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聚焦重慶

重慶海事: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添磚加瓦

發佈時間: 2020-07-22 13:42:5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中國網7月22日訊 近日,重慶川江船務有限公司安全總監來到重慶朝天門海事處,為公司所屬55艘船舶領取了生活污水處理器達標排放閥門鉛封。55個鉛封的使用,標誌著重慶川江船務有限公司所屬船舶將永久性關閉生活污水“達標排放閥”,從此告別內河船舶幾十年來慣用的生活污水“達標排放”方式,採取“零排放全接收”的全新模式,將船舶航行、停泊、作業全過程産生的生活污水全部進行轉岸接收處理。實施鉛封後的船公司説:“零排放全交付後船舶污染物轉岸處理,大大降低了對長江水質的影響,是響應‘共抓大保護’精神號召,這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實事,以後船公司再也不會為生活污水達標排放難而揪心,會將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船舶的安全和生産經營上,是大好事!”

“其實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模式已經構思和推進了5年,並非一蹴而就。”——據重慶海事“碧水朝天楊陽工作室”負責人介紹,重慶主城中心港區水域全長71.9公里,112個碼頭林立兩江四岸,年均3萬餘艘船舶進出港。早在2016年,針對船舶生活污水達標排放困難的突出問題,工作室就已經率先在內河提出並應用“零排放全接收”模式作為船舶生活污水排放控制的重要手段,以疏堵結合、分類監管為切入點,按照固定浮動設施、航行船舶的階梯順序逐步推動轄區船舶實施“零排放全接收”,破解內河船舶防污染難題。隨著“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時代精神深入人心,至2018年,轄區已有217艘餐飲船舶、躉船、施工船、兩江遊船和涉外旅遊客船均以“零排放全接收”模式在港區水域將船舶污染物進行轉岸處置。

2019年864艘重慶港籍船舶全面完成集污艙改造,為“零排放全接收”做好硬體準備工作。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進程中,工作室以四項具體舉措踐行重慶市“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精神,找到解決新問題實現新發展的突破口。

image.png

建立內河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模式

在充分調研80多家航運企業、5000余艘船舶在污染物排放控制中的困難和需求後,工作室分析了現階段內河船舶污染物處置模式存在的弊端,在分類監管成果基礎上,于2020年初啟動內河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模式,轄區水域內靠泊、錨泊和作業的船舶污染物通過貯存設施收集後進行交付接收轉岸處理。力爭將船舶污染物向長江的排入減少到“0”,同時有效降低船舶持續燃油消耗對大氣的污染。目前已有56家航運企業的466艘航行船舶主動加入到“零排放全接收”之中。

重慶冠泰船務有限公司作為“重慶至上海”全航線全過程實施“零排放全接收”的企業,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船公司,零排放是有利於企業發展的,船員便於操作,公司便於管理,船舶輔機也不再為處理生活污水而24小時運轉,平均每艘船每個月能節省好幾千元的油錢,更重要的是減少了持續燃油消耗對大氣的污染,船員也不會再因為操作不當而扣工資,可以專心開好船保安全,是一種更經濟、更環保、更人性化的處置方式。”

船舶污染物收集、接收、轉運、處置的鏈條化,對長江的污染減少了、對大氣的污染降低了、船公司的營運成本省減了、船員的收入增加了。“零排放全接收”模式的建立和運作,讓航運企業和廣大水上從業人員親身感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image.png

建立內河船舶污染防治嚴管水域

確定了重慶主城港區大背兜至馬桑溪大橋、沙嘴至黃花園大橋作為內河首個“船舶污染防治嚴管水域”。做好告知,進入以上水域的船舶會收到“您已進入船舶污染防治嚴管水域,請合法合規處置船舶污染物”的警示,為船方對污染物的處置行為戴上“緊箍咒”;制定分類監管方案,入境船舶以“零排放全接收”模式處置污染物為主,對於已在實施的船舶,強調船公司更要履行好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形成閉環,以確保船舶零排放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對於入境仍在採取生活污水“達標排放”方式的船舶,海事執法人員採取防污染“四步檢查法”開展嚴格的現場核查,並與第三方監測機構共同對生活污水進行逐船取樣檢測,對檢測不合格船舶採取滯留、停航、處罰、及強制“零排放”、船員強制離船學習等措施,以確保船舶合法合規處置污染物。

“現在重慶主城港區是防污染嚴管水域,每次船舶要進港前我都要親自組織對船舶各個防污染環節進行自查,發現有問題時先整改後進港,可不敢疏忽大意。現在出了問題又是滯留又是強制離船,我們不願違法、不想違法、不敢違法。”祥福806輪船長説。

創立“雙鉛封法”

7月13日,在重慶果園港,印製著“朝天門海事SHWS”標誌的兩個鉛封同時封鎖了“江集運1273”輪生活污水處理器“達標排放閥門”和“應急旁通直排閥門”,這標誌著該輪的生活污水在正常情況下既不能通過生活污水處理器舷排管路排出,更不能從應急旁通直排入江,整個污水排放系統僅保留“通岸介面”出口,生活污水將全部進入集污艙後通過“通岸介面”實施轉岸處理。

鉛封一小步,內河船舶污染防治一大步。“雙鉛封法”的實施,將船舶生活污水排放引向甲板單一齣口,船舶既勿需改管路也不産生費用,它打通了過去多年來船舶生活污水存在“有多個流向出口,最終去向不明”的瓶頸,解決了生活污水排放口均在水線以下“排放看不見摸不著取不到”的船體結構難題。使船舶生活污水系統由繁化簡,排放口數量由多到少,排放口位置由不可見到直觀,有效阻斷船舶生活污水直排、偷排和漏排。

建立內河船員“涉污違法強制離船學習班”

對現場檢查中存在涉污突出違法行為的船舶、對防污意識淡薄的船員,強制船員離船“回爐重造”。到指定地點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操作等知識。船員每天簽到打卡,學滿5個工作日參加考核,不合格的船員將繼續學習,直到合格方能返崗任職。

6月17日,海事執法人員在魚嘴水域檢查中發現某輪存在防污違法行為且船長、輪機長對相關防污染一知半解,隨即要求船長、輪機長離船,進行強制學習。由於主要船員離船,船舶不能開航,船公司法人代表和總經理為此事雙雙趕到重慶:“我們一定加強管理,加強對船員的教育,再不敢這樣了,這段時間又要請新船員,延遲交貨又要付違約金,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船員“涉污違法強制離船學習班”的建立,首先針對的是船員,而更重要的是讓船公司、船員明白涉污違法的成本很高,從而倒逼船公司主動履行好防污染主體責任,提升的是船員的環保意識,提高的是船員的操作水準,改變的是部分船公司管理鬆散的詬病。只有廣大水上從業人員的意識普遍提高了,內河污染防治才能真正呈現“綠色”。

“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引導,堅持疏堵結合和分類監管,堅持推動實施零排放全接收模式,努力構建一套完整的船舶防污染綠色體系,形成標誌性成果,為內河防污染監管做示範,高水準參與交通強國建設,打好行業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室負責人説。

以“零排放全接收”模式為主的一系列船舶污染防治組合拳,打通了內河船舶防污染的新通道,打出了“美麗重慶、碧水朝天”的新氣象。展開時間的畫卷,從“共抓大保護”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到“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這是一首時代的讚歌,唯有將“綠色”作為主旋律,才能將這首讚歌唱得更加響亮。(楊陽)