光中。

線上新經濟開闢産業新業態,增強了領導幹部解放思想、穩中求進的決心,增強了企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信心,也成了拉動內需和助推外貿的新模式。

6月4日,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e興隆”保稅O2O體驗中心,完成了全省首票跨境電商O2O保稅展示業務測試。這標誌著跨境電商渠道“下沉”初見成效,吉林省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邁出新步伐。今年前5個月,全省跨境電商交易額實現13.6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同比增長15.3倍。

生機盎然的背後,是吉林省圍繞“六穩”工作和“六保”要求所作出的努力。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5441.92億元,高於全國平均水準1.2個百分點。

3多措並舉,努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這柏油路修得多好、多漂亮,老百姓沒有不拍手稱快的。”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白江河村,村民徐太成興奮地説,“通水,通電,通水泥路、柏油路,通電話,通網路,通有線電視,我們白江河從昔日的窮山溝變成了幸福村。”

“不僅有了‘幸福路’,還有了‘扶貧牛’,有了種植婆婆丁、五味子、養蜜蜂等多個以獎代補項目,激發貧困戶的創業熱情。”白江河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彥輝説。

吉林:厚植農業優勢 推動産業升級

在軌道客車零部件産業園內,長春今創軌道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派繁忙景象,確保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石雷攝/光明圖片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吉林省新改建農村公路6864公里,自然屯通硬化路率達97.1%;排查出的10.03萬戶貧困戶存量危房全部完成改造;機井通電工程覆蓋農田643.84萬畝,惠及178.91萬人;貧困村文化活動室、廣播電視和通訊達標率達100%;累計投入産業扶貧專項資金超過120億元,實施産業扶貧項目4751個……

截至2019年年末,吉林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減至10063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07%。今年4月,靖宇縣等9個貧困縣脫貧退出。至此,全省15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黨和政府幫我們致富,我們也想為國家出一份力。”2月9日,吉林省磐石市永豐村貧困戶李鳳芝和同村的貧困戶們提前回到工廠,加班加點趕制口罩。

2019年,省級貧困村永豐村引進東北襪業永豐縫製分廠的扶貧項目,以服裝、服飾代加工為主營業務,讓很多像李鳳芝一樣的貧困戶有了穩定的收入。

2月7日,企業接到恢復生産通知。在當地幫扶幹部和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從決定啟動民用口罩應急生産到正式開工,僅用了兩天半時間。

此前,2月3日,吉林省就迅速制定10項針對性措施,首批安排1萬個扶貧特崗,開發5000個公益性崗位,促進疫情防控期間貧困勞動力就業,穩定貧困家庭收入。

此外,吉林省採取“一對一”“人盯人”方式,細化落實就業措施,通過鼓勵就近就地就業、貧困人口網上培訓、“不見面”服務等一系列措施,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時,優化扶貧資金使用,重點向産業項目傾斜,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産業扶貧項目生産、儲存、運輸、銷售等環節的支援,解決“賣難”問題。

吉林:厚植農業優勢 推動産業升級

現代化機械正在吉林省雙遼市現代農業綜合園區繁忙作業。資料圖片

行走在白山松水,響在耳畔的是復工復産機器轟鳴聲,吸入肺腑的是清甜果蔬香,映入眼簾的是滿目生機和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一幅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13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